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葉
(青海大學,青海西寧 810000)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茶文化,是茶與文化的有機融合,這包含和體現一定時期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茶文化是茶藝與精神的結合,并通過茶藝表現精神。一個國家的精神文明離不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我國之所以可以屹立于世界大國之林,和我國燦爛悠久的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分不開的。在茶文化中,所涉及到的茶道精神有“清”,即為人清廉、正直、清正;“和”,即禮、和氣、友善之意;“真”,即真實守信不虛假,做人誠懇。我國傳統文化茶文化中所提倡的這幾點精神,對現階段我國文化自信的樹立和創新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文化自信和文化創新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我們國家需要建立基本的文化自信,只有在堅持自己民族和國家的文化自信的基礎上,才談得上文化交流和文化創新。作為本民族中的一員,認可自己民族的文化是我們需要具備的根本素質。其次,我們需要創新和壯大的本民族的文化,所以我們需要借鑒其他文化的有益成果和精髓。具體來說,就是善于抓住有意義的東西,抓住傳統文化中的精髓和核心,在發展繼承的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其次,齊心協力,弘揚傳統文化,傳播媒介要擔負起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向公眾推介優秀的文化成果。第三,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相結合,要遵循。“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新”的原則使中華文化的發展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既保持民族性,又體現時代性。
“中國是一個大國,也要成為技術創新的偉大國家。”國家充分地認識到了創新的緊迫性和必要性。創新已經成為了評測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因素了,我們國家是世界上第二經濟總量體,可是這并不代表中國的綜合國力已經達到了世界第二。中國需要借助經濟總量大即塊頭大這個優勢去提高國家的創新能力。要創新我國的文化產業、經濟產業,把我國的發展能力真正的搞上來。不要虛胖要真壯,各行各業都應該充分地發揮工匠精神,把自己行業的創新能力提上來。只有綜合國力提高了,國際話語權才能提高。才能更好的為世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世界在飛速的發展,創新競爭也加快了腳步。作為當代社會進步的最大推動力,文化和科技的創新已然是迫在眉睫。如果一個國家沒有創新精神、沒有創新實力,很快就會被當今世界所淘汰。“我們沒有別的選擇,非走自主創新道路不可”[3]。當然,文化創新也分很多種,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搞創新,中國有很多產品和技術都是改良了國外的技術。還有一種文化創新是依靠自己的實力和技術自創,這種創新又被稱為原創力。這二者是互不矛盾的,借鑒創新是我們學習能力的一種體現,也是中華民族不恥下問的精神體現,我們不排斥不遏制這種行為。但是我們借鑒創新的最終目的是提高本國的原創力能力。頭重腳輕是偏離了初心的。要高度重視原始性專業基礎理論突破,打造本國的原創力。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地聯系、“草根文化”、“農民文化”也是對文化應用和實踐文化的重視的表現。馬克思在實踐論中提到,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認識對實踐起知道作用。理論和認識是實踐經驗的總結、提升和概括。同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科學文化屬于理論和認識范疇,社會發展實踐屬于實踐范疇。故而,科學文化必須同社會發展相結合,才能更好地進行文化創新。
文化創新需要的不僅是優秀文化的繼承,文化的借鑒也是十分重要的。文化交流豐富多彩,我們必須學習各國人民創造的文明成果,不斷吸取各種文明,豐富和發展中國文化。在一帶一路的推動下,我們和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互通友好,不僅讓中國的文化走出了國門,而且也學習到了很多沿線國家的優秀文化。這些文化將是中華文化成長的養分和沃土,搭著一帶一路的便車,我們要好好地利用這些資源,讓我們的文化再創世界輝煌。
作為科技見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代,我們是幸運的,但我們面臨的挑戰和身上的擔子也很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我們青年人作為國家的新鮮血液理應沖在前面,將自己的青春奉獻給國家。這一代是勇于創新和敢于創新的一代,我們不可以躺在歷史人民創造的功勞簿上,要有敢為人先的銳氣。學如弓弩,才如箭簇。作為青海大學的學生,應該把學習作為責任,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的首要任務。
我們出生在中國大地,身上流著的是中華民族的血液。是祖國給了我們自由翱翔的機會。創新正當其時,圓夢適得其勢。作為青年知識分子,努力學習,將自己的半徑畫到最大使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文化創新需要每一個人,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為我國文化創新奮斗。
毛澤東同志曾經把實事求是形象地比喻成有的放矢,也就是用馬克思主義的“矢”是去射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的”。在這個過程中堅持實事求是,說明實事求是不是一勞永逸的,這是一個面對不斷變化的國情的過程中不斷的找出應對的道路、手段、措施,從而堅持實事求是原則的過程。我們的這只“矢”是普遍的真理,但是世界上從來就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需要我們瞄準每一個不同的時期變動著的“的”才能射出去的。當然這個普遍的真理也不是窮盡的真理,這個真理是為我們去探索適合自己的國情和時代的真理而做的鋪墊。我們感謝這個普遍的真理,但我們不能照抄這個真理,因為我們需要堅持實事求是。一味地模仿和追隨,我們只能遭遇失敗或者成為他人的附庸。
作為青海大學的一名學子,我們更應該貫徹這份精神。現在不是戰爭年代,國家不需要我們靠流血犧牲去為國家做貢獻;現在不是溫飽問題尚未解決的時代,需要我們下鄉入田,靠自己一身力氣為國家做貢獻;現在是總書記領導下中國新時代,作為一名中國知識分子,我們需要勇于擔起肩上的責任。作為新時代的學子,我們需要學習這種精神。認真分析自己的資源和優勢,不管處在人生的哪一個成長階段,都要利用身邊盡可能多的資源,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使自己的人生做加法。人生就像扣扣子,第一粒扣子必須要扣好。身為青海大學的一名子,人生之路剛啟程,生命的美好需要我們盡情繪畫。作為一名青大學子,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不在過去,不再遠方,就是現在。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下規劃好自己的人生。在新時代的中國的文化創新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