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 卓 張 蕾 張冬巖 吉林省安全生產檢測檢驗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闡述了食品加工過程中可能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及其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并此基礎上提出合理有效的防治對策,以便提高人們對食品加工過程中存在的職業病危害的認知,并改善食品加工企業作業環境,使食品加工企業能夠可持續發展,食品加工人員能夠健康工作。
建設新社會倡議的提出,加速了各行業的發展。食品作為人們生活的必須品,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食品加工也逐漸引起了更多的關注。但是目前食品加工過程中還存在諸多職業病危害未被大家所知悉,相應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的防治措施未被有效的應用,及時了解食品加工過程中的職業病危害及其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并找出行之有效的防治對策十分必要。
粉塵是食品加工企業在進行食品的生產以及加工過程中產生的最為常見的過程產物,幾乎不可避免,并且在很多加工環節都會遇到。例如,產品的研磨、粉碎、過篩及粉末狀物料的投料等過程,都會逸散出大量的粉塵。
在食品加工企業的生產與加工活動中,會使用到很多的相關設備與器械,而在其運作過程中會產生一些噪音。例如,在粉碎機、過篩設備、攪拌機等設備運行過程中都會形成較大的噪聲。
高溫主要指的是在產品的加工過程中,烘烤、油炸、干燥、濃縮、糊化與煮沸等過程中使用高溫蒸汽或營造高溫環境而造成的。
在食品加工的過程中可能涉及氨制冷、臭氧消毒、氫氧化鈉清洗等輔助生產工序,以上物質均屬于職業病危害因素。
長期吸入較高濃度的生產性粉塵可引起以肺組織纖維化為主的全身性疾病,即塵肺。
噪聲對人體的作用是多系統的,主要是對聽覺系統的特異反應和其他系統的非特異反應。短時間暴露在強噪聲環境中,會出現耳鳴、聽力下降等不適感;長期接觸高強度噪聲,初始時表現為聽覺疲勞,隨著時間的延長,聽覺疲勞逐步加重,甚至脫離噪聲環境聽力也不能恢復;在聽覺疲勞的基礎上,繼續接觸強噪聲,則造成內耳感音器官(螺旋器)發生器質性退行性病變,表現為永久性聽閾位移,從而發展成職業病—噪聲聾。
高溫作業時,人體可出現一系列的生理功能改變。主要為體溫調節、水鹽代謝、循環、消化、神經與泌尿等系統的適應性變化。若在高溫環境下,從事勞動強度大、持續時間長的工作,可致使機體散熱機制障礙,或當周圍環境超過人體表面溫度(34 ℃)時,即有發生中暑的可能。
氫氧化鈉有強烈刺激性和腐蝕性,粉塵或煙霧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蝕鼻中隔;皮膚和眼直接接觸可引起灼傷;臭氧剌激眼睛和呼吸道,吸入氣體可能引起肺水腫、哮喘反應,液體可能引起凍傷;氨腐蝕眼睛、皮膚和呼吸道,吸入高濃度氨可能引起肺水腫,液體氨迅速蒸發,可能造成凍傷。
企業職業病的防護本著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宗旨,從技術手段、個人防護及綜合管理等方面對食品加工過程中可能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的有害因素進行預防管理。
采取機械化、自動化作業,從根本上預防治理,比如采取自動化投料并設置除塵設施;產生噪聲的設備設置減振基礎、隔聲罩等降噪措施,并對設備加強維護,降低設備的運行聲響;高溫處設置保溫隔熱層等;對能夠采取在線監測的因素設置檢測報警裝置進行實時控制等。
針對食品加工過程中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環節,在從根本上進行預防的基礎上,還應為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作業人員配備有效的個人防護用品,比如針對粉塵配備防塵口罩,針對噪聲配備降噪耳塞,針對高溫配備隔熱服,針對酸堿類物質配備防護服、防護手套及防護面罩,針對可能存在有害氣體的配備濾毒口罩等。
食品加工安全不僅僅是生產安全健康的食品,還關乎著現場作業人員的身體健康,食品的加工過程中,相關管理人員在實際工作中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1.建立具體的管理方案
將科學的安全計劃列入管理方案中,并注意監測相關加工設備的運行狀況,為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保障,從而更好的確保加工安全。
2.強化安全設施
在食品生產加工中監督所有工作人員佩戴個人防護用品,加強職業衛生培訓、個人防護用品佩戴管理、減少接觸時間、定期進行職業健康體檢等。
3.設置安全檢查團隊
相關管理人員要設置安全檢查團隊,對加工的各個環節進行實時監督,對潛在的危險進行有效管控,并且在安全問題發生時及時處理。另外,在此過程中,在保證人員安全的基礎上,應盡量避免食品加工受到不良影響。
綜上所述,食品加工職業病的防治對整個食品生產有著重要影響。相關工作人員在生產加工時要注重該方面的相關工作,在了解現階段管理中存在的不足的基礎上,采用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改善和解決問題,從而提升食品生產加工質量與安全,并有效預防職業病,從而進一步促進食品加工領域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