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麗華,王秋竹,趙文若
(吉林農業科技學院農學院,吉林吉林132109)
《園藝植物育種學》是園藝專業的必修課程之一,從園藝植物特性出發闡述園藝植物的引種、選種、雜交育種和雜種優勢的利用、誘變育種、生物技術育種的原理與方法及應用、良種繁育技術的理論與應用。這門課程是研究園藝植物品種選育原理與方法的科學,涉及遺傳學、植物學、植物生理學、植物生態學、生物化學、生物統計與實驗設計、生物技術等學科的知識和研究方法,是一門綜合性、理論性較強的應用科學。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培養具有園藝植物育種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人才,為學生從事園藝植物育種工作奠定基礎。在學校轉型背景下,按照園藝專業的培養目標,結合市場經濟條件對園藝人才的需求,確定園藝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中對園藝植物育種學的需求目標及課程體系。以2016級園藝專業為實施班級,對園藝植物育種學的課程體系進行創新與改革,初步確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新體系,為提高園藝人才培養的質量及推動園藝專業的建設與發展提供重要依據。
以2016級園藝專業為實施班級,對園藝植物育種學的課程體系進行創新與改革,初步確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新體系,為提高園藝人才培養的質量及推動園藝專業的建設與發展提供重要依據。明確以下目標:一要培養學生能夠完成園藝植物的育種工作能力,對育種途徑(查、引、選、育)有一定的認識,滿足育種企事業公司對園藝專業人才的需求;二要領會并掌握園藝植物的種質資源調查、引種、選種、雜交育種、誘變育種、倍性育種等育種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技術;三要掌握品種審定、新品種保護的程序,掌握良種繁育的基本原理和相關技術;四要使學生能夠綜合運用遺傳育種的理論知識和技術手段,對園藝植物進行有效的遺傳改良,具備培育園藝植物新品種的能力;五要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獨立思考、資料收集、團隊協調溝通能力。
組織相關教師圍繞園藝專業的人才培養和園藝育種實踐需求目標、園藝植物育種學實踐課程體系等內容開展專業教學研討座談,制定一套新的園藝植物育種學大綱和計劃,與科研和生產實際緊密結合。以2015版教學大綱為基礎,編制一套以培養學生為中心的契約型2017版園藝植物育種學的教學大綱,以明確該課程在轉型之際的新教學目標。根據專業的特點和課程發展要求,教學大綱中的理論課程內容以職業活動為導向,緊密結合職業崗位標準、技術規范和規程。2018年5月和6月對本課程的教學計劃進行兩次修訂、補充,并由行業內知名專家審訂,認為思路清晰,方向明確,特色鮮明,便于操作。同時,還選用了景士西主編的《園藝植物育種學》作為教材,建設了園藝植物育種學課程的多媒體課件。
在理論課程內容的調整方面,增加育種研究發展概況和轉基因育種、品種審定和新品種保護等知識,增強學生對育種方法的理解及應用。在借鑒以往實踐教學模式基礎上,規范、提升實踐教學內容及手段。在校企聯合的育種行業、企業專家的指導下開設與現代園藝生產實踐相聯系的新實驗項目內容。主要完成園藝植物的種質資源研究、選種、引種、雜交育種、誘變育種、良種繁育等基本育種和前沿育種的操作管理和觀察記載,完善園藝植物育種的實踐教學內容。該內容既突出實用性、典型性、可行性、綜合性、趣味性,又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育種實踐能力。同時還增加了5天的教學實習,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實踐機會。實習內容涉及園藝植物育種目標的制定、引種計劃的制定、園藝植物開花授粉習性觀察、花粉采集與有性雜交、品種描述及鑒定等項目。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學生主體作用?;脽羝淖謨热蓦S育種發展更新,圖片大多傾向于園藝植物,新穎豐富,以講授法、演示法、舉例法、討論法等形式活躍課堂氛圍,加強師生互動,提高教學效果。課下以微信平臺、QQ平臺等形式加強師生聯系,解答育種常見問題,以輕松愉快的氛圍進行課堂和課外的教學活動。在實踐教學中,利用實驗課和第二課堂成立園藝育種的科研小組,且級級傳承(2015級、2016級、2017級學生級級相接)開展育種的雜交、引種、倍性育種等技術研究。實驗課中為滿足育種企業的要求而增設修改了實驗項目,例如園藝植物優良單株的選擇、種子室內檢驗、花粉生活力測定等內容,為學生今后從事育種工作奠定一定基礎。科研小組中由2015級園藝學生牽頭指導,以老帶新,帶2016級、2017級園藝的學弟、學妹進行育種的引種、雜交、種質資源調查等項目,級級相承,既調動了學生的興趣,也極大地提高了學生育種方面的實踐能力。
