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延國
(昆山市淀山湖人民醫院中醫科 江蘇 昆山 215345)
便秘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以糞便干結、排便困難或不盡感、排便次數減少為主要表現的一類疾病[1]。臨床中,根據有無器質性疾病分為器質性便秘和功能性便秘。而功能性便秘臨床較為常見。本病好發于老年人,在北京、天津、西安等地對60歲以上人群調查表明,慢性便秘患者高達15%~20%[2]。便秘危害眾多,可導致痔瘡,有結腸惡變可能,心腦血管患者便秘可誘發腦出血、心梗等,便秘在肝性腦病、早老性癡呆等疾病的發生中起了一定作用[3]。毒素的吸收和沉積可導致軀體不適,更重要的是由此引發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已嚴重危害到老年人的身體健康。2013年中國便秘指南將功能性便秘分為正常傳輸型、慢傳輸型、出口梗阻型和混合型四種[4]?,F代醫學治療功能性便秘的著眼點:增加腸內水分含量,促進腸液分泌,促胃腸動力,治療藥物類便秘,調節腸道菌群失調[5]。雖手段眾多,往往不良反應較多,效果差強人意,有時往往無效。運用中醫辨證論治能解決大部分便秘問題。
便秘散見于中醫學諸醫籍中,稱“大便難”、“脾約”、“陽結”、“陰結”、“大便秘澀”等。便秘的病位在大腸,與五臟關系密切。中醫內科學把便秘分為實秘和虛秘,實秘分為氣秘、冷秘、熱秘,虛秘分為氣虛秘、血虛秘、陰虛秘、陽虛秘[6]。
為更好的指導臨床實踐,2009年《慢性便秘中醫診療共識意見》將慢性便秘分為腸道濕熱、腸道氣滯、肺脾氣虛、脾腎陽虛、津虧血少5個證型[7]。治療上可謂百家爭鳴,從臟腑著手,或從氣血津液著眼。前者如徐年年等從肺論治功能性便秘[8];盧春茜溫陽健脾治療老年功能性便秘[9];張東岳從臟審證求因,運用調心、疏肝、理脾、肅肺、益腎五法論治便秘[10]。后者如樊艷等從氣虛立足,運用黃芪湯治療便秘[11],顏帥等運用養陰潤腸湯治療功能性便秘[12],并通過治療便秘方劑的頻次分析探討從氣津論治便秘[13]。樂音子等更是明確總結了吳門醫派代表醫家治療便秘的經驗[14]。更有甚者運用小柴胡湯加減[15]治療便秘,取“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之意。雖方法眾多,驗之臨床,仍不能滿足需要。本文另辟蹊徑,從燥濕角度入手,平調燥濕治療功能性便秘,因比較契合老年人的體質特點,治療便秘效果較好,現將經驗介紹如下。
《內經》曰:“太陰司天,濕淫所盛大便難”[16],明確提出濕邪與大便的關系,名醫葉天士對于脾胃虛寒,寒濕凝滯之大便不暢,大便不通喜用生姜汁滑腸通便,或以半硫丸溫陽通便[17]?!秱摗窏l文“胃中有燥屎五六枚[18]”,并運用大承氣湯、小承氣湯治療陽明燥化所致的便秘??梢姡镄昂蜐裥熬蓪е卤忝亍?/p>
《內經》明確指出 “年四十后,陰氣自半也”[19],老年人肝腎精血漸虧,腸道失潤,內燥也易導致便秘。另一方面,人至中老年后脾胃功能漸衰,水谷不能很好的化生精微,易致濕邪內生。同時,燥熱便秘被大家廣泛接受,也導致臨床中大量使用苦寒通腑藥物,直接導致了脾胃陽氣虛餒。最后,現今醫療現狀中,人們較早、長期的應用寒涼藥物,尤其是大量抗菌藥物的使用,也容易導致脾胃陽虛,寒濕內生。綜上,老年人的體質特點較為復雜,多燥濕相兼,既有肝腎陰虛導致的內燥,又有脾胃陽虛導致的寒濕。
清代名醫黃元御更是明確總結了從燥濕角度治療便秘的經驗。其代表著作《四圣心源》多從六氣從化角度論述疾病,其中,便堅根原中論述“便堅者,手足陽明之病也。手陽明以燥金主令,足陽明從燥金化氣,故手足陽明,其氣皆燥?!?,“傷寒陽明之便結,腸胃之熱燥者也,反胃噎膈之便結,胃之寒濕而腸之寒燥者也。”[20]推而申明之,胃屬土,濕為土之氣,配屬六氣,胃為陽明燥金。故,胃可以燥化,可以濕化,大腸以燥金主令,一般多燥化。
先圣后賢如此,聯合臨床癥狀、患者體質特征,可從燥濕角度治療便秘?!秲冉洝吩弧吧圃\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21],辨陰陽成為辨證的最高境界。但,陰陽是對立雙方屬性的概括,陰陽只是個總綱?!瓣庩柌豢梢?,寒熱見之”,推而廣之,我們可以說陰陽不可見,燥濕見之。因此,從燥濕角度治療便秘只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罷了。聯合患者的體質特點,平調燥濕法成為治療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一個重要治法。
