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孫發 葉囯富 鄭國強
(1福建省光澤縣氣象局 福建 光澤 354100;2福建省南平市氣象局 福建 南平 354200)
本文研究資料為1981~2018年福建省光澤縣氣象局觀測到的降水資料,規定日降雨量≥50 mm為1個暴雨日;本文主要使用氣候傾向率等數理統計方法對光澤縣暴雨氣候特征進行分析研究。
2.1 年暴雨日數特征分析。通過分析得出,近38年來,光澤縣暴雨日數大體上呈現出增加的趨勢,氣候傾向率為0.678 d/10a。在這38年間,光澤縣一共出現了278個暴雨日,歷年年平均暴雨日數為7.32 d;年暴雨日數最多可達19 d,出現于1998年;年暴雨日數最少為2 d,出現于1991年。由光澤縣暴雨天氣5 a滑動平均線可以獲悉,光澤縣平均年暴雨日數呈波動性變化趨勢,主要呈上升—下降—上升趨勢。
2.2 暴雨的月變化特征分析。光澤縣暴雨主要集中于每年的4~8月,占全年暴雨總數的84.6%,暴雨天氣出現最多的為6月份,歷年累積出現暴雨日數為94d,月平均暴雨日數為2.47 d,占全年的33.8%。光澤縣從9月份開始,暴雨日數便開始大幅減少,9月到翌年3月暴雨日數僅占全年的15.4%,1月暴雨日數最少,僅占全年的0.3%;光澤縣通常在每年的4月份開始進入至前汛期,暴雨天氣也有所增多。從季節分布來看,光澤縣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翌年2月)暴雨日數分別占全年的35.3%、54.0%、7.9%、2.8%。由此可知,光澤縣一年四季中,夏季出現暴雨頻率最大,春季次之,秋季較少,冬季最少。
3.1 加強氣象災害監測體系建設,提高災害預警應急水平。光澤縣應根據地方防災實際,逐步優化區域自動氣象站的規劃布局,努力提高氣象災害的監測水平。還應逐步建立健全氣象災害綜合探測系統,構建暴雨洪澇等災害天氣的綜合信息共享平臺;發展精細化氣象預報業務以及公共氣象服務平臺;強化暴雨等災害性天氣預警的發布,進一步提高暴雨洪澇災害監測、預警水平,使社會大眾可以提前獲悉暴雨以及其他災害性天氣的相關情況,進而可以及時采取科學合理的防災減災措施,避免氣象災害所造成的危害。
3.2 加強暴雨災害風險評估。氣象部門要把暴雨災害影響程度評估納入專業氣象服務與公共氣象服務體系中,積極落實好光澤縣各個鄉鎮的暴雨災害風險調查工作,全面掌握暴雨災害風險的分布情況。建立以社區、鄉村為基礎的暴雨災害風險調查收集網絡,建立暴雨災害風險數據庫以及暴雨災害風險區劃圖。不斷建立健全氣象災害風險信息上報系統以及制度,加強對暴雨災害風險信息的綜合分析、處理以及應用。此外,要大力開展暴雨災害風險的隱患排查工作,找出縣內暴雨災害防御的隱患以及薄弱環節,為制定科學有效的暴雨災害防御方案奠定有效的基礎。
3.3 健全暴雨災害綜合防御機制。針對光澤縣暴雨天氣頻發的形勢,應切實加強氣象、水利、民政、住建、國土等相關部門的協作,各部門在汛期應共同組成防洪指揮部,確保上下聯動,通力合作,及時解決暴雨洪澇災害防御工作中所遇到的突出問題。合理配置各種防災減災資源,加強暴雨洪澇災害防御的信息資源共享。防洪指揮部應該積極制定值班制度,并且認真執行。每年光澤縣汛期為暴雨洪澇災害出現最為頻繁的時段,在該時期各部門的防汛工作人員應該保持24 h在崗值班,并且明確值班日志記錄責任人,接收(聽)以及發布氣象、水文、國土以及上級部門發來的暴雨預報、預警信息,并共同制定防災減災措施。通過暴雨災害防御責任制的建立健全,進一步提高光澤縣暴雨災害防御水平,最大限度減輕或者避免暴雨洪澇災害所造成的各項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