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衛琴 王德發 李碧青
浙江省桐鄉市中醫醫院 浙江 桐鄉 314509
腦小血管病(CSVD)是指各種病因影響腦內小動脈、微動脈、毛細血管、微靜脈和小靜脈所導致的一系列臨床、影像、病理綜合征。CSVD合并心理障礙屬于中醫郁病范疇,神經Y(NPY)是神經系統的主要神經遞質之一,主要參與中樞神經系統電活動。凱斯勒心理量表6項(K6)是在K10基礎上更加簡便的一種評價心理疾患的量表。本研究探討CSVD合并郁病與NPY相關性及K6中醫證型分布,現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選擇2014年至2015年住院及門診的CSVD合并郁病患者116例為觀察組,CSVD診斷標準符合《腦小血管病的診治專家共識》[1],中醫郁病診斷及證候分類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選擇CSVD非郁病60例作為對照組。均經頭顱CT或MRI證實。排除標準:①先天性精神障礙,既往或現存情感障礙者;②嚴重的肝、腎、心、甲狀腺疾病及嚴重感染;③影響認知及情感評價的疾病:失明、聾啞、失語不能配合檢查者。研究組中男61例,女55例;年齡46~80歲,平均58.50±17.45歲。對照組中男33例,女27例;年齡43~79歲,平均55.65±18.38歲。兩組在性別、年齡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NPY檢測方法:所有病例取清晨空腹肘靜脈血5ml,放入抗凝管中,低溫冷藏,離心取血清監測。采用酶聯免疫法檢測,試劑盒由上海西塘生物有限公司提供。
1.3 K6篩查:K6量表包含以下6種心理癥狀:“緊張”“沒有希望”“不安或煩躁”“情緒低落到無論怎么樣都沒辦法讓您感到愉快”“做每一件事都很費勁”與“自己很沒用”。其評分按癥狀出現的頻度分為5級:“0”(沒有時間)、“1”(偶爾)、“2”(一部分時間)、“3”(大部分時間)、“4”(全部時間)。對受試者回答的答案依上述進行評分,將所得分值加和。量表總分為0~24分。其將個體心理健康狀況分為兩種:“0~12分”(患心理疾患危險性低)與“13分以上”(患心理疾患危險性高)。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5.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秩和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單因素分析采用成組t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CSVD合并郁病K6分布分析:116例郁病中,0~12分19例,占16.38%,13~24分97例,占83.62%。
2.2 CSVD合并郁病中醫證候K6分布例數比較:116例患者中,肝氣郁結型67例,氣郁化火型13例,憂郁傷神型12例,心脾兩虛型15例,陰虛火旺型9例。13~24分K6分布區域,肝氣郁結型66例,占98.5%;氣郁化火型9例,占69.23%;憂郁傷神型10例,占83.33%;心脾兩虛型7例,占46.67%;陰虛火旺型5例,占55.56%。
2.3 CSVD合并郁病NPY與非郁病比較:CSVD合并郁病組NPY濃度(191.22±66.58pg/ml)明顯高于非郁病組(160.92±62.38pg/m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郁病是以憂郁不暢、精神不振為主訴的一類疾病,現代醫學把焦慮、抑郁與軀體化癥狀三者歸屬于中醫學“郁病”的范疇。筆者臨床發現,有部分CSVD患者合并焦慮、抑郁。中醫學認為,五臟與抑郁癥的發病均有關系,其中肝與之關系最為密切,核心病機是氣機不暢,肝氣郁結。本研究顯示,K6在腦小血管病合并郁病診斷陽性率達到83.62%,可快速定性定量了解心理疾病,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和實用性。肝氣郁結、氣郁化火、憂郁傷神三型K6評定13分以上比例較高,尤其肝氣郁結型占98.5%,說明K6量表在中醫證候分類中也有一定參考意義。研究還顯示,CSVD合并郁病NPY與非郁病比較明顯增高,有一定統計學差異(P<0.01)。說明NPY與CSVD合并郁病有一定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