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影
(江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江西南昌 330088)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越來越注重精神享受,旅游是大多人的選擇,在旅游熱的推動之下,將“旅游”和“紅色”結合的新概念產生,成為紅色旅游這一新興的產物,這種嶄新的形式不僅有著文化的深度,同時滿足人們旅游的需求,不少城市已經打造了屬于該城市特有的紅色旅游景地,加強人們新時期的愛國主義教育,本文以方志敏的故鄉弋陽為案例,探討如何把歷史文化知識傳播出去、讓人們接受精神洗禮的同時也能夠讓人們享受旅游的快樂及弋陽的紅色旅游景點也能夠具有自己的獨特性,同時具有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真真正正的打造弋陽紅色旅游精品。
我國的紅色旅游資源很多且類型豐富,涵蓋一些戰爭革命的遺跡、烈士居住的地方、烈士陵園、后人為紀念某位烈士而建設的紀念館等,種類和數量都很豐富[1]。紅色旅游資源是在特殊的時代和背景遺留下來的產物,代表了革命先烈的愛國精神,承載了革命先烈的偉大情懷,是一種凝聚歷史、文化、精神的多面綜合產物,紅色旅游資源雖多,地域范圍也廣,但除了共有的特點之外,每個地方又有自己獨特的背景、文化、特點等,所以在紅色資源的整合與開發的過程當中要與當地的紅色文化相結合去打造,這樣便于形成有一個有獨特標簽的紅色旅游景地,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毫無記憶點的形式化的旅游點。就以方志敏的故鄉弋陽為例來說,方志敏紀念館、忠魂石、疊山書院、方志敏故居、漆工暴動紀念館、贛東北第一個黨支部、中共贛東北特委舊址、工農革命軍誕生地、三百烈士巖、窖頭會議舊址、江西紅軍獨立第一團建團舊址、信江軍政學校舊址、紅軍總醫院舊址、邵式平故居這些都是弋陽的紅色經典,如何整合這些資源,并因地制宜的有效的開發利用,制造成游樂與文化相結合的陣地,而不是單純的搞外在規模,搞形式,因形式而去推廣,忘記遺址本身的意義,在設計紅色資源的同時要結合遺址的類型和特色,提早的規劃好建造的目的,不要一味的去模仿其他紅色資源的建設,充分考慮紅色資源未來發展的可能性,把紅色旅游資源的文化內涵充分發揚與遺址的實際情況相融合,具體的開發過程中,將類型與可行性,特點與操作性搭配起來,盡可能地把該地的特點發揮到極致,這才是紅色旅游資源開發利用的最佳境界。
旅游景點的存在,最大的用處還是讓旅游者得到放松,心靈得到洗滌,最基本的是在這個地方是享受的,而不是枯燥乏味的。旅游的人從事各行各業,學歷也是高低不同,年紀也是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以至于每一位的旅客對景點的需求也是不一樣的[2]。所以在弋陽紅色旅游資源在開發之初就要想到這些,并把弋陽紅色資源的特點設計進去,同時把弋陽所有的紅色資源,打造紅色旅游觀光園,這樣不僅增大景點的吸引力,不會有景點沒有看頭的現象出現,而且會把紅色文化連串起來,不會是碎片化的展示。另外還需要去考慮存粹的紅色文化不免有些單調,并不能吸引全部的旅游客,怎樣加大紅色旅游景點的多元性,加入什么元素滿足不同旅客的需求,比如與弋陽當地的其他游玩型景點相結合,讓紅色旅游景點更加有文化的深度以及經濟的廣度。
就目前的紅色旅游景地而言設計還是相對比較單一,大都是靜態的圖畫,紀念品的展現,而沒有動態的展現形式的加入,無法使得紅色旅游資源具有生命力,游客可能在紅色景點看到的陳列物相差無幾,這樣會讓游客感覺到無趣,另外陳列品無法讓游客產生代入感和體驗感,這是目前需要提升的部分,如何讓游客在紅色旅游景點有視覺震撼感這是值得思考的,如真情實景的演繹還原事件,方志敏的先進事跡可以讓一些人員演繹出來,在這其中可以在衣著方面加入一些當地的民俗元素,活靈活現的去展現弋陽的風土人情。還可以與VR技術結合起來,讓人們觀看一些與紅色景點相關的視頻,旅客猶如在當時的情境中,去感受當時的歷史人文,提高旅客的新奇點,增加他們的參與度,自然人們會在寓教于樂中享受紅色旅游景點的旅程。
紅色旅游資源無疑是最有中國味、最具特色的一種歷史產物,并且他有被開發的潛力,對它的開發還是一種有價值的、有內涵的精神層面居多的一款旅游產品,這種游樂與精神內涵同時具備的紅色旅游景地,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方志敏的故鄉弋陽是一個還有紅色旅游資源很多的瑰寶地帶,極具自己的獨特性,結合弋陽的地方特色以及紅色景點的個性文化,把弋陽的紅色景點合理有效的開發出來,并且推廣開來,對于弋陽的經濟發展具有一定的推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