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 王國全



[摘 ? ? ? ? ? 要] ?為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和《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進一步規范職業教育教學管理,創新育人體制機制,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通過對國內6所公安院校實地考察,對專業人才培養要求和過程的總體設計,制訂適應實戰崗位為導向的公安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從而規范職業院校教學管理和深化育人體制機制改革。
[關 ? ?鍵 ? 詞] ?實戰崗位;人才培養模式;教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0-0022-04
本次考察學習的6所公安院校堅持“政治建校、質量立校、人才興校、科研強校”的辦學理念,各所學校傳承的校訓精神雖有不同,但均以立德樹人、培養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和經濟社會建設所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為根本任務。同時,與我院堅持走內涵發展、特色發展的道路,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進一步完善“院局互動,警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練、戰”一體化教學模式,堅持以教學為中心,根據公安工作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優化專業結構,突出重點特色建設專業,分別形成了公安學歷教育與在職民警培訓協調發展的辦學特色。
一、公安院校教育教學改革情況
考察的6所公安院校中,有4所本科學校(湖南警察學院、湖北警官學院、吉林警察學院、遼寧警察學院)和2所專科院校(安徽公安職業學院、黑龍江公安警察職業學院)。其中,前三所本科院校初步構建起以法學、工學為主體,以文學、管理學為支撐的學科體系,增加新興交叉學科專業,注重專業之間優勢互補與協調發展,加強優勢重點學科建設,凝練學術研究,形成公安管理學、偵查學、治安學、刑事科學技術、網絡安全與執法、毒品檢驗技術等主要全國重點研究方向。2所專科院校圍繞培養應用型、復合型高素質公安專門人才的目標要求,以職業精神、基本技能和專業能力教育為核心,堅持貼近實際、貼近實戰的教學導向。
(一)優化專業結構,突出公安特色
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方面,6所院校主要在貼近公安實戰、強化公安特色基礎上整合專業資源,重點建設優勢專業。詳見表1。
從上表可以看出,6所公安院校專業布局集中體現在公安部重點建設專業群領域,公安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目的是:主要構建“教、學、練、戰”一體化的教學模式,重點打造適合本省經濟區域發展的高層次警務人才培養基地、公安警務理論和技術創新高地、公安民警訓練的主陣地。6所公安院校基本依托重點建設的偵查學、治安學、交通管理、刑事科學技術等公安優勢專業,提升整個學科專業建設水平,同時對接各省公安司法領域的重大需求,重點發展公安急需的特色優勢專業群,加強反恐怖、視聽技術、網絡安全與執法、公安情報等新興領域的專業建設與研究,為了加強核心競爭力,其中5所公安院校也均開設法學、行政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應用心理學等非公專業,促進優質專業教育資源共享。同時避免原有專業設置和課程設置的重疊現象,理順學科之間、專業之間的關系,為培養高素質、實戰型、適應公安工作需要的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調整課程設置,適應實戰需求
課程體系結構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和組織人才培養過程的具體安排,各專業應根據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設置相應課程。6所公安院校各系部均有成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的成員必須來自公安機關、高校,負責對課程設置進行指導、論證,并有完整的制度體系作保障。通過考察學習,有省屬三個本科院校(湖南警察學院、吉林警察學院、遼寧警察學院)和2個省屬專科(高職)院校在課程體系結構中分為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公安通識課、專業課和警體戰訓課,真正實現“通識教育+專業教育+素質拓展教育”“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特別強調,公安本科院校在設置公安類基礎課和專業課時,嚴格按照公安部下發《公安類專業本科教學質量標準》和《公安技術專業類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準》進行修訂。同時,錄警考試輔導(公務員考試)、綜合模擬測試、公安執法勤務綜合訓練統一安排在倒數第二學期進行。駕駛技術在公安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作為專業基礎課程開設。詳見表2。
