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翀,代洪波,毛 羽
(湖南食品職業學院,湖南長沙 410208)
中藥的使用歷史悠久,在民間老百姓認為中藥藥性平和,相對于西藥毒副作用小,因而對其毒性往往不夠重視,安全意識薄弱。近年來在臨床上使用中藥的不良反應時有報道。
目前中藥使用中存在的安全性問題主要體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1.1 中藥使用不對癥,沒有在醫生指導下辯證用藥。比如中老年常使用的風濕骨病藥正天丸、舒經健腰丸、風濕藥酒,老年便秘藥番瀉葉、麻仁丸、清寧片、香丹清,高血壓藥左歸丸、金匱腎氣丸、羅布麻片,腦血栓藥大活絡丸、腦心通、三七粉、急救安宮牛黃丸,糖尿病藥消渴丸、降糖舒、地黃丸等等,以上藥物對病癥有一定效果,但并不是通用的,需要醫生指導辯證用藥。中醫藥的核心是辯證論治,而不是藥物通用和效果好。但是相當一部分老百姓認為別人這個病吃的這種藥,那我也能吃,從而可能帶來安全問題。
1.2 中藥注射劑使用不規范。比如加大中藥注射劑的劑量和濃度、改變中藥注射劑的溶媒和給藥途徑等等,這主要是部分醫院管理不嚴格、醫生專業技術不強所導致的。
1.3 中藥的聯合用藥不合理。中藥之間的不合理聯用比如燈盞細辛注射液與血栓通注射液聯用,同為化瘀通脈,致使用藥劑量難以掌握,還可能出現更多的不良反應。更為普遍的中西藥聯用幾乎不可避免地出現了許多不合理現象,例如麻黃與氨茶堿聯用,麻黃可使氨茶堿代謝加快,血藥濃度下降;藿香正氣水與嗎叮啉聯用,前者有解痙、抑制胃腸道平滑肌的作用,而后者是促進胃腸動力藥,二者聯用拮抗。
1.4 患者自用中藥不當。有的患者相信民間的祖傳秘方、偏方,有的相信電視廣告、專家講座,自行購買沒有質量保障的中藥治療,結果可想而知。有的患者不聽醫囑,對中藥的調配、煎煮不夠準確,導致藥效降低甚至中毒。有的長期使用有毒副作用的中藥,導致安全事故。比如風濕骨病藥正天丸含有烏頭堿,不注意控制用量和療程就可能出現全身麻木,頭痛,甚至休克中毒情況;便秘藥如番瀉葉和清寧片屬于刺激性瀉藥,長期使用會形成瀉藥依賴,甚至造成瀉藥結腸或者加重便秘情況;高血壓藥左歸丸長期使用易致脾胃虛弱,不思飲食,瀉下。
此外,還有一些中藥免煎劑、醫院自制中藥制劑等的安全問題也時有發生。
2.1 政府重視安全用藥問題。2016年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提出,要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作為“健康中國”戰略的重點內容,藥品安全已經寫入“十三五”規劃綱要。安全用藥是保障人民健康的一個重要環節,對公眾開展安全用藥知識的宣傳與普及,是減少和降低不合理用藥發生率和風險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積極實踐“加強健康知識宣傳力度”的重要體現。為了普及安全用藥知識,促進公眾身體健康,2011年以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每年均會舉行“全國安全用藥月”主題宣傳活動,9-10月,我省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也會組織開展“安全用藥月”科普活動,采取設點咨詢、義診、專題講座、網絡宣傳、藥品檢驗公眾開放日、假劣藥品醫療器械銷毀等形式,深入開展安全用藥科普“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活動,將藥品安全法規與安全用藥常識送進千家萬戶,倡導公眾合理用藥。
