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銘
(濱州學院機場學院,山東濱州 256600)
交通運輸專業屬于工科、管理類結合的綜合性本科專業,學生深造以后的就業方向主要是交通規劃,因此,《交通規劃》課程是交通運輸專業專業具有重要地位的專業課。《交通規劃》課程主要包括交通調查、交通的發生與吸引、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劃分、交通流分配、交通量預測模型與常用軟件、交通規劃實際案例等內容,構成了規劃原理和應用兩大模塊。本課程是該專業學生掌握交通規劃專業知識,進行實際交通分析和規劃的基礎,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所以,在課堂教學學時一定的情況下,本門課程關注的重點是讓學生如何全面學習到交通規劃的專業知識并達到能夠掌握應用的水平。目前,《交通規劃》課程目前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方法比較傳統,考核方式主要是傳統的期末理論考試,考核方式很難全面評價學生學習的專業知識水平和掌握應用能力。所以,目前本門課程在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方面需要進一步完善。
《交通規劃》課程開設的目的是幫助交通運輸專業本科生掌握交通規劃基本知識并能夠進行應用交通規劃基本知識并能夠進行應用,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仍然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交通規劃》課程專業詞匯多且陌生,過于抽象、枯燥,數學模型多,計算量大,學生學習興趣難以激發。一個原因是,很多學生主觀地認為《交通規劃》課程對于考研或者就業沒有很大的幫助。一個原因是,很多學生錯誤地認為《交通規劃》不是本專業的主干課程,對交通規劃的重要性沒有清晰的認識;另一個原因是,學生沒有專業知識,也沒有相關的實踐經驗,當遇到交通規劃方面的專業性較強的理論,特別是預測模型相關的內容,難以理解,沒有足夠的學習興趣,也難以堅持下去,學習效果也會不理想。在期末考試中,學生對于四階段預測法的掌握程度也不太理想,例如交通分布預測的計算題,是屬于交通規劃的重點內容,但這類題目的得分卻不高,這反應了學生對于這方面內容的掌握不夠牢固。
本課程內容豐富,理論性較強,數學模型多,要講授的知識點較多,但《交通規劃》在課時安排時卻存在教學課時少,學科理論內容多的限制。同時,作為具有一定工程實踐性的專業課程,卻沒有設置后續相關的實踐環節。所以,在32個理論學時的學習中,對于學生來說,要熟練地掌握并應用交通規劃的理論知識,確實存在一定的難度。
《交通規劃》課程現有教材中經典理論介紹得多,缺乏實際案例。另外教材基本上都介紹了交通規劃原理,即四階段預測法,所涉及的知識點多,難度大,理論性強。如何有效地將課本上復雜抽象的知識點進一步地整理,可以讓學生輕松的理解和掌握,是教學過程和學生學習過程中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目前課程使用的教材主要介紹交通規劃原理,缺乏實際案例的支撐。比如交通分配是交通規劃里的重點和難點,教材著重介紹了其原理和方法,而沒有介紹一些實際案例,方便學生理解。
目前本課程教學方法主要采取講授法和練習法,其中講授法是主要教學方法,練習法是輔助方法。在講授法中,采用多媒體教學和板書教學二者相結合的方法。對于重要的需要練習的內容,則使用練習法讓學生加強相關方面的知識鞏固。兩種教學方法相對來說屬于傳統教學方法,存在效率不高的現象。雖然可以使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講課的重點內容,減少了板書的時間,但課程還是主要采用的教授法,教學方法并沒有實質的改變。在使用多媒體展示內容的時候,存在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就是教師上課時,講解速度比使用板書教學時快,從而減少了學生消化吸收知識點的時間,使得學生不能牢固的掌握較難的知識點,甚至會出現有的學生跟不上教學進度的情況,整體教學效果難以提高。
《交通規劃》課程具有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結合特點,一般來說,可以通過課程結合實驗的方法來增加對這交通規劃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但由于目前實驗條件有限,本課程難以設計有針對性的實驗項目,種種原因導致學生理論學習和實踐不同步,無法深入的理解掌握交通規劃的重難點內容,不利于鍛煉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目前《交通規劃》課程的考核形式,主要采用期末考試的方式來進行,期末和平時成績各占70%和30%,其中期末成績是期末學生的考試成績,而平時成績是老師記錄的學生平時表現,根據學生的平時表現進行打分,平時表現主要包括到課情況、作業情況、小組討論等。這種以期末考試為主的考核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具有較大的不合理性。學生平時往往不認真聽課,考前一周為了應付考試進行考前突擊。所以,本門課程目前的考核方式難以完全面的反映全體學生的實際水平,基于以上原因,考核方式改革必須實施。
本門課程在基礎教學中仍然存在課時少的問題,與同級學校相近專業相比,《交通規劃》課程總體學時偏少。目前課程是32學時,無法滿足教學需求。因此,需要增加本門課程的教學時長,一方面可以增加教師對重難點知識點授課時間,另一方面,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進行消化吸收。
本門課程具有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結合的特點,在課程設計上,除了常規的課堂理論教學,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增加一些實踐教學內容,例如在講解交通流調查內容時,可以帶帶領學生進行分組調查,讓各小組學生在分配好的交叉口進行實際的交通流調查,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增加學生對于課程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交通規劃》課程包含的內容豐富,而且課時量有限,因此需要結合我校交通運輸專業的特點,在滿足培養方案要求的基礎上,多方面考慮,從而提高教學效率。首先要根據課程目標認真組織課程內容。課程內容要同時具有理論性和應用性,既考慮本課程中交通規劃理論知識的完整性,又要注重理論知識與應用的結合,最終把學生由學習引導到應用[4]。根據交通運輸專業和課程的特點,按照教學大綱和課程目標的要求,本課程教學內容應該主要包括:交通調查;四階段預測法;案例分析;交通需求軟件使用。
相比于傳統的講授法練習法來說,現在提倡以學生為主的學習方式,因此,本課程可以探索使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和講授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老師根據交通規劃知識點的特點,給學生布置相關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帶著學習任務進行探究式學習,通過查閱資料等方式來完成學習任務,最后老師進行總結,并根據學生探究式學習的結果,對學生掌握不好的地方進行分析講授。這種兩種教學方法結合的教學法既可以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原有考核以考試為主,考核方法過于單一,且無法完整的體現學生的學習效果,在以后的考核方式中,可以考慮增加平時成績在最終成績中的比重,降低期末考試所占的比重,這也響應了學校的加大過程性考核的要求。平時成績除了原來的作業、考勤、問答等方面,可以引入課程設計,期中考試等內容,豐富平時成績內涵,使最終考核成績更真實的反應出學生的水平。
《交通規劃》作為交通運輸專業的專業課程,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課程的課程設計、教學內容、方法、考核方式等都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難以滿足課程目標和人才培養的要求。所以,筆者結合近幾年的教學經驗,分析了課程存在的不合理之處,并根據自己的見解提出了一些相應的改進方法,旨在希望通過這些改革措施,進一步提高學習效果和教學效果,適合本專業人才培養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