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輝
(昌黎縣農業農村局 河北 昌黎 066600)
近年來,在秦皇島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昌黎縣委、縣政府圍繞“四區五園驅動、三城六業崛起”總目標的指引下,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這一主線,秉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立足科技農業、綠色農業、品牌農業、質量農業,推進實施全產業鏈打造、全價值鏈提升,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促進傳統農業升級,激發農村各類資源要素潛能,園區內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得到進一步提升。現將建設模式及經驗總結如下:
1.1 成立時間。昌黎縣現代農業園區成立于2015年,輻射靖安鎮、新集鎮、泥井鎮、荒佃莊鄉、馬坨店鄉等五個鄉鎮176個農村。園區以昌黎縣嘉誠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為主,與園區內七家龍頭企業、210家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組成產業化聯合體建設而成。園區內有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7家,合作社和家庭農場210家。其中: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家,國家級示范社2家,省級示范社11家。擁有有知名度的品牌6個,其中,全國食品工業科技進步優秀新產品1個,省級著名商標2個,省級名牌產品3個。2016年,被秦皇島市認定為市級現代農業園區。2017年被認定為河北省現代農業園區。
1.2 地理位置。園區位于秦皇島市昌黎縣南部灤河灣地帶,包括靖安鎮、新集鎮、泥井鎮、荒佃莊鄉、馬坨店鄉。園區核心區和示范區面積3.25萬畝,輻射區擴展到五個鄉鎮176個農村,共計15萬畝。園區內安新公路、昌新公路、蛇劉公路、沿海高速縱橫交錯,北臨京哈鐵路、205國道,距京哈高速盧龍出口40公里,離北戴河機場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1.3 占地規模。2019年,園區已建成面積6萬畝,主導產業仍以蔬菜、水果為主。主導產業總產值是41.95億元,其中:一產產量31.75萬噸,產值30.62億元;二產初加工和深加工14.6萬噸,產值7.14億元;三產市場交易額50.2億元,產值7 180萬元,接待采摘旅游10萬人次,電子商務及其它服務等,三產總產值為4.19億元。
1.4 投資。園區規劃投資9.5億元,主要進行科技研發技術服務培訓中心、凈菜加工車間、高標準果蔬生產區、農業生產資料中心升級改造、生產資料展示中心、休閑旅游中心等方面進行建設。
在科技支撐方面,圍繞昌黎縣農業特色產業發展,加強農業科研與攻關,主要依托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先后與中國農業大學、天津科潤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黃瓜研究所、河北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河北農業大學等津京冀涉農高校和科研院所進行了有效對接,并建立了密切合作關系,為新品種、新技術示范展示、成果轉化、技術培訓與觀摩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實現了政產學研企深度融合。一是以昌黎縣嘉誠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為建設主體,依托河北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蔬菜創新團隊,建立了一支強大的科技創新專家團隊(專家組),為科技研發集成、試驗示范、推廣應用、科技培訓、成果展示提供了承接平臺和強有力科技支撐。二是牽頭申報河北省(秦皇島)黃瓜產業技術研究院,實現與河北省科技師范學院、河北農業大學等9加涉農單位的有效對接。三是成立了河北省現代農業創新驛站。
以提質增效為工作重點,建設占地100畝農業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及肥料化利用示范基地。基地年處理畜禽糞便等農業廢棄物8.7萬噸,年產有機肥料3.5萬噸,可為昌黎縣現代農業園區20萬畝果蔬種植基地提供生態環保肥料。
1.5 就業。2019年上半年,園區在新集鎮、馬坨店74個村110個貧困戶開展試點扶貧工作。免費為其發放優良的馬鈴薯、甘藍種子和有機肥。植保服務組提供全程的技術指導。在銷售上,直接聯系客商,以高出市場價格0.2~0.4元/公斤的價格將產品銷售出去。直接為貧困戶每畝提高經濟效益1 000元,帶領農民脫貧致富。近幾年,園區吸納農村就業人數1 840人,吸納農村貧困人口就業數516人。負責園區的安全巡視員、保潔人員、裝袋裝箱人員。人均月工資2 500元。
