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哲,王一斌,王洋
(長春科技學院,吉林長春130600)
在我國大力推動“互聯網+”戰略的背景下,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已經融入各方面,對于農村區域經濟發展來說,信息化是推動其轉型發展的重要因素。而對于大學生來說,應當運用信息化知識和技術,加強其與農村區域經濟的融合,以更有效地發揮作用,在推動農村區域經濟轉型發展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隨著“鄉村振興”計劃的深入實施,農村區域經濟對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大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大有可為。特別是在農業信息化快速發展的新形勢下,大學生運用所學的信息技術,能夠為農村區域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同時也有利于大學生發揮自身的積極作用,推動創業與發展。大學生運用信息化可以推動農村區域經濟轉型發展,例如通過到農村地區進行電商創業,可以有效解決農產品“最后一公里”問題,進而促進農產品銷售。大學生運用信息化還可以推動農村經濟“跨界”發展,例如大學生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支農”服務,可以為農村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建設提供一定的支撐。總之,高校大學生可以充分發揮信息化的專業優勢,融入農村區域經濟發展當中,不僅有利于實現創業、就業的目的,而且能夠推動農村區域經濟改革、創新和發展,進而實現有效融合。
在現代農村經濟管理實踐中,為強化工作效率、優化管理質量,應注重信息技術的選擇,進而實現農業優質信息的匯總、整理、存儲與應用檢索,發揮集成一體化的核心效用價值。大學生在運用信息化的過程中,要想有力地促進農村區域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就是要利用自身的專業優勢,與農村區域經濟管理信息化進行有效融合,強化信息化對農村經濟管理的支撐作用。在這方面,大學生應當切實加大學習與研究工作,特別是要在促進農村區域經濟管理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方面取得突破,例如,應當將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應用于農村區域經濟管理當中,通過對農村區域經濟數據進行收集與分析,為農村區域經濟決策提供有價值的數據信息。
農村區域經濟產業信息化融合是未來的重要發展方向,也是促進農業產業轉型發展的戰略舉措。大學生在未來應用信息技術的過程中,應當從促進農村區域經濟產業信息化的角度進行系統設計和研究,特別是要發揮自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努力推動產業信息化發展。例如,在農業生產領域,智慧農業方面提出了主要面向溫室大棚、設施園藝、畜牧水產養殖等生產方向上的“農業遠程診斷監控管理系統”。大學生可以在“智慧農業”方面進行系統設計,通過高速通信網絡支撐,最終以固定、移動等多種終端方式呈現,并支持終端下行控制,實現雙向互動。大學生還應當在農業經營信息化方面進行研究,通過構建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推動信息化融入農業“產業鏈”體系中,特別是要在構建物流信息化方面取得突破。
服務“三農”是農村區域經濟信息化建設的重中之重,只有構建更加科學和完善的信息化服務模式,才能使農村區域經濟信息化更具有針對性和特色化。大學生在應用信息化的過程中,要著眼于促進農村區域經濟服務信息化科學和健康發展,重點要在構建終端體驗、遠程管理、開放應用、協同工作、數據共享、集中服務、統一平臺等方面進行研究,利用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構建“三農服務信息中心”,將農資經營、農業生產、產品銷售等緊密聯系起來,使農業信息化實現產業化、互動化和融合化。大學生在應用信息化的過程中,要牢固樹立服務理念,特別是要著眼于為農業、農村、農民提供信息化服務,切實加大“三農”信息化需求情況調查研究,并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和設計,實現有效融合。
在我國大力實施“鄉村振興”計劃的背景下,大學生應當參與到農村改革、創新、發展中去,特別是要運用信息化知識和技術,積極探索與農村區域經濟融合發展的有效模式,可以實現大學生創業就業與促進農村區域經濟信息化“雙贏”目標。這就需要大學生加深認識,并運用系統思維和創新理念,牢固樹立發展意識和責任意識,重點要在促進農村區域經濟管理信息化融合、促進農村區域經濟產業信息化融合、促進農村區域經濟服務信息化融合等三個方面下功夫,努力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為推動農村區域經濟發展發揮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