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俊明 鄧振歡 馮明玉 李宏慧
(廣州中興運動損傷專科醫院小針刀科 廣東 廣州 510403)
腰椎間盤突出癥在臨床一直保持有極高的發生率,在長坐、運動鍛煉缺少等方面因素的作用下,該癥在中老年群體中的數量持續增加。多數患者表現為腰椎疼痛,麻木等癥狀,會對患者日常工作、生活等均造成較大影響[1]。按照小針刀、補腎合劑對該類患者展開治療,逐步在該類患者中得到運用。本研究就對該療法具體效果展開分析。
選取病例為260例,為2017年1月-2019年1月所接診,以小針刀進行治療130例,即對照組,130例加補腎合劑進行治療,即觀察組。對照組男70例,女60例,年齡在44~71歲,均值為(58.12±1.28)。觀察組男65例,女65例,年齡在43~73歲,均值為(59.17±1.37)。
對照組單以小針刀展開治療,選取常規一次性針刀,指導患者保持俯臥位,以常規方式對患者腰部進行消毒,借助利多卡因進行局部麻醉,隨后由專業醫師對患者棘間韌帶進行松解,并在病變部位節段棘突間正中位置約1cm處刺入,隨后貼合椎板內側骨逐步向內進行鏟切3刀左右,隨后展開對橫突間韌帶的松解操作,每周治療2次。而觀察組則在對照組基礎上輔助以補腎合劑進行治療,制附片30g,白芍45g,茯苓45g,生白術30g,生姜45g,肉桂30g,菟絲子30g,生龍骨45g,生牡蠣45g,混合后取500ml進行煎藥,煎至300ml后飲用,單次飲用150ml,每日服用三次。持續接受2周治療。
若在治療后,患者各方面癥狀均得到改善,疼痛、麻木癥狀消失,患者可正常活動、工作,即顯效。若在治療后,患者腰椎疼痛等方面癥狀得到改善,未對其日常生活造成較大影響,即有效。若在治療后,腰椎疼痛等癥狀未得到改善,即無效。
對兩組有效率以及疼痛程度(VAS量表)進行比較。
兩組有關各方面數據借助SPSS19.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均值±標準差表示,以t檢驗,計數數據以(%)表示,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總有效率,觀察組為93.85%(122/130),對照組為70.77%(92/130),P=0.008,χ2=10.082。而在疼痛評分上,觀察組為(4.34±1.08),而對照組為(6.23±1.28),P=0.003,t=11.273,兩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在臨床研究持續深入的情況下,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誘發因素已經被臨床所探明。西醫認為該癥主要因腰椎長時間受到機械壓迫以及患者自身免疫反應等因素所導致,藥物治療以及手術治療在臨床治療中均有較好療效。
小針刀治療為臨床處理該癥的主要方式,可對患者病變部位肌肉痙攣情況有效改善,促使腰椎部位軟組織功能逐步得到恢復[2-3]。同時,更可起到對局部組織興奮性進行提升的效果,促使病變部位組織盡快得到修復,并可結合患者具體情況,對特定部位神經血管束進行阻斷,達到對病變部位內環境進行改善的效果。從中醫角度對該癥展開治療,逐步被臨床所重視。補腎合劑是在《傷寒論》真武湯的基礎上化裁而來,在中醫理論中腰椎間盤突出癥與患者肝腎虧虛存在有密切關聯,且多數患者存在有血氣淤積的情況。在治療過程中,則需要從活血化瘀、補腎益氣的層面進行治療。補腎合劑中存在有多種中藥材,且在補腎、益氣層面存在有極為顯著的功效,可促使患者病變部位血液循環情況得到有效改善,疏通經絡,幫助患者腰椎麻木、疼痛等方面癥狀迅速得到改善。早在吳曉剛等[4]研究中已經發現,從中醫角度對該癥展開治療,與常規西醫治療相比,能促使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各方面癥狀迅速得到改善。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就按照對比治療的方式將補腎合劑以及小針刀共同運用于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治療中,結合觀察可知,在該治療方式的作用下,可有效提升對該類患者治療有效率,促使其疼痛癥狀迅速得到改善。綜合本次研究,基于該聯合治療方案的多方面優勢,值得將其在臨床進行運用,促使患者盡快得到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