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平
(甘肅省小隴山林業實驗局觀音林場 甘肅 天水 741020)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經過多年的精心管護,小隴山林區活立木總蓄積量已由天保工程初期的2 771萬m3增加到3 451.3萬m3,森林面積不斷擴大,生態環境也有很大的改善,小隴山林業實驗局在森林的管護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雖然工作成效顯著,但在森林管護工作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有待解決。
1.1 森林防火任務繁重。小隴山林區風景秀麗,有7處森林公園,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進入林區旅游的人越來越多,特別是小隴山林業實驗局觀音林場腹地是國家森林公園曲溪景區,景區內林木茂密,珍稀植物種類很多,奇石也千姿百態,是自駕游和踏青、旅游觀光、度假的好去處。據統計,曲溪景區年接待游客2萬多人次,還有一些項目即將施工,如城鄉供水工程等,使得林場內外來的人員比較多,對火源控制管理的難度大,出現火災的隱患較多。
1.2 偶有發生侵占林地的行為。隨著經濟的發展,一些省級或者市級等重點工程項目的啟動,偶有發生侵占林地的行為,還有一些群眾,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比較淡薄,甚至有些鄉村干部受地方保護主義的驅使,以發展養殖等行為為由,蠶食國有林地,阻礙林區的正常生產、經營、管理,使得管護難度增大。
1.3 管護資金不足,管理體制有待完善。小隴山林場是國有林場,一直實行的管理模式為“事業編制企業管理”,工作人員的活動經費沒有足夠的資金作為堅強的后盾,職工的福利待遇較低,林場的生產管理費用也都要有林場自己解決,林場的事業屬性沒有得到體現。
1.4 林區地形復雜,地域廣闊,管護難度大。小隴山的地形復雜,有山地、溝谷、丘陵、溝壑,山高谷深,道路崎嶇,再加上林場內林農交錯,給管護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第一,林區內有林場,也有農民的耕地;有國有林,也有集體林,甚至有些地方界限不清,爭議較多;第二,在林區的邊緣地帶,林地和農田交叉分布,使得這些地方的森林受家畜的踐踏嚴重,多次被毀,要多次進行補種,林農的矛盾較多。
1.5 林區道路崎嶇,管護站點設施落后。小隴山地形復雜,地域廣闊,加之資金不足,基礎設施還比較落后,有待完善。如森林管護站的住房多為60~70年代的磚木結構,甚至有的地方已成危房,有的管護站缺水缺電,影響管護人員的正常生活;路網覆蓋率低,等級也較低,甚至有的地方由于年久失修,已經不能通行。據統計,林區不能通行的道路達900 km,有的地方甚至不能使用交通工具進行巡山,只能靠步行,管護工作艱苦、單調,甚至還有的地方存在安全隱患,影響管護工作的正常開展。
2.1 加強宣傳力度,提高防火意識。針對小隴山林場管護面積大、周邊環境復雜、外來人口多、火災隱患多,同時一線工作人員少、任務重、環境條件艱苦等情況,林場要采取綜合措施積極防范火災。首先,要加大宣傳力度,充分利用互聯網、報刊等媒體,同時配合各種宣傳活動,增強人們的防火意識,了解防火知識。在人口密集區、旅游區、墳地等地方要增加護林員,安裝警示牌,提醒來人注意。第二,要完善應急預案,組建森林撲火隊。提前貯備撲火物資,林區的撲火隊要配備撲火用具,以防出現不測。第三,要加大巡查力度,依法治火,實行24小時巡查制度,不留盲區和死角。
2.2 增加資金投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林場管理部門要根據林場的實際情況加大資金投入,修繕管護站,并配備先進的交通工具、辦公設備、生活用品等,提高管護人員的生活環境,改善辦公條件。林場尤其要重視發展林區道路,對道路網絡進行科學布局,解決林區“最后一公里”的道路問題,讓管護人員縮短到達每個山頭的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2.3 大力發展林業產業,提高職工待遇。小隴山林場要根據森林資源大力發展有地方特色的林業產業,如可以充分利用森林公園,開辟森林旅游線路,使旅游業得到健康持續的發展;充分利用森林資源,發展林下經濟,建立一批以山野菜、野生植物果實、中藥材等為原料的深加工企業;大力發展苗木、花卉產業,使林區生態化建設和產業體系建設協調發展。林區經濟的快速發展,會增加就業人口,提高職工的薪資水平,提升職工的幸福感。
2.4 積極探索森林管護的新模式,提高管護水平。林區也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積極探索科學的森林資源管護模式,充分利用現代先進的設備和技術來提高管護水平,如在主要的路口安裝攝像頭、進行聯網監控;重點區域可以應用無人機巡護等。同時也要加強管護人員隊伍的建設,定期進行培訓,提高業務素質和道德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