2.2 用藥安全形勢依然嚴峻。藥品是保障健康的重要手段,藥品安全是一項重大的民生問題,關系到千家萬戶。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安全用藥成為了第三項患者安全挑戰。調查顯示,全球1/3的人死亡原因不是疾病本身而是不合理用藥。據國家藥監局統計,我國每年有250萬人因藥物不良反應住院,每年約有19.2萬人因藥害失去生命,死亡率高達7.68%。全國安全用藥月活動已經連續開展了七年,經過近年來的大力宣傳,公眾的安全用藥意識可以說已經得到了逐步提高,但不容忽視的是,仍然有較大體量的人群存在用藥的誤區,缺乏用藥常識。尤其是由于中藥的來源、性狀、特征較為復雜,普通群眾特別是老年人和貧困落后地區群眾對中藥的認知水平較低,不合理使用中藥的問題一直時有發生,各地誤服中藥引起中毒的事例屢見報端。
2.3 安全使用中藥科普工作存在較大提升空間。一是當前安全用藥科普工作主要是科普安全使用西藥的知識,較少涉及到中藥。2016年10月,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作為指導單位,中國藥學會和人民網共同制作的“安全用藥科普微視頻”正式上線,將晦澀難懂的藥學知識轉化成老百姓“看得懂、能理解”的科普微視頻,在人民網等媒體平臺向全社會推廣宣傳,推進安全用藥知識的傳播普及。但是,該系列微視頻共22集,均為介紹阿莫西林、青霉素等西藥,對于中藥完全沒有涉及。二是安全用藥科普存在內容駁雜、重點模糊、缺乏權威性、針對性差、難以理解等問題,在騰訊視頻、優酷等視頻網站中搜索“安全使用中藥”,得到的也只有一些零散、籠統的中藥用藥視頻,其內容質量有待提升。三是安全用藥科普網絡平臺力量薄弱。在互聯網和數字化時代,泛媒體和短閱讀潮流,給安全用藥科普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但是,在互聯網上用“安全用藥”、“合理用藥”等關鍵詞搜索,僅能找到科普中國合理用藥欄目(www.kepuchina.cn/6/)、用藥安全網(www.yongyao.net)、中國合理用藥網(www.lchlyy.com/)等少數以安全用藥為主題的網站,而其中關于安全使用中藥的內容則更是少之又少。
3.1 安全使用中藥宣傳要上媒體。要注重與新聞媒體、網絡媒體加強交流與溝通,開辟“安全使用中藥知識”宣傳專欄,要制作貼近生活的宣傳短片,開發通熟易懂的宣傳科普視頻,定期宣傳有關中藥安全知識,提高公眾安全使用中藥知識。
3.2 安全使用中藥宣傳要下鄉村、進社區。要按照“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原則,大力加強宣傳陣地和宣傳隊伍建設,把安全使用中藥知識科普宣傳常態化,在社區、小區設立安全使用中藥知識宣傳專欄,印制通俗易懂的安全使用中藥宣傳冊免費向公眾發放;成立安全使用中藥講師團,作為“文化衛生科技三下鄉”的一個中藥環節,有計劃地在鄉鎮和街道開展巡回宣講,不斷擴大影響力和覆蓋面。
3.3 安全使用中藥宣傳要進醫院。藥品消費主要集中在醫院端口,占80%左右。醫院用藥不僅體量大,而且風險點多。如前文所述,醫院使用中藥方面也存在諸多安全風險,只有藥師、醫師和護士共同關注醫院的中藥管理、中藥調劑和治療,才能真正保證患者的用藥安全。中醫學、中藥學內容龐雜,尤其是不同地域、不同流派、不同傳承會有不同理解,一個人即便窮其一生潛心鉆研,也只能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而無法成為通才。因此,雖然醫務工作者都是學醫學藥的專業人才,但安全使用中藥宣傳“進醫院”也是十分必要的。
安全使用中藥不僅僅是我國傳統的中醫、中藥繼續流傳傳承下去的決定性因素,也是關系到百姓身體健康的大問題,因此,提出相關的對策來保障中藥的安全使用是極為重要情。必須將安全使用中藥知識宣傳常態化,多面出擊,公眾的安全使用中藥、科學使用中藥知識才能得到普及,群眾的中藥消費的自我保障意識、參與意識和監督意識才能增強,全社會關心支持中藥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圍才能得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