王茜
(達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婦產科 四川 達州 635000)
多囊卵巢綜合征是育齡女性中常見疾病,其主要由內分泌、代謝異常導致,患者的臨床癥狀可表現為月經紊亂、女性型脫發、男性化表現等,主要特征為慢性無排卵或排卵功能紊亂[1]。臨床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可使用促排卵藥物、胰島素增敏劑、手術等方式治療,依據患者癥狀表現采用相應的治療方法可取得一定的效果。針對多囊卵巢綜合征的治療,本院此次主要觀察患者接受復方環丙孕酮與胰島素增敏劑治療的效果,故選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90例該病癥患者展開觀察,現具體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90例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為觀察對象,隨機分組后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均為45例。對照組患者平均年齡為30.25±1.80歲,平均病程為8.09±1.25個月,平均體質量為25.90±5.13kg/m2;觀察組患者平均年齡為29.77±2.11歲,平均病程為7.96±1.38個月,平均體質量為26.22±5.63kg/m2。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采取不同方法治療對比。
對照組患者以復方環丙孕酮治療,方法如下:復方環丙孕酮(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5479)于月經后5天服用,劑量為1次/d,每次1片,連續服用21天,下次月經后第5天再服用,共服用3個療程。
觀察組患者以復方環丙孕酮聯合胰島素增敏劑治療,方法如下:復方環丙孕酮使用方法同對照組;胰島素增敏劑使用二甲雙胍與吡格列酮,二甲雙胍(中美上海施貴寶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3370)于月經后第1天服用,0.5g/次,2次/d,分次服用,依據月經周期進行3個療程治療;吡格列酮(石藥集團遠大(大連)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2682)于月經后第1天服用,劑量為30mg/d,1次/d,于早飯前或早飯后服用,服用周期及療程同二甲雙胍。
觀察患者治療期間性激素水平變化,以及觀察患者血糖、胰島素抵抗指數、排卵情況等,性激素水平檢測主要采用免疫化學發光度量分析法檢測。
應用SPSS20.0軟件分析,計量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數據對比采取χ2校驗,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依據對兩組患者治療前的性激素檢測,睪酮、促卵泡生成素等指標對比,差異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各指標對比,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性激素水平下降明顯,睪酮為1.30±0.49nmol/L,促卵泡生成素為4.08±1.59IU/L,黃體生成素為5.89±1.30IU/L,雄烯二酮為6.46±1.38nmol/L;對照組性激素中睪酮為2.55±0.79nmol/L,促卵泡生成素為6.35±1.43IU/L,黃體生成素為12.93±1.83IU/L,雄烯二酮為11.03±1.60nmol/L。
兩組患者經治療后觀察,對照組患者空腹血糖為4.11±1.62mmol/L,胰島素抵抗指數為0.40±0.47;觀察組患者空腹血糖為5.91±1.84mmol/L,胰島素抵抗指數為0.58±0.71。觀察組患者空腹血糖及胰島素抵抗指數均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
治療3個療程后,對照組患者排卵率為77.7%(35例),觀察組患者排卵率為91.1%(41例),后者排卵率高于前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多囊卵巢綜合征屬于內分泌紊亂綜合征,其可增加女性患者不孕的概率,也可誘發2型糖尿病、子宮內膜癌等病癥。臨床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當中,近期治療主要以調整患者月經周期,促進生殖功能等為主,遠期則以防治代謝綜合征,預防子宮內膜癌等為主[2]。給予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治療過程中,藥物治療較為常見,如服用激素類避孕藥、胰島素增敏劑治療等。本院此次則主要觀察復方環丙孕酮與胰島素增敏劑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的臨床效果,共選取了90例患者進行觀察。
在本次治療觀察中,復方環丙孕酮能夠以口服方式避孕,對女性型脫發、多毛以及高雄性激素等臨床表現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同時此藥物也可導致患者出現乳房觸痛、胃腸道反應等的并發癥。應用胰島素增敏劑主要與患者胰島素抵抗這一特征密切相關,胰島素抵抗若不能得到控制可導致高胰島素血癥,進而可使得患者糖耐量異常且可引發后期心臟疾患,在使用的胰島素增敏劑中,選用二甲雙胍以及吡格列酮,主要用作降低血糖以及胰島素抵抗指數。根據用藥觀察,患者在復方環丙孕酮聯合胰島素增敏劑后,性激素水平、血糖和胰島素抵抗指數有顯著降低,同僅適用復方環丙孕酮治療患者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以復方環丙孕酮與胰島素增敏劑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可取得顯著的療效,值得應用于臨床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