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燕玉海
長垣縣寺坡村,在一座現代農業示范園門口,一塊標識著“河南省農業科學院長垣分院”的牌子正式掛了起來。簡短的儀式過后,優質林果研究室技術骨干張園園,一頭鉆進大門右側的大棚里。
外面正是寒冬臘月,這里卻溫暖如春。兩畝見方的大棚里,一壟壟草莓果實飽滿,嘗一口,特別甜。為啥這么好吃?“因為用的科技多啊?!睆垐@園解釋,口感好首先是因為沒用化肥,施的都是有機肥。長垣縣土壤偏堿性,屬于黏土,透氣性差,為此長垣分院特意進行土壤改良?!昂玫亟Y好果,科學施肥是關鍵?!?/p>
仔細端詳,大棚里有不少新奇的小東西。一支圓珠筆大小的黃色小棍,懸掛在大棚的鋼架下,隔幾米就有一個,這是干啥的?“這叫做二氧化碳施肥器,是專門給草莓施肥用的?!眻@園姑娘說。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大量的二氧化碳。這個儀器能增加二氧化碳的濃度,幫助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提高草莓的品質和產量。
優質林果研究室主任、河南省草莓協會副秘書長張俊濤接過話茬:“我們這個大棚里,高科技的東西多著呢,你看這里?!彼钢镒由弦恢敢妼挼臒魩?,“這是補光燈,發出的藍、紫光,是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率最高的。天陰的時候打開能幫助草莓生長?!贝送?,還有專門防治白粉病的硫磺熏蒸器、水肥一體化設施等。
最近幾年,大棚草莓在河南省迅速擴張,據統計,去年種植面積已經達到了5333公頃。擴張的根本原因在于收益高。667平方米地大小的草莓大棚年均產量能達1000~1500千克,每年能輕松拿到4萬~6萬元的毛收入,當年就能回本兒。
可是,這項“甜蜜”的事業在長垣并沒有順利推開,當地只有零散的幾個大棚而已?!爸饕褪侨奔夹g,不會種、不敢種?!?0歲出頭的李新軍3年前返鄉創業,流轉了10多公頃土地,小麥、花生輪作,每667平方米的純收入不超過500元。得知省農科院長垣分院建了草莓大棚,有生意頭腦的他從整地開始就過來學習。
“我們的職責就是講給農民聽、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做好農業科技轉化和示范推廣?!遍L垣分院院長李秀杰說。
長垣縣代縣長說,正是看到了科技創新對鄉村振興的巨大推動作用,也看中了河南省農科院的技術、人才和智力優勢,雙方聯合建起了長垣分院,希望有越來越多的農業高科技在當地落地生根,從而加速縣域經濟發展。
看來,有了科技的強力支撐,長垣的鄉村振興之路必將走得更加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