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思燁
(上海市浦東新區洋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上海 200135)
肥胖癥是一種由于體內能量代謝失衡,攝入過多和(或)耗能不足,體內脂肪堆積導致體重超過正常范圍的營養及代謝障礙性疾病。目前經濟快速發展,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肥胖人群較以前明顯增多,各種錯誤的減肥方法導致各種副作用,如肝腎損傷、營養不良等。近年來,針灸減肥法是一種新興的且無任何副作用的減肥方法,對于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合并癥的患者,不僅可減肥瘦身,更能夠預防與治療疾病。本文將近年來針灸在減肥方面的相關進展綜述如下。
王傳明[1]等將116例肥胖患者,采取隨機選擇法分為兩組。A組為針灸減肥組70例;B組為運動減肥組46例。針灸減肥組以任脈、太陰經、陽明經的腧穴為主。主穴:夾脊穴(胸3至腰5)、臍十針(天樞、大橫、外陵、水分、滑肉門、陰交)、公孫、梁丘。如有胃腸腑熱可配曲池、中脘、支溝、足三里、合谷、內庭上、巨虛。如有脾虛濕困可配脾胃俞、陰陵泉、足三里、三陰交、氣海、水分、天樞。如有痰濕內盛可配足三里、中脘、豐隆、陰陵泉。針灸組總有效率87.14%,運動組總有效率58.70%,研究結果證明針灸一方面能夠抑制肥胖患者亢進的食欲,同時也抑制了亢進的胃腸消化吸收功能,從而減少了能量的攝入;另一方面針灸可以促進能量代謝及消耗,最終實現其減重的目的。針灸減肥是通過它對患者的神經及內分泌功能的調整來實現的。李思康[2]等對80例單純性肥胖患者進行針刺治療,取滑肉門(雙)、中脘、大橫(雙)、氣海、梁丘(雙)、足三里(雙)。2個療程后觀察體重、BMI、體圍(腰圍、臀圍、上臂圍、大腿圍)的變化和療效。與治療前比較,患者治療后體重、BMI 及腰圍、臀圍、上臂圍、大腿圍均有顯著下降(P<0.05),總有效率為76.3%,其中肥胖前期患者有效率為58.3%,Ⅰ度肥胖患者有效率為83.3%,Ⅱ度肥胖患者有效率為 85.7%。針刺對單純性肥胖患者具有明顯的減重塑形的效果,且對Ⅰ度、Ⅱ度肥胖患者療效較好。本次臨床觀察中發現患者在經過針刺治療后,有68例出現食欲減少的癥狀,說明針刺能夠改變患者機體“胃強”的狀態。另外還發現有56例患者出現大便性狀、次數趨向正常規律,說明針刺能夠改善機體“脾弱”的狀態。針刺可以改變機體這種偏實偏虛的狀態,并且最終實現減重塑形的效果。
單琴[3]采用針刺為主的綜合方法治療單純性肥胖130例。體針取穴:中脘、下脘、梁門、太乙、天樞、大橫、氣海、關元、外陵、水道、作為基本穴。氣虛濕熱,脾失健運者,加內關、水分、豐隆、三陰交;胃強脾弱,濕熱內蘊者,加曲池,支溝,四滿,內庭,沖任不調,加帶脈,血海。耳針選方:口、胃、肺、脾、三焦、交感、內分泌、饑點,每次貼一耳,復診時跟換對側。結果顯示總有效率為92%,其中重度肥胖患者的效果最佳。本文說明“針刺為主,輔以耳針,調控飲食”的綜合療法治療肥胖癥的方法值得推廣應用。邱曉嵐[4]等將102例單純性肥胖患者以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51例,對照組給予耳針治療:取脾、胃、內分泌、神門、饑點、大腸、口、三焦,選取單側以王不留行籽貼壓,治療組聯合針灸治療:取穴:天樞、關元、大橫、下脘、梁門、滑肉門穴、脾俞、章門、胃俞、中脘、減肥穴,脾虛濕盛者加三陰交、陰陵泉、足三里,胃熱濕阻者加天樞、合谷、足三里、豐隆,肝郁氣滯者加膻中、陽陵泉、肝俞、肺脾氣虛者加肺俞、脾俞、足三里治療組聯合給予針灸治療,2個療程后測定脂肪面積,對比兩組改善情況。結果:治療組治愈率35.29%、總有效率82.35%分別優于對照組的11.77%、62.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治療后體重、臀圍、腹腔內臟器脂肪含量(VA)、腹壁皮下脂肪含量(SA)較治療前下降,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體重指數(BMI)、腰圍較治療前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治療后體重、BMI、腰圍、臀圍、VA、SA均較治療前下降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治療后各指標均較對照組下降更為明顯,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針灸治療單純性肥胖在減輕體重同時可減少腹部VA、SA,降低并發癥風險,療效顯著,腹部MRI觀察 VA、SA作為治療療效的量化標準更為確切。
