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紅霞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八師石河子一三三團醫院 新疆 石河子 832064)
在臨床常見心血管類病癥中,冠心病屬于接診率較高類型。該癥誘發因素存在于多個層面,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為誘發該癥主要原因,且以老年群體為主,其治療周期較長,在恢復中需要長時間用藥治療。為充分保障該類患者綜合治療效果,更需對臨床護理工作加以重視。本研究就對優質護理在冠心病患者治療中的具體效果進行分析。
以40例患者為對象,取自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以組內20例,以常規模式護理,即對照組,余下20例則展開優質護理,即觀察組。對照組男13例,女7例,年齡在64—78歲間,均值為(70.18±1.88)。而觀察組男12例,女8例,年齡在61—77歲間,均值為(69.82±1.09)。以上對比P>0.05。
對照組在治療中,各方面護理操作都按照常規模式展開,叮囑患者按照醫囑進行用藥,且了解在恢復中的各類注意事項。而觀察組則需要將優質護理進行落實,具體如下:
(1)針對性健康宣貫。為保障宣貫的針對性,需對患者年齡以及教育程度等進行充分了解,詳細為患者講解冠心病的主要誘發因素以及在病癥持續作用下可能出現的并發癥等,幫助患者對自身病癥有較為透徹了解。若患者對于病癥存在有疑問,護理人員同樣需要耐心為解答。
(2)心理指導。保持情緒穩定對于幫助該類患者恢復存在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在治療期間,需引導患者意識到保持平和心態的重要性。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評估患者心理狀態,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指導患者與心理醫師進行交流,明確患者內心壓力,對于負面心理嚴重患者,則需要及時展開針對性心理疏導,幫助患者能夠以樂觀心態接受各方面治療[1]。
(3)科學飲食。合理飲食對于幫助該類患者恢復同樣存在有極為重要作用,在恢復過程中,需指導患者飲食以低熱量、鹽分含量低食物為主,并增加對鈣元素、鉀元素含量豐富食物的攝入,注重補充蛋白質、維生素等。且飲食以容易消化類食物為主,以免患者出現便秘等癥狀,告知患者認識到便秘可能促使其出現血壓異常升高以及心絞痛等癥狀。若患者出現便秘癥狀,則需要通過對其腹部進行按摩,達到改善腸道蠕動的作用,并合理借助緩瀉劑,達到改善排便的效果[2]。
(4)指導患者合理進行運動。適當進行運動鍛煉對于幫助該類患者恢復同樣存在有重要作用,需指導患者在恢復中多展開有氧運動,比如游泳、慢跑等。且在運動過程中需要做好對患者心率監測工作,一旦出現異常或者患者自述存在的不適感,則需要立即停止運動。
研究中需對兩組護理滿意度以及遵醫情況進行統計。
與兩組有關各方面數據都以SPSS19.0進行分析,以百分數表示計數數據,χ2檢驗,P<0.05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在護理滿意度上,觀察組為95.00%(19/20),對照組為75.00%(15/20),P=0.004,χ2=8.082。在遵醫用藥上,觀察組為90.00%(18/20),對照組為70.00%(14/20),P=0.012,χ2=7.281。在合理飲食上,觀察組為85.00%(17/20),對照組為70.00%(14/20),對比P=0.011,χ2=7.828。在科學運動上,觀察組為95.00%(19/20),對照組為75.00%(15/20),對比P=0.007,χ2=9.279。
在冠心病臨床發生率逐步增加的情況下,醫院以及社會對于該癥的治療也越發重視。臨床主要從抗凝以及該癥血脂濃度等層面進行治療,而考慮到該癥治療周期較長,需要患者長時間進行用藥治療,且在恢復過程中存在有較多的影響因素。更需要對各方方面護理工作加以重視。
優質護理在當前臨床護理工作中存在有較高的使用率,其旨在結合患者具體病癥情況以及患者各方面特點等,為患者制定針對性護理方案,以保障臨床護理工作的有效性。在有效心理疏導的作用下,可幫助患者在恢復過程中以較為正確心態面對病癥,而在有效飲食干預的作用下,則能引導患者在恢復過程中養成科學、合理飲食方案,以免不合理飲食影響到患者恢復[3]。且可指導患者積極進行運動鍛煉,在有效運動的作用下,可達到對患者心肺功能進行改善的效果,對于增加患者抗病能力等同樣存在有極為重要作用。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就將優質護理于冠心病患者治療中進行運用,結合觀察可知,在該護理模式下可充分提升該部分患者護理滿意度,更可改善遵醫行為,對于幫助患者恢復,存在有極為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