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素文
(河間市林業局 河北 河間 062450)
林業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有著重要地位,重視林業穩步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林業發展過程中,病蟲害成為最大的威脅,病蟲害防治不僅有效的保護了林業資源,而且提高了林業的經濟效益,促進生態環境的優化。我國幅員遼闊,氣候多變,林業類型豐富,林業資源種類繁多,區域特色鮮明。在這樣一個背景下研究林業病蟲害防治有著深遠的意義。
林業病蟲害防治的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生態價值,另一個是經濟價值。從生態價值來說,林業病蟲害防治有利于改善林木的生長環境,促進林業植被快速生長發育,有利于更好的凈化空氣,優化人們生存的生態環境,促進生態文明,有利于構建人與自然的和諧共享。從經濟價值來說,林業病蟲害的防治有效的解決了森林當中的病蟲害問題,有利于不斷提高林木抵抗病蟲害的防病能力,不斷提升林木的綜合生長水平;有利于提高林木的產量,增加林農的收入,助推林業產業大發展、快發展。
2.1 有較強的傳播性。在大多數林地中,當發現有病蟲害時,說明就已經發生病蟲害了,蟲害的傳播速度較快。傳播速度快還表現為一定的地域性,往往與氣候有一定的關系,所以,對病蟲害要早發現、早防治。同時要研究蟲害的發生規律,做到預防在先,科學防治。
2.2 有較強的適應性。隨著科學防治的不斷推進,防治害蟲的農藥也在不斷的改良,這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防治病蟲害的作用,但同時也有一些病蟲對農藥產生了抗藥性,并隨著農藥的改良不斷升級。隨著害蟲抗藥性的不斷增強,導致幼蟲不斷繁殖,不易殺滅,也形成了難防難治的怪圈。因此要不斷加大科學防治的深入研究。
2.3 有一定的偶然性。隨著國際貿易往來日益頻繁,病蟲也在不斷出現新的種類,使得病蟲害對林木的侵蝕具有較強的偶然性,缺乏可借鑒的規律,導致難以事先預防,一些病蟲害隨時發生是無法避免的。
3.1 樹種的選擇盡可能的不要單一化,提倡多樣化。在造林方案設計上就要根據區域適種樹木的特點選取抗病蟲害樹種,盡可能的實施混植混種,提高樹種生態環境的相對優化,使生態環境更加向著有利于穩定性的方向發展。特別是對那種樹種混種中病蟲的棲息相互是天敵關系的,自然形成病蟲生物鏈間的相互克制為最佳效果。
3.2 提倡防治技術多樣化,有助于提高防控效果。一是運用生物防治技術。如利用微生物防治;利用病蟲的天敵即自然界生物鏈的原理來對害蟲進行滅殺,不但防控迅速效果好,還較好地維護了生態平衡。二是在林間人工筑鳥巢,引入害蟲的天敵——鳥類,如杜鵑、山鶉、卷尾、啄花鳥、金雞、小隼等對害蟲進行滅殺。三是采用物理防治技術對害蟲進行滅殺。如在樹木的軀干上纏裹膠帶及光滑的塑料布等,利用塑料光滑的優勢阻擋害蟲爬樹。四是播種栽樹前,提前對苗木進行害蟲卵和病菌的滅殺處理,防范在先。五是秋末冬初季節,在樹干上刷油漆或白灰,殺滅蟲卵,從而達到防治病蟲害的效果。六是采用噴灑農藥殺滅病蟲害的方法。
3.3 建立林業病蟲害預報預警制度。對林業病蟲害預報預警制度的確立和實施,可以有效的監測病蟲害的活動規律,對病蟲害能夠及早發現、及時殺滅,使林業病蟲害的防治現代化、科學化。
4.1 提高對林業病蟲害防治的意識,轉變防治的觀念,樹立科學無公害的防治理念,建立相關的科學防治的制度,推行科學有效的防治管理措施,加強防治對策的研究和分析,創新防治方法和思路,不斷提高防治處理的水平,提升綜合防治的效果。
4.2 因地制宜,因林施策,建立適宜、有效、切實可行的林業病蟲害防治方案。防治方案要根據不同地塊、不同區域、不同樹種采取不同的病蟲害防治方法,制定確實有效的實施辦法,切實提高防治效果。
4.3 采用無公害健康科學的防治辦法。林業病蟲害的預防要以堅持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保護優化生態環境為目標,采用科學生態的方法綜合防治,采用物理、化學、微生物、無公害生態防治。要有明確的防治思路,正確的、科學的防治辦法,合理的、規范的技術操作的流程。要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建立林業預報預警制度,科學分析每一種病蟲害發生的時間、種類、類別,明確防治思路,采用必要的防治措施,優化防治方法,切實保障林木健康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