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銳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 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隨著醫用內窺鏡工程技術的不斷創新,臨床醫療能力不斷提高,消化內鏡在臨床診療中得到廣泛認可[1]。消化內鏡是指專用于食管、胃、大小腸、胰膽管的消化道疾病診斷與治療的一種光學儀器,屬于軟性內鏡。是由插入部分、操作部及導光插頭部組成,通過人體消化道自然腔道進入體內,幫助觀察消化道器質性病變及通過鉗道對病變進行活檢取材的一種醫療器械,在消化系統診療中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消化內鏡是隨人體消化道自然腔道插入的一種光學器械,屬于侵入性的醫療器械。在檢查和診療操作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損傷消化道黏膜,容易造成患者之間交叉感染,因此消化內鏡使用過程中清洗消毒工作格外重要。
在消化內鏡的診療過程中,首先做好消化內鏡的清洗、消毒、保養工作。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在對患者完成內鏡診療后,應當立即用紗布蘸上洗滌液或多酶清洗液徹底擦拭內鏡插入部,同時檢查內鏡插入部有無破損,更換清洗專用按鈕反復送氣、送水、吸引各10s,關閉內鏡主機電源,蓋好干燥且密封性完好的內鏡防水帽并用內鏡轉用車送到清洗消毒室。床側清洗的目的是防止黏液干燥后難以清除,同時點檢內鏡的外觀。
取下各類按鈕、檢查氣源、測漏裝置并連接,維持壓力,將鏡身和附件全部浸沒水中(不少于30s),用注射器或水槍向各管道注水,以排出管道內氣體。調節內鏡先端部各個方向并仔細觀察內鏡各部位有無氣泡冒出,以檢查內鏡是否漏氣;如果內鏡漏氣,將內鏡從水中取出并將內鏡擦拭干凈,然后關閉氣源取下測漏裝置,聯系工程師予以維修;如不漏氣,將內鏡從水中取出,先關閉氣源,待內鏡內部氣體全部溢出,取下測漏裝置進行初洗。整個側漏過程不少于30s。測漏的目的是在第一時間掌握內鏡漏水情況,進行及時修理,避免內鏡進水后對內部器件造成嚴重損害。
將整條內鏡放入清洗槽,拆卸按鈕及附件,在流動水下徹底沖洗內鏡,用內鏡專用刷刷洗各管道及按鈕、附件,用紗布擦洗鏡身表面,將污物清洗干凈;有抬鉗器的內鏡先沖洗抬鉗器控制鋼絲管道,然后刷洗與沖洗抬鉗器。清洗過程中應預防對清洗口的磨損,清洗中的碰撞。
將內鏡及按鈕、附件完全浸泡于配置好的多酶清洗液中,用灌流器或注射器,將多酶清洗液注入各管腔,反復沖洗,浸泡 3~5 min 后取出[2]。
在流動水下用灌流器或注射器將水注入內鏡各管道,沖掉管道內的殘留多酶清洗液和松脫污物,用紗布徹底擦拭內鏡表面,再用高壓氣槍吹干各管道內及內鏡表面多余水分,使內鏡相對干燥,以免消毒時稀釋消毒劑;
消化內鏡浸泡消毒時間應遵循消毒液廠家推薦的高水平消毒時間,按照消毒液的使用說明書配制消毒劑的濃度和溫度。將整條內鏡及其按鍵、附件完全浸泡在消毒液中,并用全管道灌流器或注射器將消毒液灌入內鏡管道中直至沒有空氣冒出。
消毒人員應更換手套,用潔凈高壓氣槍向各管道吹氣不少于30s,去除管道內的消毒液。將內鏡及按鍵、附件從消毒槽內取出,置于末洗槽,反復將無菌水或純化水用灌流器或注射器沖洗各管道及按鍵、附件,時間不少于2min,直至無消毒液殘留。
將內鏡及按鍵、附件從末洗槽取出,置于鋪設無菌巾的專用干燥臺。用75%~95%乙醇灌注各管道,用潔凈高壓氣槍向所有管道吹氣不少于30s,使管道完全干燥。用無菌擦拭布、潔凈高壓氣槍干燥內鏡表面及按鍵、附件,用潔凈高壓氣槍吹干內鏡各管孔道備用。當天不再使用的內鏡,消毒浸泡時間延長至10min,用20ml 注射器將及75%乙醇紗塊擦拭鏡身表面,吹干,懸掛于專用鏡柜內存放。
消化內鏡診療技術及器械的不斷發展創新,內鏡的合理使用、清洗消毒、保養等理論也隨之發生改變。隨著內鏡診療患者的不斷增加,內鏡醫務人員也面臨著新的挑戰。消化內鏡中心是醫院院內感染控制的重要科室,內鏡中心感染控制管理不僅僅是交叉感染,消化內鏡對患者黏膜的損傷也是一項重要內容。消化內鏡的清洗、消毒、保養對于有效預防內鏡對患者消化道黏膜的損傷及內鏡的正常使用起著關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