二、創建一流專業,取得標志性教學成果
公安院校和訓練基地是公安教育訓練的主陣地,在培養公安后備人才、提高民警綜合素質、開展警務理論與技術研究、擴大對外交流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6所院校在專業建設和實驗實訓方面,積極對接國內外先進標準、領先和創新一流專業建設理念,并以此貫穿和指導專業建設全過程,理念落地情況有呼應、可檢驗。根據本專業實際和對標情況,在同類專業中的目標定位準確、舉措清晰,學院建設起到引領和指導作用。“將公安工作先進技術技能標準引入專業教學標準”,真正實現“校局合作、產教融合”這一核心問題。
其中黑龍江公安警察職業學院和遼寧警察學院積極開展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打破以教師、課堂、書本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推行模擬教學、現場教學、案例教學、實戰演練等教學形式,倡導啟發式、討論式等教學方法,積極采用先進教育技術和教學手段,引導和促進學員提高警察職業素養和實戰應用能力。
(一)以“服務需求”為導向,對接行業培訓研發——以黑龍江公安警察職業學院為例
黑龍江公安警察職業學院黨委書記楊彤勇為項目主持人,帶領團隊自主開發規范公安執法辦案樹型知識結構專業課程銜接體系教學成果,并廣泛應用于全院各專業,完善教、學、練、戰一體化教學模式,根據各專業特點分別制作專業樹型知識體系結構圖,緊緊圍繞工作任務、工作目標和工作過程重點培養專業能力和警務技能。依據樹型知識結構課程體系編寫專業教材12本,分別是《公共場所與特種行業治安管理》《巡邏勤務》《社區警務工作》《交通心理學》《道路交通指揮》《危險物品管理》《電子數據鑒定》《文件檢驗與鑒定》《警械、武器使用》《徒手防控》《警察法理學》《刑法》,這些教材廣泛應用于公安招錄培養體制改革試點教育和在職民警培訓,獲得公安部教學成果一等獎。
(二)以“提高質量”為根本,著力加大學科競賽支持力度
通過本次考察學習,6所公安院校重點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及著力推進師生參加各種國內外學科競賽活動。公安院校通過政策扶持、加大投入、爭取贊助等方式,進一步擴大競賽學科專業和參與學生的覆蓋面,如全國公安院校教學技能大賽、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公安院校電子取證大賽等以學生為本的國家、省、校三級大學生創新實踐和學科競賽體系,形成以賽促教、以賽導教、以賽育人的長效機制。通過教學改革的逐漸深入,實戰化教學改革也逐漸顯現成效,公安院校教學成果獎逐漸增加,努力打造公安部重點專業建設點。
三、創建開放式校內實訓基地和多元化校外實習基地
隨著國內外經濟社會的日益發展和執法環境的深刻變化,公安工作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公安教育訓練工作任務更加艱巨繁重。公安院校要積極適應新形勢、新要求,必須大力加強實驗實訓基地建設,進一步更新思想理念,調整工作重心,改善教育訓練條件,提高教育訓練質量和效能,全面提升公安隊伍的整體素質和實戰能力。要創建實境化、開放式、多功能的校內實訓基地和多元化的校外實習基地,加強頂崗實習管理,強化實訓實習內涵建設,為人才培養質量提供保障。同時,這也是圍繞公安人才培養目標,完善實踐教學體系,通過合理的實踐實訓課程和實訓環節的設置,建立工作導向與理論體系相輔相成、結構和功能最優化的教學體系。
6所公安院校基本建立以行業為主導的聯合育人合作機制,校外實踐教學基地覆蓋全省,校內實驗實訓基地與省公安廳主要警種開展“嵌入式”校企合作,與公安一線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形成“四聯合、四一體”的運行機制。“四聯合”,即“聯合制定招生計劃、聯合實施人才培養、聯合安排警務實踐、聯合落實就業崗位”;“四一體”,即“人才培養方案一體化、教師教官隊伍一體化、教學實訓環境一體化、科學研究方向一體化”。
以遼寧警察學院為例,學院在原有的教學基礎上,新建6個教學基地,達到43個實踐教育基地。在深化校局合作的同時,與360企業安全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網絡安全與執法創新實訓中心”,與浙江宇視科技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視頻圖像智能分析與應用技術實驗室合作協議,共建視頻圖像智能分析與應用技術實驗室,大力加強智能裝備實驗室、圖偵實驗室、大情報研判實驗室和體驗中心等。學院基礎教研部與大連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治安管理系與大連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分別簽署部局、系隊共建協議,建立實踐教學基地。
