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王雯慧
2019年7月24日,由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主辦,河北省農業機械化管理局、正定縣人民政府協辦,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主題的2019年全國農機流通工作會議暨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第七屆二次理事會在河北省正定縣召開。會議旨在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貫徹落實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及《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精神,研究全國農機流通現狀與模式,學習農業與農機技術發展情況,探討行業創新轉型路徑。
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副巡視員王家忠表示,上半年我國農機化的各項工作有序開展,農機化事業穩中向好。整體呈現出加快轉型升級的良好態勢,具體有以下特點。
一是全程機械化加快推進。春耕三項很重要的機具投入量和機械作業水平再創新高。高性能機具和現代化技術廣泛應用。全國有18萬的農機服務組織,500多萬的農機戶,和2200多萬臺農機投入到春耕生產。“三夏”期間小麥的機收率達到了96%,機收面積也比上年同期有所增加。主產區的夏糧增收,秸稈處理、秋糧機播的農業機械使用面積也超過了上年。農機大戶、農機產銷企業等各類新型主體積極參與示范建設,一批“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在今年上半年的農業生產中大顯身手。
二是全面機械化格局正在形成。養殖業、設施農業、農產品深加工領域的機械化需求強勁。部分畜禽糞污作業化利用機具被新增列入到補貼范圍。引導供需兩端把更多視線投入到畜牧養殖機械化方面上來。此外,農業設施建造趨于大型化和宜機化,標準化設施大棚骨架新產品補貼試點在4個省展開。農產品深加工機械化穩步發展,保鮮設備需求量和應用量逐步擴大,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在西南、華北等省份逐步展開實施,全面機械化格局正在全國范圍內逐步形成。
三是科技創新速度明顯加快,農機裝備自主創新步伐提速。搭載動力換擋的200馬力拖拉機技術實現了產業化。水稻插秧機制造技術有較大躍進;國產甘蔗聯合收割機制造技術日趨成熟。設施農業和健康養殖裝備技術儲備日漸豐厚。油菜生產全程機械化等四項綠色的高效機械化技術納入了2019年農業農村部10大引領性的農業技術。基于北斗導航的自動駕駛技術測產聯合收割機、具有航線規劃功能的植保無人機、無人駕駛拖拉機、免耕精良播種機等智能農機從田間試驗逐步進入了生產一線。
四是農機裝備供給布局結構在深入調整中趨向優化。農機工業進入了存量、更新、結構調整、技術升級為主的深度調整期,開始邁向轉型升級的道路。養殖業、大宗經濟作物、果菜茶生產機械化,特別是特色小眾產品的產銷勢頭有較快增長。甘蔗收獲機和丘陵山區的小眾農機產品需求強勁,農機裝備的供給有效支撐農機化全面全程發展的需求態勢正在形成。
五是農機“放管服”改革方面成效明顯。農機化重要政策改革制度成效得到廣大農民、企業和行業肯定,農機補貼管理服務監管更加有效果。補貼市場的秩序更加規范。另外在補貼的信息化方面積極推進,政策實施服務全程數字化進程開啟,農機創新產品鑒定渠道進一步暢通,申請鑒定的農機企業數量大幅度增長,農機鑒定的信息化起到了很有效的作用,申請鑒定的全過程已經實現了網上辦理,更加便利。
王家忠說,上半年我國農機化發展的形勢良好,為下半年農機化工作各項目標任務推進打下了堅實基礎,預計全年農機總動力和綜合農機化水平有望提前實現“十三五”目標。下一步,要充分發揮國家農業機械化發展協調推進機制的作用,解決農業機械化發展中的問題。在全程、全面、高質、高效方面發力,在全程機械化方面推出“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典型;在全面機械化方面,組織畜牧業、設施農業相關活動,引導研發制造農業急需、農民急用、產銷對路的農機設施相關產品;積極設立農機化轉型升級的專項;在惠農政策的實施方面,進一步推動農機補貼實施的精準性,加大對特色產業、丘陵山區機械、創新農機的支持力度。
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發布《農機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守法經營倡議書》也是一大亮點。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作為國家級的行業社團組織,一直以來對推進行業升級、農業機械化和農業現代化發展做出貢獻。此次《農機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守法經營倡議書》內容涵蓋農機行業的發展方向問題、公司治理問題、市場營銷與商業模式問題等方面。
在分組的主題會上,開展了“畜牧裝備研發、生產、銷售、使用融合研討會”“經濟作物及丘陵山地生產機械化發展論壇”“農業社會化服務發展論壇”“農機國際化研討會”“農業新媒體研討會”“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第一屆一次監事會”等會議,各個分會場分別聚焦不同主題,展開深入研討。各位領導嘉賓暢所欲言,共同探討行業創新轉型路徑,解讀當前全國農機化發展情況、農機流通現狀與趨勢、農業與農機技術發展、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農業生產性服務業政策及模式、行業創新轉型與企業管理等問題,為加快農機轉型升級建言獻策。
7月25日,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正式發布行業公用品牌—農機地頭展之“2019年第二十一屆河北農機新機具新技術推廣演示會”。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會長毛洪表示,農機地頭展是行業地頭營銷、服務主義的重要體現,是行業迎戰轉型的必備戰略能力。農機地頭展,即遴選先進技術與裝備在田間地頭進行演示與展示,組織現場觀摩,整合專家授課、企業推介、用戶交流、產業互動資源,對接科研單位、生產企業、流通企業、用戶群體,是農機行業交流技術、開拓市場、宣傳品牌、檢驗產品的重要方式!
在農機地頭展現場,很多農民從大老遠的地方趕過來一睹機具的芳容。
據中國農業機械信息化網統計,此次參加展示演示的產品大約有22家企業50多個型號、作業演示以青飼料收獲機、玉米收獲機、秸稈還田機以及旋耕機、翻轉犁、動力耙、聯合整地機等耕整地機械為主,另外還有播種機、打捆機、植保機械、裹包纏膜機械等類產品參加展示。
據悉,演示展示產品普遍采用了新技術或新工藝。青貯機和玉米機都做了動力系統升級,靜態液壓驅動行走基本上成為標配;在某些高端機型上,由于采用了液壓電磁技術和進口刀片等零部件,青貯機都增加了對輥式籽粒破碎裝置,飼草切碎長度可以做到無級調整,并且具有了翻轉回吐功能,駕駛室適配空調讓作業更加舒適。現場用戶圍著機具向工作人員咨詢性能、價格,查看演示機具的作業效果。主辦方還將所有青飼料收獲機械的青貯粉碎效果一字排開,用戶可以統一對比。在現場,一位來自丹東的機手說,他有一臺2014年購置的某品牌4行玉米機,由于型號老作業服務效率較低,這次就是專門奔著液壓行走玉米機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