1.6 輻射帶動。2019年,園區引進各類合作、科研項目6項,新品種18個,其中進行試驗成功可以推廣的品種有8個,指導實施各種試驗示范項目12項。受益農戶達1萬戶。園區組織馬鈴薯、甘藍、黃瓜、西紅柿、草莓等專項集中培訓8次,培訓人數達到5 000人次。線上線下服務10 000余人次。設立馬鈴薯、甘藍、韭菜種植試點、水肥一體化試點、有機肥替代大化肥、化肥減量試點等共計7 450個,免費為試點農戶發放馬鈴薯種子、甘藍種子和韭菜種子。積極開展馬鈴薯水肥一體化種植技術以及全程機械化種植技術。帶動5萬農民增收致富。
2.1 基地建設。基地在新技術引進、示范和推廣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合作社與農科院合作,每年都引進新品種,經過試種后,將好品種進行推廣。通過基地生產技術的示范推廣,能提高農民蔬菜安全生產的意識。合作社現在引進先進的自動化控制系統,控溫、控濕。在水肥一體化、生物防控技術、生態有機肥的使用等都在應用推廣。
2.2 市場服務。在服務上,合作社有大的農資配送中心,為農民提供高質量、低價格的農業生產資料。在生產過程中,聘請國內專家教授為農民現場指導、講課。培訓人數達到上萬人。在銷售方面,合作社有自己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同時通過農超對接,將產品打入京津唐、東北三省的大中城市及廣州等,同時在秦皇島建立了蔬菜直營店,保證消費者吃上綠色的無公害放心菜。
2.3 財務管理。為充分體現專業合作社的優勢,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規定設立了財務管理機構,設立了臺帳,財務公開,費用公開,所有社員又得到了二次返利。大大提高社員收入的同時,也更加帶動了當地蔬菜水果種植戶的熱情。
園區是發展現代農業、實現農業現代化的主要載體和有效模式。基本特點是:新設施、新品種、新技術、新機制。新設施包括工廠化育苗、水肥一體化、節水滴灌。新品種以引進新品種試驗示范為主。新技術以防蟲網、粘蟲板、防霧滴多功能棚膜、自動卷簾機、殺蟲燈等集成技術為核心。以輻射帶動為主要目的。將園區的真正作用發揮出來,進一步保障食品安全。
4.1 領導重視是園區發展的關鍵。近年來,秦皇島市委、市政府對園區建設高度重視,始終把園區建設作為促進農民增收、推進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抓手,強化措施,常抓不懈。昌黎縣也高度重視,成立領導小組和辦事機構,主要領導先后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工作。同時建立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聯系園區制度,落實部門包抓責任,狠抓工作推進,為園區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4.2 抓基礎,努力提升園區發展動力。大力推進土地流轉。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在充分尊重農戶的土地流轉主體地位前提下,積極引導園區內農戶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托管等多種形式向園區業主流轉土地,發展規模經營。不斷提高園區經營規模,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
4.3 抓配套,努力提升園區競爭力。一是強化園區科技支撐。與河北科技師范學院生命科技學院簽署協議,在新品種、新技術、新設備的研究與開發,科技成果的推廣和應用,科學研究與示范,教學實習實踐,技術改造,技術服務,項目協作等方面開展合作。并且作為大學生的實踐教育基地和科研教育基地,召開現場會及邀請專家、種植戶進行技術培訓。進一步擴大園區的影響力和輻射帶動能力。二是強化農業標準化體系建設。加強農業標準化建設,以標準化促進產業化發展,加強農業標準的制定。嚴格園區內農業投入品使用管理,從源頭上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積極推進標準化生產,全面推行農產品生產記錄、產地準出,健全質量安全可追溯機制及檢測機制,保障園區生產經營的農產品質量安全。
4.4 抓服務,健全農業信息化。加快農業信息平臺建設,強化農戶應對市場波動能力。搭建政策法規、品種技術、產品銷售及生產資料市場等綜合服務信息平臺,以平臺為載體開展農產品宣傳推介,及時向各類經營主體和廣大農民發布市場需求、價格漲跌等信息服務,幫助企業鞏固和擴大對外銷售市場。
4.5 農業教育與科技進步。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的經驗表明,農業科技的進步與創新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積極培訓新型農民,培養具有農業專業技能的技術性農民,創造更好的條件,積極吸收有文化、有技能的農村青壯勞動力回鄉從事現代農業園區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