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婷
(河北省邢臺縣農業農村局 河北 邢臺 054000)
玉米大小斑病又稱條斑病、煤紋病等,是玉米的主要病害之一,高溫多雨天氣易流行,若農戶不及時進行防治,將對玉米的產量和品質造成一定的影響,一般減產20%~30%,嚴重可達50%~80%,甚至絕收。
玉米大小斑病主要為害玉米的葉片、葉鞘和苞葉,影響籽粒灌漿。當植株感病后,先從下部葉片開始發生,逐步向上擴展,同一葉片,大小斑病可混合發生。玉米大斑病初是水浸狀青灰色斑點,繼而發展為邊緣暗褐色、中部黃褐色或灰褐色的梭形病斑,嚴重時多個病斑融合,造成葉片枯死。
玉米小斑病的病斑一般較小,數量較多,發病時初為半透明水漬狀小斑點,后逐漸擴大為近橢圓形或長方形褐色病斑,病斑邊緣色澤較深,為赤褐色,有時會出現2~3個同心輪紋。此外,天氣潮濕時,玉米大小病斑上均可長出灰黑色霉狀物。
2.1 氣候因素。玉米大小斑病的發生主要受溫度、濕度影響,當高溫高濕時,病情迅速擴展。大斑病菌在溫度20℃~25℃、相對濕度90%以上利于發生。小斑病菌入侵溫度稍高于大斑病,適溫是20℃~32℃,相對濕度90%以上發病快,因此夏玉米種植區小斑病發生較嚴重,春玉米種植區則大斑病發生較嚴重。
2.2 栽培因素。地勢低洼、種植密度過大、種植感病品種、連作地易發生病害。玉米孕穗、抽穗期氮肥不足地塊發病較重。
3.1 栽培防病
3.1.1 選用抗病品種。由于不同品種對病害的抗性具有明顯的差異,可根據種植習慣選擇適宜的抗病品種。
3.1.2 提倡輪作倒茬。一般輪作期限為3~5年。
3.1.3 加強栽培管理。播前清理田地,深翻土壤,施足基肥,合理密植,改善通風透光條件,降低濕度;增施磷鉀肥,提高植物的抗病性。
3.2 藥劑防治
3.2.1 預防用藥是前提。在玉米抽雄前后噴施多菌靈、甲托等殺菌劑,預防玉米大小斑病的發生。
3.2.2 發病初期及時用藥。發病初期及時摘除老葉、病葉,全田噴施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發病嚴重時可選用25%阿米西達懸浮劑1 500倍液,或10%苯醚甲環水分散粒劑800倍液,10 d用藥1次,連噴2~3次。
3.2.3 注意防蟲。蟲害會導致玉米抗性降低,加重病害的發生,用藥時加入氯蟲苯甲酰胺類藥劑兼治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