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趙國慶
綠豆屬喜溫作物,其適應性廣,抗逆性強,耐旱、耐瘠、耐蔭蔽,生育期短,播種適期長,并有固氮養地能力,是很好的救災改種作物。綠豆在山東地區最遲可播種到8月上旬(即“立秋”前后),多年的災后補種改種實踐證明,種植綠豆能最大限度地挽回受災損失。其栽培技術要點如下:
選用早熟品種
可供選擇的品種有中綠5號、中綠6號、豫綠5號、冀綠7號等,這些品種生育期短,一般在55~60天,品質好,產量高,每667平方米可產125~200千克。
搶時早播,合理密植
洪水消退后,立即排澇。之后盡早播種爭全苗,以利于提高產量。考慮到后期騰茬秋種小麥等,山東地區在7月底8月初播種,最遲8月5日前播種結束。退水較晚的田塊可先將種子催芽露白后跟水搶播,播前輕耙一遍,整成2米寬的壟,開好四溝排澇降漬。
由于播期推遲和生長期較短等原因而導致個體分枝數不多,要適當加大播種密度。一般點播的每667平方米播種量1.5~2千克,行穴距40厘米×13~16厘米,每穴2~3粒種子;撒播田或播種偏遲田塊,每667平方米播種量2.5~3.5千克,行距40~50厘米,株距10~20厘米,留苗1.2萬~1.8萬株。播種深度3~5厘米。
施足基肥,適當追肥
要早施肥,及時增施速效肥料,補足地力,促進綠豆生長發育。播前每667平方米施用農家肥2500千克、磷肥20千克和生物鉀肥1千克作基肥。如來不及施基肥,在分枝、始花期,每667平方米分三次追施三元復合肥各7.5千克,以增強根瘤菌固氮能力和增加花芽分化。
加強田間管理
2葉1心時剔除疙瘩苗,4片葉子時定苗,出苗至開花封行前勤中耕。開花結莢期是需肥水高峰期,在揚花期每667平方米追施4~5千克尿素。成莢初期噴施磷酸二氫鉀。遇旱要及時澆水。及時防治病蟲害。
適時收獲
成熟期不一致的要分期收獲,以減輕損失。需要及時騰茬秋種的田塊可在10月15日前后,平均氣溫在15℃以上時,適當催熟。一般催熟后一周,豆葉脫落,可進行一次性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