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志萍
(南安市醫院 福建 南安 362300)
急診科是接受急診病人就診、搶救危重病人的場所,是醫療護理工作的最前線和窗口,是急救醫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1]。急診急救工作具有時間性強、實踐性強、情況復雜、風險大、服務性要求高、工作強度大等特點,且病情變化中交織著多種因素,是醫療護理糾紛的高發區。因此,必須重視提高急診護理工作質量,防患于未然。
當前情況下,急診急救護理管理常常包括對接診急診危重患者搶救的護理組織、院前急救技術的合理運用、搶救急救設施設備的日常管和理安全使用、護理人員急救護理技術的常規培訓。但不可否認,當前情況下,很多醫療單位,特別是基層醫療單位的急診護理管理人員素質偏低,比如管理觀念落后、管理方法簡單等,影響著急診護理工作的正常開展。
當前部分護理工作人員應急能力差,安全意識不夠,表現為工作經驗缺乏、專業理論和基礎知識不扎實、對危重患者不能夠很好的進行評估、對搶救儀器設備使用不夠熟練、業務技術水平不高等,同時,法制觀念淡薄,自我保護意識也有待提高。
1.2.1 院前急救方面 表現為急救電話接聽不詳;現場急救時發生失誤,態度冷漠、用語不當、與家屬溝通不恰當;急救藥品和器材準備不足導致現場無法及時搶救;運送途中可能突然出現呼吸心臟驟停或因安置不妥發生摔傷撞傷等;當病患者接入院時沒有及時與接診收治科室以及相關的輔助檢查科室提前聯系,存在延誤病人搶救的風險等。
1.2.2 護患溝通方面 表現為護理人員缺乏與患者及家屬的有效溝通,常常導致引發醫患護患糾紛。護理人員工作的特殊性、病患者所處環境的獨特性,使得護理人員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對病人的心理產生巨大的影響,如果解釋不到位,常常會出現誤解性的醫療糾紛事件。
1.2.3 制定制度與執行制度方面 表現為很多規章制度沒有制定,或者有制定,但說在嘴上,寫在紙上,掛在墻上,卻沒有落實在工作上。三查七對雖然內容背得熟練,但卻不去查對,憑主觀經驗估計行事等。如對醫療文件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護理文件書寫不規范,重點不突出,缺乏動態變化等。
1.2.4 急救設備管理與使用方面 表現為搶救儀器沒有處于備用狀態,急救設備管理不當,搶救儀器無專人管理、不全面、擺放凌亂,設備故障,質量使用出現問題等;急救藥品缺失不到位、過期等都會因延誤搶救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并且引起醫療糾紛。
隨著新形勢的發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必須結合急診護理工作出現的新要求和新特點,進一步加強護理管理,提高護理管理質量,促進急診護理水平的不斷提高。要針對醫院和科室實際制定出符合急診護理工作現狀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護理質量考核內容及標準,并依據考核標準定期進行考核,將考核結果與績效管理有機結合起來,從而進一步規范護理行為。
護理管理在護理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護士長的綜合素質在急診護理工作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必須重視選拔綜合素質較高的護士長,通過科學的競爭機制選擇護理管理人員。同時,加強對護理管理人員的培訓與管理,及時更新管理觀念,學習國內外先進的管理經驗,從而有效促進急診護理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
要制定建立健全各種護理管理制度,促進護理管理科學化、標準化、制度化,不斷提高急診急救護理質量和技術水平。各級各類護理工作人員的崗位職責,各類疾病護理操作常規以及急危重患者的搶救流程圖等應明示于墻上,同時,加強經常性的教育與培訓,使護理人員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規可依,促進工作效率的不斷提高,有效防止差錯事故與醫療糾紛的發生。
應定期組織急診急救護理人員學習專業技術知識,學習防范各類可能出現的護理風險,提高護理管理人員和護理工作者對護理風險識別和判斷以及評估的能力。同時,應定期不定期地對急診護士進行有效的專業技術方面的培訓,讓急診護士充分掌握各種急救儀器設備設施的使用方法與常見故障排除方法、對一些常見疾病的臨床觀察以及一些常見的急危重患者的搶救技術也應有所了解。高年資護士督促低年資護士加強專業理論和基礎知識方面的學習,苦練基本功。
搶救藥品齊全、充足,急救物品、器材時刻處于備用狀態,隨時可用。急救物品管理做到“四定一保持”[2]:即定位放置、定人管理、定期消毒滅菌、定期檢查、保持完好。要做好交接班工作,確保急救藥品器材的完好率達100%。
隨著人們急救意識的不斷增強,必須針對急診急救常見護理問題采取相應的對策[3],抓住“搶救病人生命”這個主題,不斷加強急診急救硬件建設和軟件建設,努力提高護理人員的急救技能,確保急救工作的順利進行,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