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鄢 蕓 東莞市食品藥品檢驗所
現如今,食品添加劑的研究開發和應用已成為一個國家食品工業發展的重要標志之一。然而,近年來由于食品添加劑導致的食品安全事件時有發生,并引起了廣泛關注,其安全性倍受關注。合理開發使用食品添加劑、保障食品營養安全,已經成為當下的重大課題。首先需要國家制定、完善食品添加劑相關政策及法規,為食品添加劑的發展保駕護航。其次,需要加大科學宣傳使消費者清楚認識食品添加劑。再者,需要采取有效的手段檢測監管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情況。基于此,本文從食品添加劑的概念、功能、檢測手段及發展等方面分析食品添加劑,使人們更科學的對待食品添加劑。
食品添加劑是一種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保鮮和根據加工工藝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質,也包括食品用香料、膠基糖果中的基礎劑物質、食品工業用加工助劑。
目前我國食品添加劑按使用目的來分,可以分為包括抗結劑、消泡劑、漂白劑、增味劑、膨松劑、著色劑、護色劑、酶制劑、抗氧化劑、酸度調節劑、營養強化劑、防腐劑、甜味劑、增稠劑與香料等23個類別,共計2 000多個品種。按作用來分,可以防止變質、改善感官、保持營養、方便供應、方便加工和其他特殊需要食品添加劑等。按獲得途徑來分,分為天然食品添加劑和化學合成食品添加劑。天然食品添加劑是以動物、植物或微生物的代謝產物為原料,經提取后獲得。化學合成食品添加劑是用化學方法將某幾種元素或某幾種化合物通過化學反應而制得。
食品添加劑在現代食品工業中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其研究開發和應用水平已成為一個國家食品科學技術和經濟發展水平的標志之一,由于消費者沒有對“食品添加劑”與“有害化學添加物”進行有效區分,其對食品添加劑產生了誤解。我國在食品添加劑的申報批準、生產和使用上有著嚴格的程序和標準。并對批準的品種規定了使用范圍、使用限量。近年來關于“添加劑”的食品安全事故,其問題源頭并不是其本身,例如“三聚氰胺”“蘇丹紅”“吊白塊”等并不屬于食品添加劑。甜蜜素、糖精鈉等在膨化食品或甜點中是可以使用的,但是超量使用是違法的。速凍面米食品允許使用紐甜和阿斯巴甜等甜味劑,但是不得使用甜蜜素和糖精鈉。所以,需要加大對食品添加劑的宣傳和監管力度,正確理解食品添加劑與食品安全的關系,促進食品添加劑產業和食品產業的健康發展。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為了保障食品安全,防止食品安全事件的再次發生,建立快速、靈敏、準確的食品添加劑檢測方法來準確檢測及分析食品添加劑顯得尤為重要,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食品由于自身基底復雜,食品添加劑檢測的前處理過程,將直接影響結果的精準度。傳統的前處理方法有以下幾種,①液液萃取。利用系統中組分在溶劑中有不同的溶解度來分離混合物的方法,現已經較少用到。②固相萃取。利用固體吸附劑將目標化合物吸附、分離、洗脫或吸附,達到分離富集的目的。③超聲波提取。利用超聲波輔助溶劑提取。④凝膠色譜凈化技術。通過具有分子篩性質的固定相(凝膠),對分子量不同的物質進行分離。⑤微波消解技術。通過微波消解使表層破裂,產生的新表面與溶劑作用,溶出待測元素。
同時,液相微萃取(LPME)、分散液液微萃取(DLLME)等新型技術使得前處理過程朝著分析速度更快、處理效果更好、廉價、試劑消耗少且環保綠色的方向發展。
隨著檢測手段的不斷發展,檢測儀器靈敏度、精確度的不斷提升,傳統的常規化學分析檢測已經滿足不了現在對食品添加劑的檢測要求,現如今,借助精密儀器的分析方法得到快速發展,①光譜法: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UVS)②色譜法:薄層層析法(TLC)、氣相色譜法(GC)、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液質聯用技術(HPLC-MS)。③高效毛細管電泳技術(HPCE)。這些精密分析儀器具有分辨率強、靈敏度高、檢出限低等特點。通過合理選擇這些前處理和檢測技術對食品添加劑進行檢測,能夠揚長避短,為食品安全保駕護航。
隨著食品添加劑行業的發展以及對其安全的重視程度的不斷增加,需要從法律法規、監管、檢測以及認知等多方位下手,多管齊下,使我國食品添加劑行業健康發展,加強食品安全的基礎性制度建設,完善食品安全標準,實行科學嚴格的審批制度,保障食品安全法的正式實施。加強對食品添加劑的學習宣傳與監管。提高公民素質,科學認識和了解食品添加劑。同時,對相關從業者進行監督管理,使其理論和實踐水平達到要求。提高檢測手段的適用性,開發出前處理簡單、過程穩定可靠、結果高效準確、環保的分析方法以滿足食品添加劑檢測和監管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