王凱悅[5]等選擇胃腸腑熱型單純性肥胖病并發高脂血患者130例,根據中醫辨證分型的治療方法,采用電針方式,觀察電針治療前后患者身高、皮脂厚度、肥胖度、體質量、體重指數(BMI)、體脂百分率的變化及其療效以及相關血脂指標的變化和療效。治療原則:清胃瀉熱、通腑降脂。處方:曲池(雙側)、足三里(雙側)、下巨虛(雙側)、上巨虛(雙側)、內庭(雙側)、前谷(雙側)、二間(雙側)、天樞(雙側)、豐隆(雙側)。結果顯示電針治療對于血漿中甘油三酯、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等各項血脂指標均有良性調整作用,年齡、肥胖度及病程和療效均呈負相關關系,隨著年齡的增加療效減弱;隨著肥胖度的增加療效減弱;病程越短,效果越好,患者過食少動因素療效最好,總有效率達96%,其次是情志因素、性發育期和生育因素的效果稍差,總有效率達到82.9%。結論:電針治療女性胃腸腑熱型單純性肥胖病并發高脂血癥有良好療效,電針治療本病的療效與患者的年齡、肥胖度、病程、病因誘因等密切相關。張艷麗[6]對56例肥胖患者采用電針療法,主穴為下脘、中脘、天樞、水分、大橫、足三里、髀關;根據辨證分型配伍穴位:痰濕內盛者加豐隆、陰陵泉、三陰交;胃腸實熱者加內庭、合谷、下巨虛;氣滯血瘀者加血海、太沖、膈腧。經過3個療程的治療,患者體重BMI值、腰圍、臀圍均有所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56例患者,治愈9例,顯效28例,有效16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89.9%。結論本療法在臨床上可以較好地改善患者的癥狀、體征,各項觀察指標均明顯下降,說明該法治療單純性肥胖癥安全有效。
溫靜芳[7]將100例符合納入標準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針刺結合穴位埋線)50例,對照組(普通針刺)50例,治療1個療程后,觀察各項指標包括體重、BMI、腰圍、臀圍的變化情況。針刺取穴:以行氣化濕通絡為原則,自擬減肥方:中脘、天樞、關元、水道、大橫、腹結、足三里、上巨虛、血海、三陰交、豐隆、陰陵泉,一個療程后觀察結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2%,兩組比較差異顯著。針刺結合穴位埋線方法治療單純性肥胖簡便易行,且療效顯著。胡培佳[8]將60例單純性肥胖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兩組取穴相同,正面選取陰陵泉,足三里,三陰交,豐隆,配合臍周八穴,臍周八穴包括天樞(雙)、大橫(雙)、中脘、氣海、水道(雙)、背面選取腎俞,脾俞,三焦俞。治療組采用穴位埋線治療,15d/次,3次為1個療程;對照組采用電針治療,隔日1次,30次為1個療程,兩組均治療4個療程,半年后隨訪。治療組治療前后體重指數、總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降血脂有效率93.3%,對照組為70.0%,治療組BMI有效率96.7%,對照組降脂有效率93.3%。穴位埋線可明顯降低單純性肥胖患者的血脂水平及體重指數。
施茵[9]等將68例患者隨機溫針灸法治療單純性肥胖隨機分成電針組(32例)、溫針灸組(36例)。兩組取穴以氣海、水分、中脘、中極、水道、天樞為主,對療效及體重指標觀察。經分析,溫針灸組總有效率為88.9%,其中電針組為71.9%,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溫針灸組與電針組肥胖體重下降差異亦有顯著性意義(P<0.05)。結果表明溫針灸與電針治療均能顯著降低脾虛型單純性肥胖癥患者的體重,但溫針灸法效果更好。且上述兩組療程結束后6個月,分別對兩組中的部分病例進行隨訪,均未見明顯體重反彈現象,且有個別溫針灸治療者停止治療后體重仍繼續下降l~2kg。李德科[10]將100例脾虛型單純性肥胖癥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溫針灸組和電針組各50例,兩組選穴相同,皆選取主穴:三陰交、豐隆、足三里、中極、中脘、血海、天樞、水分、合谷、內關、水道、氣海、脾腎陽虛型加命門、腎俞、關元、太溪、脾俞、復溜、手三里、歸來;肺脾氣虛型加膏肓、脾俞、列缺、肺俞、膻中、陰陵泉、尺澤;脾虛濕阻型加氣海俞、胃俞、脾俞、陰陵泉、大橫、公孫。觀察其體質量,三個療程后觀察結果,溫針灸組總有效率92%,電針組總有效率76%,兩組臨床療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溫針灸組的臨床療效要優于電針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體質量均較治療前出現了較為顯著的降低,但溫針灸法效果更好,兩組患者療程結束后6個月隨訪部分病例,這些病例的體質量都未出現較為明顯的反彈。
近十年來,針灸治療肥胖癥取得了更多的認可,多項研究證明,針灸減肥的優勢如下:一是針灸可改善機體整體環境,二是針灸對體重有雙向調節作用,三是和藥物減肥法比較,針灸減肥無任何副作用,是一種更安全有效的方法。針灸減肥的優勢使得目前乃至將來會有更多的人選擇這種方法治療肥胖癥,但同時針灸減肥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有:(1)未形成統一且認可的辨證分型標準;(2)選穴多且雜;(3)療程中依然需要飲食控制與運動;(4)存在個體差異;(5)機理需進一步明確。針灸治療肥胖癥存在的問題不應是我們前行路上的絆腳石,而是我們在這條路上繼續行走的動力。今后研究的重點有,明確針灸與體內脂肪生成及堆積的關系,針灸減肥的機理,將中醫針灸理論與臨床研究及實驗相結合,探索更簡便有效的方法,使針灸減肥療法日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