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于帥
近幾年,我國農機市場整體疲軟,傳統產品尤其是拖拉機和收獲機行業下滑明顯,其他子行業也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個別新興產品逆勢上揚,反映出農機行業進入新一輪的深度調整周期。
面對行業困境,很多企業都普遍感到生存發展壓力巨大。一些企業積極采取行之有效的應對措施,但也有不少企業在市場沖擊中出局。為了全面解析中國優質農機企業在市場形勢不好情況下的應對措施及取得的成效,選取了國有大型企業,也有民營企業;既有綜合性企業,也有專業化企業;既有國內企業,也有外資企業;既有整機企業,也有零部件企業。
2019年的農機市場,依然艱難。無論是數據分析,還是主要農機企業在各方面反饋的信息,都充滿著茫然和無助。所以,這個時候,行業各方都認為,提高信心最為重要。
畢竟,此前就有人提出過“信心比黃金更寶貴”的口號,也確實起到了穩定發展經濟的作用。但是,如何提高信心呢?如果只是盲目地喊口號,或者寄希望于政策等不確定因素,恐怕很難起到實質性的作用,甚至會適得其反。
目前能夠堅持或者發展較好的企業,都具有幾個明顯的優質特征,如堅守主業、注重口碑、不參與資本運作、團隊穩定等。而發展不好的企業,都出現過追求熱點產品、短期利益、追逐資本等現象。而本質上,就是沒能很好地滿足終端用戶需求。
我們先來分析堅守主業。誠然,堅守主業是很難的,特別是面對市場和政策的誘惑,有的企業雖然名稱未變,但實際主打產品可能已經換了好幾輪。盡管有些企業因此還能一時活著,但可以說,一點底蘊都沒有了,和新企業一樣,面臨隨時死掉的風險。
但堅守主業并不意味著堅守幾個產品。如我們調研的南通一家公司,他們最早是以插秧機為主業的一家公司,當然,至今插秧機依然是其主業,但他們卻進行了橫向發展,以栽植為突破口,先后研發了各種各樣的移栽機。目前,這家公司不但在插秧機領域依然活躍,在移栽機領域也已經是公認的專家。而那些無限擴展而沒有主打方向,名義上向全程全面機械化靠攏,實際就是為了追逐政策熱點的企業,大多都岌岌可危甚至已經破產了。
我們再來看注重口碑。口碑的形成有諸多方面,在行業是否能夠保持著高尚的競爭姿態,對終端用戶是否能夠有品質過硬讓他們用得住、賺到錢的產品,這些都是評價依據。
按常理來說,任何一個企業,如果不能夠對消費者負責,即便一時“輝煌”,終究會死得很慘。但農機行業不同,有各種各樣的生存“手段”,導致很多換湯不換藥、改頭換面的存在。他們自己不要口碑,還傷害了同行。所以,此前很多年,注重口碑雖然是企業有效的發展方式,卻也要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對不注重口碑者并未拉開明顯差距。好在現在信息透明多了,口碑的作用也逐漸顯現出來。
還有在參與資本運作、團隊穩定性等方面,也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做企業就像做人一樣,有人違法沒被逮到,活得還挺好;有人遵紀守法,但是遇到坎坷照樣有因為水平問題、資金問題,甚至運氣問題而沒有邁過去,也是常有的事。但我們終究要相信,最終的成功者,一定是帶著“好人”的基因。堅守雖然難,但破解困局,核心在此。當然,雖然農機行業破局核心在自身,但一個好的環境也不可或缺。在此,筆者還是希望相關部門、行業相關人士,能在政策上、行業競爭規范化上、終端用戶培養上,多下功夫,為行業助力解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