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一穎
【摘 要】四川清音是四川說唱藝術的代表,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它的唱詞基本遵循按曲填詞,內容多圍繞百姓生活,符合大眾的審美情趣和喜好。通過對四川清音的唱詞內容、傳承及發展的探索,通過分析舞臺表演藝術與音樂文學的結合,向大眾傳播文化信息,弘揚民族精神,具有極大的社會功能和藝術價值。
【關鍵詞】唱詞;唱詞創作;文學形象;曲藝
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33-0025-01
四川清音是四川說唱藝術的代表,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上,四川清音有小曲、小調、琵琶等稱謂。作為中國曲藝的一員,四川清音有著自己獨特的個性。它的唱詞基本遵循按曲填詞,展現老百姓的日常普通生活,在符合大眾審美和喜好的同時也具有一定的時代特色。根據筆者對四川清音發展的研究,發現當前對于四川清音的歷史沿革、演唱方法、演唱技巧、表演風格、唱腔的介紹、舞臺表演的美學分析日益增多。但在四川清音音樂文學創作這一領域的研究,卻非常少見,特別是在唱詞的創作方面,還有它帶來的傳承意義,幾乎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思路。本文以四川清音的唱詞為切入口進行探究,補充四川清音的新理論新意義,為四川清音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動這一曲藝類型向前進步。
四川清音源自明清時期流行于市井的小曲。此后,在不斷的發展和流傳過程中,又吸收了南北不同的小調以及流行歌曲,有著豐富的曲牌,包含有8個大調,100多個小調和曲牌。一般來說,歌詞的主題部分是用第三人稱來敘述、贊揚或批評。表演時,通常由女演員一人獨唱,運用各類民樂為其伴奏。在運腔中,有一種風格獨具、跳躍式的連續停頓,其唱腔輕盈、細膩圓潤,擅長敘事,同時也借物抒情。創作者在熟悉和理解四川清音曲牌后,對其基本聲調和結構形式有了把控后,從表達作品的思想感情入手,選擇相匹配的音樂作為基調,使歌詞的文學形象與音樂的音樂形象有機地結合起來。
四川清音曲牌一般不是一種固定的題材,不能在創作中只往一個方向延續,應從多個角度對音樂進行創作。在編排過程中,選擇一個或多個“適應性”的曲牌后,再根據歌詞的走向進行旋律的創作,以達到旋律與歌詞相協調的狀態。一般有四種排列方法:一是根據曲牌的聲調來確立音樂中的人物形象。二是需要保持曲牌的基本結構,來為演唱者適應音樂的發展變化。第三,“突破原調結構,擴大或壓縮唱腔”。第四,“曲調混合”。旋律的融合又稱“合奏”,是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音樂片段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傳統的四川清音唱詞一般比較簡單生動,在新曲本的創作中,我們應該繼承傳統的文風,同時抓住時代的特點。例如,清音歌《茶館風格》中:“蜀山泉水甜,茶在綿陽芳香四溢,綿陽茶館四通八達。農家樂、城市休閑村、茶館隨處可見,家家飄茶香……”用詞中有些易懂、優美典雅的詞,如蜀山泉水甜、飄香、茶館風格等。同時,比較流行的方言詞匯也有適當地使用,既保留了傳統風格又符合時代要求。這種曲目在當代清音的新創作歷程中,是非常典型的。還有《新放風箏》里:“三月里來是清明,帶定了丫鬟去踏青,隨帶著丁丁貓兒、黑老鷹、美人頭上加七星,八仙慶壽花風箏,跨出了繡房門”。這一句中“丁丁貓兒”也是典型的四川方言,指代“蜻蜓”。在音樂中運用這些具有濃郁四川特色的方言詞匯,不僅貼近觀眾的生活增加親切感,更使得清音表演生動形象,同時充分體現了巴蜀兒女性格里的豪放、耿直、樸實與熱情。
清音曲目在內容選擇上,大多都是描寫百姓的日常生活,也經常引用經典的傳奇故事和歷史故事。根據蔣守文先生收集整理的有關四川清音題材類型,大致分為以下三類:
一、歷史故事類:這類題材在清音曲目中有很多,大多唱詞是以《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改編而成的。如《西城弄險》,該曲內容是根據《空城計》改編而來,講述了諸葛亮在街亭失守后,兵退西城,設計出空城計的一個故事。二、描繪自然景色類:此類題材作品一般具有較強的抒情性,很適合四川清音古典婉約的氣質。如小調《詠四季》,該曲目共四段,每段首句分別描寫了“春色嬌,日融合,暖氣煊,景物飄飄梅花綻”,通過四段唱詞描寫了一年四季四種不同的情緒,借景來表達情感。三、愛情故事類:四川清音關于愛情題材的曲目數量最多,這類題材因貼近百姓生活,容易與觀眾產生情感的共鳴,屬于最受歡迎的類型。有描寫相思之情的,如《憶我郎》、《小四季》、《五更等郎》等。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四川清音有著自己獨特的個性。它的唱詞基本遵循按曲填詞,內容多圍繞百姓生活,符合大眾的審美情趣和喜好,向大眾傳遞文化信息,弘揚民族精神,具有極大的社會功能和藝術價值。傳統文化不能丟,四川清音的獨特形式也是不能消亡的。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承載著地區文明,有著特殊意義的四川清音是其他文化形態無法取代的。
參考文獻:
[1]李琴.四川清音傳統傳承方式淺析[J].黃河之聲,2011,(5).
[2]廖月瑤.諸宮調與四川清音的對比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8.
[3]肖常緯.四川清音的曲牌結構[J].音樂探索·四川音樂學院學報,19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