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柳
(重慶城市職業學院,重慶永川 402160)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2017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我國社會發展的歷史方位,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歷史方位。總書記的講話為提升高職高專思政課實踐教學親和力研究提供了歷史方位和根本遵循。
親和力最早是屬于化學領域的一個概念,特指一種原子與另外一種原子之間的關聯特性,在現代社會越來越多地被用于人際關系領域,比喻使人親近、愿意接觸的力量。“關聯特性”表明,親和力所表達的關系來自于域場距離近的關系,“使人親近、愿意接觸”表明親和力源于人對人的認同和尊重,很多時候,親和力所表達的不是人與人之間的物理距離的遠近,而是心靈上的通達與投合,是一種基于平等待人的相互利益轉換的基礎。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對親和力涵義的理解,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的親和力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呈現給人們的親近感受。這里不僅包括教育對象,也包含教育主體乃至整個社會大眾。狹義上的親和力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對教育對象所形成的親近感受。
思想政治工作實際上是一個釋疑解惑的過程,宏觀上是回答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微觀上是為學生解答人生應該在哪用力、對誰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樣的人的過程”。高職高專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環節,是指在高職高專思政課實施方案中正式設立的,基于思想政治理論知識,以思想政治教育教師為主導,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的提高和思想道德素質的提升為中心,學生主體實踐活動為主要形式,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和主動思考為主要特征的教育教學形式、路徑、方法的總和;是教育對象通過實踐過程的切身體驗、真實感受,在實際體驗中回應人生應該在哪用力、對誰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樣的人的過程。實踐教學也是思政課教育教學的重要環節,提升思政課實踐教學親和力在其實質上就是增強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相互性,使教育對象對教育主體及其所開展的教育實踐活動的感知距離拉近,接受程度增強,從而實現教育對象與教育主體的良性互動,彰顯師生學習共同體的良性建構,滿足教育對象成長發展需求。
基于對重慶市部分高職高專的問卷調查顯示,目前在思政課的教育教學中,教師所采取的最為普遍的課內實踐教學形式是“討論課、演講課、專題講座、案例分析、影視體驗”等,較之于傳統的灌輸式的課堂理論教學,其在吸引學生注意力,實現教師與學生的雙向互動方面,雖有較大的改善,也更容易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但由于多數學校采取較大班的授課模式,每個教學班級的學生數量較多(約百人),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所以不可能實現生生參與實踐,師生也不能進行足夠的互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欲通過采用劃分小組的方式來開展教學,但因受時間和人數的限制,仍有一些不好的情況出現,如,始終有一些學生不能真正參與其中,久而久之,實踐就成了徒名。以致最后實踐教學流于形式,學生既不能從情感上認同教學,也不能在實際體驗中消化理論知識,使得教師和學生都處在一個很尷尬的位置。
思政課實踐教學,在傳統意義上大都是以在廣義上而言的在脫離緊貼課堂的課外進行,如:參觀走訪紀念館、革命老區、故居、工業園區、企業工廠等,開展“三下鄉”活動、志愿者服務、環保活動等;其組織過程比一般課堂授課更為復雜:一是覆蓋的學生多,因為不是個別、少數學生參加而是全體學生都要參加,二是涉及因素、環節相當復雜,在教育教學安排、師資安排、學生動員安排、場所選定、經費籌措等方面困難重重,相關組織管理難度較大。問卷調查顯示,大多數學校在課外實踐的形式上,讓學生自己參與實踐,但不提出過多要求,也不對過程做詳細指導,只提交相應的實踐報告,實踐結果較隨意;同時在體驗式的實踐教學中,學生的參觀訪問與時事的聯系不夠緊密,顯滯后,難于實現與理論知識的思考相結合,忘卻了實踐教學的目標,故而實踐教學不能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也不能真正理解實踐教學的重要性。所以,在實踐的相互活動中沒有形成的一種有利于吸引人、感染人、凝聚人、塑造人、引領人的力量;主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等作用不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得不到彰顯。