該課程的考核方式為考試。成績由平時成績和期末試卷成績構成。期末試卷成績占60%,平時成績占40%。平時成績采用多元加分即出勤、提問及日常表現(積極、認真、熱情、協作、效率等方面,不遵守課堂紀律者該項為0分)、作業、小考、實驗報告(8次)、實驗技能操作考核各項分值累計,總分合計為100分。在出勤率的考核中,學生缺勤不得超過課程學時的20%,否則總評成績為0分,若因參加集體活動、競賽、評比等,可憑獎勵證書獲得缺勤豁免權,但因本人或家人重病者,學生主動找到教師補課者可撤銷當次缺勤記錄。其他各項考核成績及時向學生反饋。根據實驗內容制定實驗評分量規表,每名或每組學生的個人操作記錄為個人成績。通過改變考核方法既提高了學生對專業知識與能力的掌握度,也評價了學生的實踐技能和專業素質,使學生重視實驗、實習,提高實踐的技能,真正發揮了實踐考試的教育目的和功能。
2.4.1 實驗課、專業實習、畢業實習等實踐教學的研究
在《園藝植物育種學實驗》的課堂教學中,進行果樹和蔬菜保護地、露地的育苗栽培管理實訓,將園藝場的番茄生產、草莓育苗(草莓優良單株的選擇)、矮牽牛的雜交育種、園藝植物花粉的采集貯藏、園藝植物種子檢驗等實驗項目融入到育種的教學中,既能使學生了解該院園藝植物品種的多樣性及市場對園藝植物的需求,又提高了實踐教學效率。在實習教學中,組織2016級園藝專業學生參觀吉林市金色秋天、吉康綠谷公司、幸福實業公司等育種基地和本院園藝場的葡萄園、黃瓜、番茄溫室大棚,學習園藝植物育種技術,并將園藝植物育種學相關知識有機的結合起來,既提高了學生的專業學習積極性,又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技能和綜合素質。
2.4.2 校內外實驗、實踐基地建設的研究
在轉型發展之際,該院加強了園藝植物育種實驗室和實踐基地的建設。依托省園藝專業教學實驗平臺建設項目完善了園藝植物遺傳育種實驗室的儀器設備,現已經完成所有儀器的購置、安裝和調試工作,啟動了實踐教學,極大地滿足了該院學生園藝教學與實訓的需求。該平臺承擔2016級園藝本科專業68人40學時的園藝植物育種學獨立實驗的教學任務,為學生的實踐教學活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同時,每年還接納約30名園藝本科學生進行果樹或蔬菜育種研究方向的畢業論文試驗。該院現有4000平方米現代化的溫室、大棚8棟,標準規范果園1個,種植200余種園藝植物,可供學生教學實習、實驗使用。同時,該院繼續加大實踐基地的建設,按照部署規劃8棟溫室正在緊張地建設之中,這些都為園藝植物育種的課內外教學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積極鼓勵支持大學生參加教師的科研活動,培養學生獨立實踐的能力和創造能力。2016級園藝本科專業40名學生積極參與課題組教師的下場鍛煉項目。例如:草莓雜交技術與育苗技術、蔬菜引種與規范化栽培技術、露地葡萄規范栽培技術研究、番茄優質高效栽培試驗項目等項目。
組織學生積極申報大學生創新項目,開展科研創新實踐研究,豐富了學生的實踐技能和經驗。例如:2015級園藝本科方子祥同學積極申報省級大學生創新項目,并成功立項,利用第二課堂成立科研小組,積極開展研究工作,并為2016級、2017級學生級級相承做出好榜樣。
提早參與畢業論文設計,鼓勵2016級園藝本科專業的學生提早參與到2015級園藝學長的畢業論文的育種試驗中,充分利用校內園藝場、果園、溫室等實習基地開展畢業論文試驗,這是延伸課堂教學和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思考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手段。
積極開展暑期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進行育種工作,以使學生充分利用專業優勢,發揮特長,增知識、長見識。暑期在“三下鄉”的社會實踐中,2016級園藝本10余名學生分別參與黃秋葵授粉、蘋果授粉、牡丹授粉等育種實踐活動,既提高了專業技能,也鍛煉了吃苦耐勞的精神。
教師積極參加鈣果、草莓、葡萄、番茄的科研下場項目研究、指導大學生創新項目、從事育種團隊的科研工作,極大地提高了教師的實踐技能和科研能力。課題組教師先后與吉林農業大學、沈陽農業大學、吉林省蔬菜花卉研究所和果樹研究所、海寧市眾森園藝場、吉林市幸福實業公司等10余所高校、研究所、公司、基地建立聯系,通過網絡聯絡和實地考察了解園藝新品種、新技術,以拓展學生實習空間,保證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加強教師科研能力水平的培養。同時,以技術咨詢、科教興農、學術研討會等不同形式,強化科教技術服務能力的培養。課題組教師積極參與園藝育種的科教興農工作,先后到九臺、松原、白山、靖宇等地開展專家咨詢、現場指導培訓育種人員達到4000余人次,從而培養了一批高素質的農業育種人才,加快了現代科學技術在園藝育種領域的應用。
以校友大講堂、報告會等活動,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邀請部分畢業生做專題報告,與同學們分享交流在校、入職的經驗,為在校學生指引方向。同時,還聘請育種專家型校友參與校企聯合理事會議,邀請企業人員參與2017版園藝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在設定園藝植物育種學的學時,共同擬定大綱,以提高人才培養方案的科學性與合理性。通過共建本課程,以真正實現校企合作的共贏及促進地方園藝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