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 羚 司 瑋 謝海洋 南京市食品藥品監督檢驗院
本文首先闡述了食品檢驗在保障食品安全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后就食品安全保障中食品檢驗的局限性進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提高食品檢驗在保障食品安全質量效率的策略和措施。
根據相關的調查研究可以看出,當前我國的大多數食品檢測機構屬于公益性質,其對外所提供的一系列檢驗報告具有一定的科學性、真實性、可靠性。從一定意義上來講,食品檢測機構在確保食品質量的同時也應當承擔著相應的責任,例如抽查、第三方仲裁檢查等等,充分發揮出自身的作用和價值,切實提高產品質量,維護消費者權益,提高市場競爭力。
眾所周知,食品檢測能夠有效運用于食品質量監測、食品質量評價以及產品對外貿易的一系列活動中,對維護市場穩定、提高行業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具體而言,食品檢驗機構應當采用先進的儀器設備設施,選擇科學合理的檢測方法,按照國家相關標準及規定進行分析操作,為送檢者提供可靠的數據參考,同時為企業提供相應的檢驗報告。企業可以根據反饋的信息對生產工藝、具體操作流程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整優化,實現動態化監控。通過這樣的方式,在滿足國家相關標準的前提下切實提高產品的整體質量,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從一定意義上來講,食品安全所涉及的知識和內容是非常廣泛的,導致食品安全存在一定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工業污染、化學品濫用、廢棄物轉變為食物等,加之相關食品監管行業缺乏有效的市場監管,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了食品安全的發展。食品檢驗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在具體的檢驗過程中,首先要明確食品的類別,綜合多方不安全因素進行整體分析,對可能存在的安全問題進行有效預防。
一方面,食品檢測標準缺乏及時有效的更新,沒有根據現代化的食品要求改革檢測技術;另一方面,在具體的檢測過程中,對于不同類型的食品采用相同的標準或是對同一種食品采用多樣化的標準,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檢驗的正確性、有效性。另外,同樣的食品在不同的檢驗機構所采用的標準不一致,很多標準是由企業內部自行規定,缺乏合理性和科學性。
①缺乏科學合理的檢測方法,對于檢驗模式沒有進行明確的規范,使得食品檢驗缺乏有效性,很多潛在的安全問題沒有得到及時的發現;②對于同一檢測項目選擇不同的檢驗方法所得出的結論也具有一定的差異性;③當前我國對于食品檢測所使用的一系列設備設施過于落后,缺乏先進性,這直接限制了食品檢驗的效率。
隨著社會科學的不斷發展,當前我國面臨的污染問題日益嚴重,由人為因素造成的食品安全問題逐漸增加,有些不法分子為了謀取私利,非法添加違禁物品。在這樣的情況下,食品檢驗機構是無法對所有項目進行檢測的,也無法對食品的安全性進行有效評估,因此,即使檢驗報告合格,但并不是絕對安全的,同時根據國家相關食品標準所判斷的不合格產品也并非是不安全的。例如,在蛋糕制品中如果含糖量高于某一限定值,就會檢測出不合格,但從整體上來講,含糖量超標是不會直接對人體造成危害的,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體現了食品檢驗標準的局限性。由此可以看出,食品檢驗目前面臨的不安全因素仍然較多,無法進行有效的檢測和分析。
當前我國省級食品檢驗部門配置的設備設施較為健全,綜合檢測能力較高,但從整體上來講,要切實提高其檢測效率,從根本上對所有食品進行安全檢測,耗時較長且投資成本較高。在實際檢測過程中,應當將傳統檢測技術與現代化檢測技術進行有效的對比分析,充分運用新型技術,收集相關的檢測資源,配置完善的設備設施,以此確保食品檢驗部門能夠根據工作需求自主開展檢驗工作,從真正意義上提高食品質量,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力度。
在食品檢驗過程中,建立起完善的監督標準是極其重要的。檢驗部門應當明確操作規范,運用ISO 9000、安全檢測等等相關要求,從根本上提高食品質量。同時,國家相關監督部門應當按照規章制度,對企業的生產過程、生產步驟進行嚴格的監控,加強對薄弱環節的管控。
在具體的檢驗過程中,企業并不會對每項產品進行檢查,而是采用抽檢的方式,尤其是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其在食品檢驗上缺乏足夠的投入,如果將所有產品交由專門的質檢部門進行檢驗會極大程度的提高成本。基于此,為了有效提高企業的自檢能力,國家相關職能部門應當加強扶持力度,企業則應當定期組織開展人才培訓,不斷規范操作流程及運轉模式。
綜上所述,食品檢驗機構應當健全食品質量安全檢測設備設施,建立規范的食品安全質量監管機制,切實提高企業自身的自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