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忠治
(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貴州貴陽 550000)
在中國近代音樂理論發展過程中,呈現出比較鮮明的多民族融合特色,同時又將當時的時代精神和時代背景呈現出來,為更好促進中國近代音樂理論的有效發展,本文從中國近代音樂理論的發展歷程方面出發,探究中國近代音樂理論的發展趨勢。
中國近代音樂理論的發展,隨著歷史的推進,不斷誕生出新的文明和新的音樂發展理念,其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在近代中國社會背景下,中國近代音樂理論的最新發展理論和理念是以封建主義音樂觀為主,并結合封建主義音樂觀來積極學習與效仿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音樂發展理念和方式。例如,在1883年發表的文章《樂者古以平心論》中可以了解到,此文章中所蘊含和體現出的音樂發展思想觀念和音樂理論,依然沿用和遵循儒家的“禮樂”思想,充分體現出當時時代的中國近代音樂理論封建主義音樂觀。同時,在中國封建音樂理論發展過程中,過于注重將音樂當成禮樂教化的工具,并以此來促進音樂理論的發展。第二,中國近代音樂理論在發展過程中,隨著歷史的不斷向前發展,逐漸由傳統封建主義的音樂觀,向資產階級嶄新的音樂觀方向發展,為中國近代音樂理論的發展又開辟新的道路。例如,在1898年的戊戌維新變法運動中,很多教育方針和教育方式都在創新和改革,加之新式學校的行辦,給中國近代音樂理論的發展提供嶄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內容,與此同時,中國近代音樂理論中嶄新的音樂理念也從此誕生了,不斷打破以往傳統封建主義的音樂理論和價值觀,認真思考自己文化背景和音樂理論發展趨勢,積極有效的與西方音樂理念進行比較,以此來探索出新的中國近代音樂發展方向。此外,在1903年匪石發表的《中國音樂改良說》文章中,充分對傳統封建主義音樂理念和價值觀進行挑戰,大膽將矛頭直接指向儒家“禮樂”觀,明確中國近代音樂理論和觀念在當時時代背景下的新興發展方向,在這一過程中,也充分反映出資產階級作為一股新興力量出現在中國近代音樂理論的歷史發展進程中,更好推動中國近代音樂理論全面發展和思想觀念的轉變。第三,中國近代音樂理論的發展,在新的時期背景下,又有新的發展方向和觀念,逐漸在音樂理論、音樂內容和體制以及教育上效仿西方國家的音樂,并且在效仿和學習過程中開辦專門的音樂學校和音樂課程,進一步為中國近代音樂理論和音樂史的發展奠定基礎,將中國近代音樂理論的觀念和認識提升到嶄新的高度。但是,這種觀念持續的時間并不長,隨著歷史的發展和進步,中國近代音樂理論效仿其他國家的問題和弊病日益呈現出來,為更好滿足中國近代音樂理論的發展,則積極在具體音樂實踐活動和思想的方面進行創新,結合中國近代音樂發展的實際情況,以及中華民族歷史文化,來推出新的中國近代音樂理論,讓其中國近代音樂理論的發展,更好與中國實際國情相符合,不斷提高中國近代音樂理論在全世界音樂文化中的地位和影響力。
中國近代音樂理論的發展趨勢,逐漸向創新型和時代性的方向發展,其中音樂史觀的轉變,是中國近代音樂理論的主要發展趨勢之一。首先,在中國近代發展過程中,很多近代史學思想與史學觀得到創新和發展,這也為中國近代音樂理論的發展提供更多元化的創新思想和內涵,充分將中國近代音樂理論的發展與近代史學思想與史學觀協同轉型,最大化的提高中國近代音樂理論發展的合理性。其中,中國近代音樂理論中包含很多與愛國主義思想、辯證唯物史觀和新史學等近代史學思想和音樂理念,以多元化和顯性的手法,將中國近代音樂理論的曲折前進狀態表現出來,從而讓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國近代音樂理論中的文化民族史觀,讓其更文化思潮更加具有時代性和代表性。其次,中國近代音樂理論和歷史觀的轉變,在于戰勝觀念、模仿觀念和反古觀念等音樂觀念上,充分突破傳統封建音樂理念和音樂歷史觀的局限性,讓其國內音樂更加具有濃重文化民族史觀色彩,促進中國近代音樂理論與民族精神的有效融合,不斷突出中國近代音樂理論的民族性特點。最后,在中國近代音樂理論和音樂歷史觀轉型過程中,音樂學家也會在音樂著作中融入進化論思想,例如,著名音樂學家王光祈在醫院著做的過程中,直接融入進化論著,進一步推動中國近代音樂理論向進化論史觀的方向發展,為中國近代音樂理論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在中國近代音樂理論發展過程中,其未來發展趨勢還體現在音樂史著書寫范式的創新方面,充分在中國近代音樂理論中還原歷史事實,進行歷史比較研究與分析,充分突出中國近代音樂歷史在中國近代音樂理論中的價值。近代音樂理論的創作內容主要有三個方面。其一,在音樂理論創作過程中,會結合傳統音樂歷史內容、作家綜合音樂歷史和西方音樂作品等,讓中國近代音樂理論內容更加完美,并通過各種音樂立體形式,來提高音樂著作和音樂理論的編寫效率。其二,音樂史著書寫范式的創新,還會體現在主流性和顯性的歷史著作體系和例子方面,合理對音樂內容進行編排,在具備優越性和進步性的前提下,提高中國近代音樂理論創作的價值性。其三,在音樂理論相關書籍的編寫過程中,中國近代音樂理論的編寫方式也會采用旁支次要和存在隱性編著體例的方式,對近代音樂歷史的發展情況進行概述和探討,讓其音樂理論在每個步驟和編寫層面上都可體現出中國近代音樂歷史的文學和史料觀點。
一方面,中國近代音樂理論在創新和未來發展過程中,會結合近代史學研究中的二重研究法、演義研究法和歷史演進研究法等方法,對其音樂理論進行創新,同時,還會采用根據中華民族發展過程中的優秀音樂文化以及引進國外優秀文化元素的方式,來對中國近代音樂理論的相關書寫和著書方式進行創新,讓其更加具有新時代的特點和民族特色,讓其更加具有近代歷史的文化元素和優勢。另一方面,中國近代音樂理論的發展,還會結合當前中國音樂歷史發展的主要情況,結合國家的近代音樂文化資源和相關學家的背景與知識結構,對中國近代音樂理論編寫方法進行創新,讓中國近代音樂理論內容擁有以下幾個具體表現,一是綜合性的音樂歷史,二是西方性的音樂作品,三是傳統性的音樂歷史內容,更好實現三者之間的相互協調和融合,與此同時,中國近代音樂理論的發展還會融入戲曲、舞蹈和小說等形式,讓其音樂理念更加具有創新性以此來開拓學術的眼界。除此之外,在近代中國音樂理論發展過程中,中國音樂理論的發展還會與文化時代特色和人民的思想觀念相結合,不斷促進中國近代音樂理論發展的與時俱進,充分呈現出具有國家特色的中國近代音樂理論內容,提高中國近代音樂理論發展的影響力。
在新時期背景下,中國近代音樂理論會朝著音樂史觀的轉變、音樂史著書寫范式的創新、音樂史學研究方法的轉型等方向發展,充分將中國近代音樂理論發展的時代性和民族性特征發揮出,提高中國近代音樂理論發展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