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麗霞
(太原旅游職業學院衛生所 山西 太原 030027)
最近幾年,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一定改變。各類慢性非傳染疾病在中國疾病譜以及死亡原因譜內占了主導性地位。高血壓為一個重要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對其相關研究也受到了重視。體檢為診斷血壓以及各類疾病的重要初篩方式。最近幾年,該疾病的發生率呈現出了逐年上升的趨勢[1]。為了全面制定科學化防控措施,本實驗對2017年9月太原旅游職業學院體檢者1637人為研究對象,全面分析體檢中血壓異常情況,現將具體結果匯報如下。
選擇2017年9月太原旅游職業學院體檢者1637人為研究對象。受試者均為我院學生。年齡區間為16~19歲,平均年齡為17.5歲。男性412例,女性1225例。受試者自愿接受相關檢查,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收集受試者1637例受試者的血壓(收縮壓、舒張壓)。肝臟功能檢查、結核菌素實驗、物理實驗(血壓以及內科)3項在此其中:肝臟功能檢查共計1577人,進行結核菌素實驗者共計1577例,9人未進行皮試,29例未看結果。
血壓異常結果判定方式為:DBP≥12.00Kpa,SBP≥18.70Kpa。高于上述結果者,視為血壓偏高。
此次體檢中,太原旅游職業學院受檢人數共計1673例,在此其中:肝臟功能檢查異常者共計23例,占1.41%。血壓異常者146例,占8.91%。內科檢查異常者共計8人,占0.49%。胸片結果檢查異常者共計2例,占0.12%。
和以往相比,我國醫學技術呈現出了飛躍式進展趨勢,民眾生活水平明顯上升。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民眾的體質量指數、血壓以及血糖值呈現出了上升勢態。且血壓異常者中,年輕群體占的比例也有所上升[2]。
蔡麗萍[3]等對體檢人群中高血壓與血脂異常的特點進行全面分析,詳細步驟為:在體檢人群內尋找高血壓者,同時分析該經患者血脂特點,并探究血脂異常在高血壓危險因子中起到的作用。利用常規方式對于體檢者開展血壓測定,同時發放調查問卷。詳細查看體檢人群既往病史、后實施血脂體檢。結果指出:血脂異常對高血壓發病和危險性的增加有一定的關系,引起高血壓和高脂血癥潛在的機制可能是高脂血癥引起的內皮功能損害。
杜秀霞[4]等分析了健康體檢人群體質指數(BMI)、血壓、血脂及血糖的異常狀況。詳細為:選擇2010年1月-2010年12月間體檢的800例受試者為研究樣本,全面分析其體質指數、血壓、血脂及血糖的異常狀況。結果指出:超重者191例,肥胖43例,合并高血壓168例,合并糖尿病的健康體檢者18例,合并血脂異常288例。
該組內,男性超重率為33.56%,肥胖率為7.87%,高血壓率28.47%,糖尿病率2.78%,血脂異常率41.20%。女性超重率12.5%,肥胖率2.45%,高血壓率10.60%,糖尿病率1.63%,血脂異常率為29.89%。相較于女性,男性的超重、肥胖、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檢出率等方面較高,差異顯著(P<0.05)。
當前大專學生出現高血壓的人數也逐漸增加。體檢為篩選血壓異常者的有效方式,定期接受體檢,有助于提升疾病檢出率,控制疾病發生[5]。
與既往研究相較而言,太原旅游職業學院受檢者出現血壓上升者處于高水平狀態。高血壓為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以及相關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以及指征,因此必須引起相關學者重視。
有文獻從不同性別血脂、血壓各個指標異常率進行分析,結果證實,男性的血脂以及血壓水平明顯比女性多。究其原因,很可能和男性所面對的心理壓力較大,且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諸多危險因素,例如:飲酒、長時間打游戲、吸煙、缺乏運動等等。但值得說明的是,該文獻并未對引起高血壓疾病相關因素開展回顧性調查,倘若在日后體檢內安納入到健康危險因素內開展同步調查,以得到更為公允的因果關聯性分析[6]。
血壓和血脂等諸多指標的均值大都存在年齡差異,其主要體現在收縮壓變化方面,且各類指標異常情況大都存在年齡差異,并且年齡之間的關系呈現出線性趨勢變化。也有學者得出了血壓異常年齡分布發生情況呈現出“雙峰型”證實年齡增加為血壓異常的高危因素。本組實驗并未對年齡與血壓異常發生情況的關聯性進行分析。主要原因在于樣本來源類型較為單一,職業單一,年齡區間跨度較小。
本組實驗相關研究結果證實:太原旅游職業學院受檢人數共計1637例,在此其中:肝臟功能檢查異常者共計23例,占1.41%。血壓異常者146例,占8.91%。內科檢查異常者共計8人,占0.49%。胸片結果檢查異常者共計2例,占0.12%。可見:太原市旅游職業學院體檢結果不容樂觀,血壓異常者占8.91%,男性17.2%,女性占6.12%。
因此建議血壓異常者、肝臟功能檢查異常者開展再次復查。而對于內科以及胸片檢查結果異常者,進一步確診,以盡早診斷疾病,為疾病的早期治療提供合理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