高職高專學生普遍活潑外向,他們樂于參加活動,樂于展示自己,樂于創造創新。因此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優勢,結合新時代社會熱點問題,以學生感興趣的問題為突破口,以學生喜聞樂見又便于開展的活動為載體,充分結合信息技術、新媒體等設計實踐教學,督導引領學生參與豐富多彩的實踐教學活動。如:在課內實踐教學方面,不單單展示最后的實踐成果,而以過程體驗為導向凸出學生的參與、演繹的實踐過程,讓學生切身感受到“我的地盤我做主”,以學生分組表演的形式開展實踐教學,同時以學生互評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實踐結果的評定,這樣將大大增強學生雙向互參的實踐主動性與積極性,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在課外實踐教學方面,首先,以學校校內實踐教學為例:結合學校特點,專業特點,開發建設具有本校特色的實踐教學活動項目及其相關流程、場地建設等;其次,校外實踐教學:整合地區資源,“因地制宜”,開發實踐教學活動項目,但不管是哪種實踐活動,都以體現學生主人翁地位為主,做到以學生為本,能激發學生積極性,體現實踐活動的相互性,結合思政理論課課程實際,開發建設教學實踐的項目設計。因此,在高職高專思政課實踐教學中,以活動為依托,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踐,變革傳統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增強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相互性,在實踐中讓學生自覺將學習知識融入活動,理解貫穿活動,在活動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實現價值性和知識性的統一。
以專業為導向,以實踐為載體,把高職高專各專業特色與思政理論實踐教學進行有效的融合聯通。新時代,高職高專也面臨著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需要,因此高職高專必須完善產教融合、變革協同育人機制、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展開工學交替,設立訂單培養與定向培養,依托工作導向與任務驅動,拓展頂崗實習與創新創業等,有效地增強學生專業技能。由于這種教學模式已被廣泛應用,因此在此背景下,如何結合新形勢將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相結合,顯得尤為必要。以專業為導向,以實踐為載體,把高職高專各專業特色與思政理論實踐教學進行有效的融合聯通,使思政課實踐教學與專業實習、跟崗實習、頂崗實習融為一體,使其借用專業實習、跟崗實習、頂崗實習這個平臺,讓思政課與德育教育緊緊跟隨、保駕護航,同時又進一步實現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統一。
近年來,各高職高專在完善產教融合、變革協同育人機制,經過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形式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各院校對學生的實習從計劃安排、實施保障、管理監控、評價管理等各個具體環節都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管理系統和較為豐富的實踐經驗。而在專業實習、跟崗實習、頂崗實習過程中與思政教育的跟進環節及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結合方面還存在不足。因此,以專業為導向,將實習實踐作為高職高專各專業與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契合點,首先,有利于師資配備、時間利用、經費籌措等方面問題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中的解決;其次,有利于提高學生參與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再次,有利于科學組織、科學管理的規范化、持久化、深入化在思政課實踐教學中的進一步實現,使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窠臼得到進一步解決。由于當前高職高專以培養高素質技能型特色人才為目標,因此衡量特色優秀人才的標準除了嫻熟的技能外,更看重其自身高素質的涵養。以專業為導向,以實踐為載體,把高職高專各專業特色與思政課實踐教學進行有效的融合聯通。把思政課實踐教學與專業實習、跟崗實習、頂崗實習結合起來的教育新模式,能夠更好符合適應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目標的需求,拉近學生對教師及其所開展的教育實踐活動的感知距離,增強其接受程度,從而實現師生間的良性互動,凸顯思政課堅持主導性與主體性相統一的價值追求。
綜上所述,增強高職高專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相互性,增強理論解釋現實問題的關照性,使教育對象對教育主體及其所開展的教育實踐活動的感知距離拉近,接受程度增強,實現教育對象與教育主體的良性互動,這既是提升新時代思政課實踐教學親和力,增強其實效性的重要途徑,還是促進高職高專思政課教育教學改革和實踐創新的重要方面及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培養以民族復興為己任的時代新人,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