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8日,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七部門聯合印發《國家質量興農戰略規劃(2018—2022年)》(以下簡稱《規劃》),對新時期實施質量興農戰略的總體思路、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作出了明確安排。《規劃》制定實施,既是農業農村領域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的重大舉措,又是推動產業興旺促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具體行動,是指導各地區實施質量興農戰略的行動指南。
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更是發展所需,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隨著城鄉居民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優質農產品和服務需求快速增長,“有沒有”已經不成問題,“好不好”“優不優”逐步成為主要矛盾。隨著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補齊農業短板、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更加迫切。加快實施質量興農戰略,既是滿足城鄉居民多層次、個性化消費需求,增強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的重大舉措;又是提高農業發展質量效益,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必然要求。要緊緊抓住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大戰略機遇,遵循農業發展規律和時代要求,順勢而為,乘勢而上,著力破解農業產業鏈條短、產銷銜接弱、質量效益低等突出制約,全面推進農業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努力開創質量興農新局面。
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是一場深刻變革。只有深入研究把握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基本內涵和總體要求,科學制定前瞻性、針對性、指導性強的目標,才能充分發揮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指引質量興農各項工作有序開展。《規劃》堅持目標導向,緊緊圍繞農業高質量發展,堅持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基本路徑,分階段性提出了質量興農的總體目標。到2022年,要基本建立質量興農制度框架,初步實現“四高一強”,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四高”。一是產品質量高。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數量大幅提升,口感更好、品質更優、營養更均衡、特色更鮮明。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總體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登記數量年均增長6%。二是產業效益高。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農業增值空間不斷拓展。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達到2.5∶1,畜禽養殖規模化率提高到66%。三是生產效率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全面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和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分別達到5.5萬元/人、4000元/畝、71%和0.56。四是經營者素質高。專業化、年輕化的新型職業農民比重大幅提升,新型經營主體、社會化服務組織更加規范。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職業農民占比達到35%,縣級以上示范家庭農場、國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認定數量分別達到10萬家、1萬家。
“一強”。即國際競爭力強。國內農產品品質和農業生產服務比較優勢明顯提高,統籌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能力進一步增強。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糧商和跨國涉農企業集團,農業“走出去”步伐加快,農產品出口額年均增長3%。
《規劃》還著眼遠景謀劃,按照兩步走的總體安排,明確了到基本實現現代化階段質量興農的目標。到2035年,質量興農制度體系更加完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全面建立,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大幅提升,農業高質量發展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