平調燥濕法,主要用于胃之寒濕而腸之寒燥者,辨證要點為:糞如羊屎,色黑不黃,堅澀難下,胃脘脹滿不適,食欲減退,胃脘冷感,或有胃痛,疼痛喜溫惡寒,舌苔白膩,脈弦滑或濡。此種類型的便秘,雖系大腸之燥,而根源在于土濕。因此,本法治療的重點仍是胃中寒濕,誤用清潤之劑,脾陽愈敗,變證叢生。傷寒陽明之便結,胃腸皆燥化,不適用本法治療。然,理論上還可以出現胃之寒濕而腸之熱燥、脾之寒濕而腸之熱燥等可能,況臨床中患者病情往往錯綜復雜,不能死板硬套,仍需準確的辨證治療,心中不能存有成見。
6.1.徐××,女,54歲,年輕時大便偏于干結難解,后間斷服用成藥麻仁丸,大便尚能1-2日一行。近一年來,服麻仁丸效果欠佳,遂就診于某中醫門診,視其處方,清潤之品居多,杏仁、柏子仁、郁李仁、瓜蔞等,不吃則便秘,吃了反倒是拉稀,大便一日3-4次,質稀不成形,漸至乏力、納差,患者甚為苦惱。就診于余,刻下:大便4-5日一行,糞如羊屎,色黑,納食不香,腹脹不適,舌質淡紅,苔薄膩而白,脈弦。辨證屬胃濕腸燥,治擬溫胃化濕、潤腸通便。處方:姜半夏10g、陳皮6g、茯苓12g、桂枝10g、六神曲15g、焦山楂15g、生白術15g、枳殼10g、木香9g、火麻仁15g、肉蓯蓉10g、七劑水煎服日一劑早晚分服。二診,訴服藥后大便已得暢解,納谷漸增,腹脹已除,苔膩漸化。脾胃寒濕漸化,原方去木香、枳殼,再進七劑。后以此方加健脾益氣之品,調理一月而安。
按:本例患者平素便秘,服清潤富含油脂之品后大便糞質反到變得極為稀薄,腸道極易激惹,類似于西醫的腸易激綜合征。四診合參,辨證為胃濕腸燥,胃中寒濕,胃納失司,故見納食不香,腸中寒燥,寒主收,性凝滯,故糞如羊屎,色黑為寒水之色。寒濕凝滯氣機,脾胃氣機不利,故見腹脹不適。苔白膩提示寒濕,脈弦提示氣機不暢。治當溫胃化濕、潤腸通便。方中二陳化濕和胃,加焦山楂、六神曲和胃助化,枳殼、木香疏利脾胃氣機,本方妙在桂枝、生白術、肉蓯蓉三味藥物。大便的正常排泄有賴于肝木的疏泄,脾胃寒濕,乙木郁陷,故用桂枝溫化寒濕、升達乙木,恢復肝的疏泄功能。生白術,苦甘溫,功善燥濕利水,后世有醫家根據《傷寒論》:“傷寒八九日,風濕相博???桂枝附子湯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術湯主之”即認為張仲景此處所說的白術當為生白術。直至北京名老中醫魏龍驤明確提出生白術通便秘。臨床中應用生白術治療便秘時可用之90克甚至更多。肉蓯蓉可補益肝腎精血,潤腸通便。質潤不燥,用于老年功能性便秘尤為合適。收功時,思“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22],故加健脾益氣之品。
6.2.高××,男,72歲,訴便秘已有六七年之久,平素服用消炎利膽片、大黃或番瀉葉泡水代茶飲,尚可維持大便1~2日一行。近來用上法仍大便秘結,遂求治于我中醫科門診??滔拢捍蟊?日一行,糞如羊屎,色黑,納食不香,胃脘易脹滿,食后尤甚,食涼物感胃脘隱痛不適,近期新增頭暈不適,無惡心嘔吐,無頸部活動不利。舌質稍暗,苔白膩而厚,脈弦細。辨證為胃濕腸燥,治擬溫胃化濕、柔肝潤腸。處方:姜半夏10g、陳皮6g、茯苓12g、桂枝10g、六神曲15g、焦山楂15g、生白術15g、枳實10g、肉蓯蓉10g、火麻仁15g、藿香10g、炒白芍15g、生地黃10g、天麻10g、阿膠珠10g、七劑水煎服日一劑早晚分服。復診:服藥后,大便漸得暢解,納食漸開,頭暈稍減,苔膩有松動之象,脈弦細。原方加柏子仁12g繼服七劑。后以此方為基礎加減調治三月余,漸得大便1~2日一行,正常勞作后頭暈不顯。
按:本例患者脾胃寒濕征象較為明顯,與上案不同的是,此患者出現了頭暈不適。風痰上擾同樣可以導致頭暈,但痰證所致的眩暈,多伴見痰證的其它表現。痰作為一個有形的病理產物,隨氣機升降無處不到,停于不同臟腑而有不同的臨床表現。故痰證所致的眩暈,臨床中多伴見胸悶不舒、惡心嘔吐或心慌易驚等表現,脈象也多以滑脈或弦滑脈居多。本案患者既無胸悶不舒、惡心嘔吐或心慌易驚等表現,脈象又是弦細,故此眩暈不是風痰所致。眩暈虛證居多,況患者年已七旬,肝腎早已虧虛。脈象弦細也提示肝腎不足,陰血虧虛。綜合四診資料,本例患者的頭暈當為肝腎精血不足,腦失所養所致。進而可知,患者的糞質色黑當為腸中熱燥所致,火盛反兼水之色,水之色為黑。故此患者胃中寒濕、腸中熱燥。治法溫胃化濕、柔肝潤腸?;A方加天麻熄風,生地黃涼血、滋心腎,阿膠珠、白芍柔肝滋液。處方中雖暗含半夏白術天麻湯,不能等同于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柔肝熄風藥,只是臨床表現復雜,巧合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