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洪興
(滄州市運河區農業農村局 河北 滄州 061001)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老百姓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在不斷特高。而發展水果非生長季節供應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根據杏樹的生長習性,總結了北方設施杏栽培技術,達到優良杏品種錯季供應的目的。
北方設施杏品種可選擇供佛杏、金太陽優系、珍珠油杏、凱特杏等品種。
1.1 供佛杏。抗旱、抗寒、抗病蟲能力較強;5月初開花,花期7~10 d,7月下旬成熟,單果重89 g,最大單果重136 g,果肉細膩味香。
1.2 金太陽優系。果個均勻,平均100g,最大185g,5月24日成熟,極易豐產,易管理。
1.3 珍珠油杏。6月20日成熟,單果重50 g,含糖量24.7%。
1.4 凱特杏。單果重105 g,最大130 g,果皮橙黃色,含糖量高,可溶性固形物12.7%,極易豐產。6月中旬成熟,抗鹽堿,耐低溫,適合保護地栽培。
2.1 生長特性。杏屬樹冠高大喬木,冠徑達15 m以上,壽命最長40~100年。根系強大,深達7 m,根冠比2∶1,抗寒、抗旱能力強。枝條抽生能力強,5月上旬出現生長高峰,7~8月出現二次生長。杏樹結果年限長,一般經濟壽命長達40~50年。
2.2 開花與坐果。杏花期最早,5℃時持續8~10 d以上有效積溫即開花,花期最適宜溫度8℃~11℃。杏樹自花結實率低,品種不同自花結實率也不相同。杏花雖為兩性花,但是因雌花發育程度不同,坐果率也不同,雌蕊完全退化的品種是不能結實的,因此選擇優良品種、合理搭配授粉樹至關重要。果實發育期早熟品種一般50 d左右,晚熟品種在186 d左右,普通品種60~90 d。杏果發育分為4個時期:果實形成期,生理落果較重,落果率達40%~50%;果實速長期,此期營養消耗較多,肥水不足會造成二次生理落果;果核硬化期,從果核硬化到果實成熟,果實出現二次速長;果實成熟期,即可采摘銷售。花芽分化一般在8月上中旬開始到早春開花以前結束,因此,要加強秋季采后管理,保護葉片。
2.3 對環境的要求。杏樹的保護地栽培對環境有特殊的要求。光照:杏樹是喜光樹種,光照不足影響果實發育和著色。溫度:杏樹自然休眠期短,能耐-30℃低溫;土壤溫度達4℃~5℃開始生長新根;花期溫度8℃~13℃;花芽分化溫度20℃;花期凍害臨界溫度-2℃。水分:杏樹不耐澇,杏園積水3 d會影響樹木的生長發育。枝條迅速生長期、果實發育期、開花期、花芽分化期要有充足水分。土壤:要求地下水位低于2 m以上。
3.1 建園。苗木選擇1年生優質苗木,苗高1~1.5 m,具有3~5個側枝。根系發達,具有5個以上側根。3月中旬定植,密度1 m×2.2 m,畝栽200~400株。
3.2 整地。挖定植溝,深80 cm,陰陽土分開放,施有機肥5 000 kg/畝,與陽土混勻回填溝內,澆水沉土3~7 d后定植。
3.3 整形修剪。根據棚室高低情況不同,采用開心樹形或者紡錘樹形,棚后部較高宜采用紡錘樹形。新定植苗木養樹一年,當年冬季整形,落葉以后實施。保留主干,主干上的分枝向各個方向均勻輻射,形同紡錘,故為紡錘樹形。夏剪以摘心、拉枝、促分枝、緩樹勢為主,主枝長到50~60 cm進行摘心,側枝30 cm摘心,主枝拉開角度70°~80°,枝量適當。
3.4 肥水管理。施基肥在9~10月份,畝施有機肥3 000 kg;追肥在定植后新梢長到15 cm后開始,以磷鉀肥為主,15 d 1次,每株30 g,直到7月上旬。澆水與施肥相結合,水量不宜過大,及時松土,后視土壤墑情適時澆水,7月上中旬控水,促花芽形成。
3.5 扣棚時間。杏樹自然休眠多在10月份開始,到次年1月止,3個多月的時間,果樹落葉后進入休眠期要經過一定時間的低溫才能解除休眠,稱為需冷量,以凱特杏為例需冷量為700 h左右,一般在12月下旬至1月下旬便可以扣棚升溫。
3.6 棚期溫濕度管理
3.6.1 溫度。花前期最低溫度不小于2℃,最高溫度不大于20℃;開花期最低溫度不小于6℃,最高溫度不大于20℃;生長期最低溫度不小于7℃,最高溫度不大于25℃;硬核期最低溫度不小于10℃,最高溫度不大于28℃。前期以升溫為主,后期以降溫為主,加大晝夜溫差,控制在10℃~20℃范圍內。
3.6.2 濕度。花前期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70%~80%,花期和果實發育期控制在60%左右。
設施杏樹主要病害有細菌性穿孔病、霉斑穿孔病、褐斑穿孔病、縮葉病,主要蟲害有蚜蟲、潛葉蛾及螨類。
4.1 細菌性穿孔病。主要為害杏樹葉片,也能侵染果實與枝梢。葉片染病,初在葉背產生淡褐色水漬狀小斑點,后葉面也出現,病斑擴大后呈紫色、直徑2 mm左右的圓形斑,其周圍有黃綠色暈環,病斑中央脫落,呈穿孔。結合防治其它病害用藥,摻加600倍諾氟沙星,每7~10 d噴1次,連噴2~3次。
4.2 褐斑穿孔病。葉片染病,初生圓形或近圓形病斑,邊緣紫色,略帶環紋,后期病斑上出現褐色霉狀物,中央干枯脫落,形成穿孔。穿孔邊緣整齊,嚴重者葉片脫落。結合防治細菌性穿孔病用藥,摻加70%代森錳鋅500倍液,或摻加70%甲基硫菌靈藥液,每7~10 d 1次,連噴2~4次。
4.3 霉斑穿孔病。主要為害葉片和花果,葉片染病,初為紫色或紫紅色圓斑,后擴大為近圓形或不規則形,呈褐色,濕度大時,葉片背面長出黑色霉狀物,發病嚴重時,葉片脫落。果實染病,病斑小而圓、紫色,凸起后變粗糙,花梗染病,未開花即干枯脫落。防治方法同褐斑穿孔病。
4.4 杏樹缺鐵癥。又稱黃葉病,初發病時,新稍頂端葉片變黃,葉脈兩側及下部老葉仍為綠色。發展嚴重時,全樹新梢嫩葉失綠,全葉變黃白色,并出現茶色壞死斑,上部小葉早落,光禿,數年后樹勢衰弱,樹冠稀疏,甚至致全樹死亡。防治方法:首先要降低土壤的pH值,結合施肥,土壤增施有機肥料(每株100~150kg)和酸性肥料,例如酒糟、醋糟(每株50~100kg)、過磷酸鈣(每株3~5 kg)、硫酸亞鐵(每株200~300 g)、石膏(每株1~1.5 kg)等。
4.5 蟲害防治。設施栽培中主要蟲害有蚜蟲、紅蜘蛛、潛葉蛾等。化學防治用藥:如發生蚜蟲、紅蜘蛛危害,可噴灑2%的天達阿維3 000倍液、或吡蟲啉3 000倍液、或天達吡高氯3 000倍液。如發生潛葉蛾危害,可噴灑天達滅幼脲1 000~1 500倍、或2%的天達阿維3 000倍液、或天達吡高氯3 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