以湖南警察學院為例,多舉措推進校局、校企、校校合作及國際合作交流。與全省各市州縣區19個公安局建立了校局合作關系,與湖南大學、江西警察學院、新疆警察學院等學校開展了友好合作辦學,與美國、法國、澳大利亞、丹麥、瑞典、新加坡、韓國、印度尼西亞、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警察機構和院校廣泛開展了合作交流。學校堅持公安學歷教育與在職民警培訓協調發展,是公安部警務實戰訓練基地、公安部外警培訓基地和湖南省警官培訓中心,尤其在刑事科學技術研究、網絡犯罪偵查研究方面,與各市州公安局和相關企業共建校外教學實習基地62個。
四、調整學科專業布局,構建公安教育特色體系的探索與實踐
考察6所公安院校所在省份,上級行政部門包括教育廳和公安廳對公安院校的業務指導工作得力。分別做了與各省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推進廳院一體化建設的制度設計并付諸實施,行業辦學特色鮮明。公安院校教育教學以能力培養為核心,以服務實戰為宗旨,以實際需求為導向,有針對性地開展人才培養工作。
(一)構建寧夏警官職業學院與自治區公安廳以及市局廳院一體、校局合作框架
相應文本必須獲得區廳認可及配合落實,制定學院與公安實戰單位校局互動實施方案。我院目前各系部和對口專業崗位部門均有長期合作協議,但不規范,尤其在制度和教學幫扶上沒有落實,實際工作中帶來很多不便。建議制定關于選調優秀實戰民警到學院兼職任教管理制度,學院教師外派到實戰部門掛職鍛煉管理辦法。制定學院教學質量標準文件,對備課、教學基本文件、課堂教學、實驗(實訓)、作業質量、輔導答疑、課程考核、畢業實習、教學研究等教學內容形成書面綜合標準及管理辦法。
(二)創建公安專業課程體系與實際工作崗位銜接為核心的教學改革
建議在公安課程體系結構中設立公共基礎課、公安通識課、專業基礎課和警體戰訓課,真正實現“通識教育+專業教育+素質拓展教育”“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
在實戰化教學改革中,基于執法規范化建設和執法辦案實踐經驗,確定“教學與實戰脫節”的根本原因在于課程內容沒有“貼近實際、貼近實戰”,主要表現為“課程體系標準與公安執法辦案標準不銜接、課程內容與警種崗位技能要求不銜接、教學過程與法定執法辦案程序不銜接”。我們的教學團隊應該經過反復論證后,創建符合執法規范的公安專業課程體系,是解決“三個不銜接”的切入點、重點和難點。為保障這項工作長期有效推行,學院應啟動以創建專業課程銜接體系為核心的教學改革,以學院制度和師資培養的模式把教師與實戰崗位點對點銜接,而不是讓青年教師單打獨斗,領導講話空談師資培養。
(三)構建完善在校學生、民警訓練基地體系
落實校內警務實戰訓練內設機構及職責定位。主要承擔入警訓練、警務實戰、武器使用、專業訓練、基地建設等工作任務,積極推行校內教育訓練“一體化”管理模式,強化教師、教官隊伍建設。
(四)迅速啟動師資培訓工作,壯大教師教官隊伍
(1)積極面向社會相關領域選聘優秀領導干部和專家學者擔任兼職教師教官;(2)大力推進公安機關領導干部和業務骨干定期離崗任教工作,這種方式是最便捷的老、中、青傳幫帶的師資培養形式;(3)院校專業教師每3年參加警務實踐時間不得少于6個月;(4)推薦教師前往全國各個公安院校參與專業建設與教學管理方面的交流,同時開展公安機關各警種的專項培訓,形成理論與實踐教學課程教學梯隊,逐步開闊眼界與思路,鼓舞士氣,更新教學理念,推進課堂教學模塊化、實訓教學項目化進程,為教師開展教學研究拓展進一步探索的領域,實現教學與研究并重,切實提升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五)統一校內訓練基地建設、實驗(實訓)基地建設規劃
要充分認識加強公安院校實驗、實訓訓練基地建設的重要意義。形成校內以專業群建設為主的科學配置整合,避免分散建設、重復建設和超標準建設。而以系部為主的實驗實訓建設規劃,容易造成資源浪費和管理脫節。公安院校和訓練基地是公安教育訓練的主陣地,在培養公安后備人才、提高民警綜合素質、開展警務理論與技術研究、擴大對外交流合作等當面發揮重要作用。下一步,我院應該整合現有實訓教學資源,改善教育訓練條件,增設基礎實驗實訓室。比如模擬偵查訊問室、公安綜合信息實驗室、心理測試輔導實驗室、模擬街區派出所、交通管理模擬綜合實驗室、治安警務、治安陳列室等。
(六)公安教育應重視公安戰略研究,啟動與公安院校對口專業的實踐交流
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已經不單是職業教育,在新時代職業教育背景下,更加重視教育與社會的關系,尤其是區域經濟發展的互動關系。因此,學校在辦學理念、人才培養、師資培養中,要根據公安戰略研究,建議學院啟動與國內公安院校教師幫扶教學實踐交流,調整人才結構、強化教師工作過程、技能培訓操作、研究工作方式,最終形成學歷教育與在職民警培訓雙軌并行的卓越公安教育特色體系。
參考文獻:
[1]蔣連舟.公安職業教育發展的若干思考[J].河北公安警察職業學院學報,2018,18(2):72-74,81.
[2]于志青.公安教育實踐教學體系結構研究[J].公安教育,2012(9):70-72.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