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珂
[摘 ? ? ? ? ? 要] ?為切實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yǎng)應用型全能人才,教育界對教學模式與方法的改革從未停止。在從學前到中學再到高等教育的各個教育階段,推動以學生為中心和主體的新型教育改革正在有序鋪展和實踐中。針對高等教育階段的公共課程,特別是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來說,翻轉課堂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新型教學模式,其基于高等教育階段的師生來說具有相當程度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主要從三個部分來分別探討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及其弊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以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中的應用策略。
[關 ? ?鍵 ? 詞] ?翻轉課堂;思想道德修養(yǎng);法律基礎;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0-0182-02
為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科綜合素質,打造全科型人才,提升高校畢業(yè)生的綜合競爭力與就業(yè)能力,在我國的高等教育階段,包括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等在內的多種公共學科課程被納入學生日常學習與畢業(yè)考核的范疇之內。作為培養(yǎng)高校學生基本素質和端正品質的公共基礎學科,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在高等教育體系內具有重要地位。長期以來,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在各高校開設的實際過程中面臨諸多現實問題,這與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不無關系。
一、思修與法律基礎課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
(一)以“教”為主的學生被動學習
在傳統(tǒng)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中,通常教師采取的教學模式還是以教師的講和學生的聽為主的形式。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中存在很多弊端,其一就體現為學生被動學習導致的興趣不高和受此影響引發(fā)的學習效果不理想[1]。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中含有大量的理論知識且大部分比較抽象;法律基礎課中包含大量的法律規(guī)定條文和專業(yè)定義等知識點,信息量非常大,且對學生的理解能力與精神集中程度要求很高。同時,在高等教育階段,公共課的開設通常是采取大班制的形式,授課時間往往在一小時以上,這也在無形中增加了教師授課的難度。在這些情況下,依靠教師占用絕大多數的課堂時間來進行“說理”和“講解”,而學生在此過程中完全處于比較被動“吸收”的角色,其學習興趣難免會大打折扣。
(二)灌輸式知識傳授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其實更類似于對學科知識的“傳遞”和“輸送”,是一種灌輸式的知識傳授方式。在這個過程中,擔任知識“輸出”角色的教師無疑占據課堂學習的主導地位,教師的講授內容、側重點、態(tài)度傾向、解讀問題的角度、處理疑難的方法都會以一種既定的形態(tài)向學生傳達出來。這種灌輸式知識傳授固然具有準確率較高、課堂進程容易把控等優(yōu)點,但其在忽視課堂互動性等方面的弊端也十分顯著。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程需要學生將抽象的理論內容內化在自己的身上,尋找到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實踐意義與方法;法律基礎課程則需要在準確牢固掌握法律法規(guī)的同時,提高在實際案例中運用法律知識的能力。由此看來,傳統(tǒng)灌輸式的知識傳授容易形成教師的“一言堂”,容易忽視學生的多元解讀可能性,不利于課程學習取得實效。
(三)教學的考核收效不理想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導致教學考核收效不理想。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一味地接收信息、被動識記和理解,學習過程枯燥無趣,學習效率低下,課堂中最常見的現象就是教師“意志堅定”地“講”,學生“百無聊賴”地“記”,學習效果難以保證。受此影響,經過一學期左右的學習,學生的學習收獲可能僅僅是一本篇幅較大的課堂筆記,而不是對學科知識的深化理解。同樣,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的考核中,學生應對考試的唯一辦法似乎就是盡其所能將筆記上的重要內容全部背下來,以求得在答卷的過程中得到較高的分數。不得不說,就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這樣的基礎公共課設立的初衷來說,這樣的學習效果是可悲的。
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
(一)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
所謂的翻轉課堂,其最核心的概念就是實現學習主體的互換,由原來的教師為主體的講授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主體的學習。翻轉課堂與混合式學習、探究性學習等在內涵方面有所重疊,都是現代教育改革的產物,也是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催生的全新教學模式。之所以說翻轉課堂真正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是因為一方面,在此種教學模式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占據了最大比重的時間,學生在時間和空間上獲得了更多自主權和自主學習、交流的契機;另一方面,就課程內容而言,教師所做的更多的是準備和輔助、引導的工作,例如將課程內容制作成電子共享材料,利用有聲教材、視頻、PPT等載體將知識內容重點分享給學生,供學生在課前預習、探究。
(二)豐富了課堂的多樣性
翻轉課堂的主體是學生,而且不是一名學生,是學習該課程的學生群體。因此,每個學生都可以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中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在課程內容的學習、探討、交流、反饋等過程中表達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見解。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廣泛交流,將會使他們的智慧和收獲互通共享,在交流中實現不斷豐富和完善。這也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的課堂多樣性。例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預習和思考的結果提供給大家各不相同的觀點、結論;不同學生可能會根據自己的學習成果選擇多種展示方式,例如圖文報告、視頻資料或者辯論演講、案例解讀等;學生在自主探究之后的交流中,可能會與教師碰撞出新的靈感,對于雙方各自都沒有發(fā)現和意識到的問題,經過溝通和談論也許會產生新的想法,這也使知識吸收的種類與內容更加豐富。
(三)利于學生能力培養(yǎng)與素質提升
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中,學生的諸多能力得到鍛煉,素質獲得了全方位提升[2]。其一,學生要根據教師共享的教學資料來進行有效的自主學習,這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思辨能力。由過去被動的接受知識,變?yōu)橹鲃拥奶骄繉W習,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極大提高。其二,學生在自主學習和查找資料、互相交流的過程中,多方面素質得到提升,因為學習和交流不僅是個人行為,而更接近于一種社會活動,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和教學資源“交流”,和同學、老師交流,和各種學習媒介“交流”,甚至是和各種思維方式、文化理念“交流”。所以說,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與綜合素質的提升。
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思修與法律基礎課中的應用策略
(一)為翻轉課堂提供契機與平臺
實現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有效推廣和應用,需要多方的共同發(fā)力與支持。首先,學校應該為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提供軟硬件的支持,積極執(zhí)行教育改革的新要求,為廣大教師宣傳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推廣適用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方法供教師教研備課和集體學習。其次,教師要正確認識翻轉課堂的優(yōu)點和必要性,從心里接受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并調動積極性做好備課工作。對教師來說,為翻轉教學所做的準備可能要比傳統(tǒng)課堂更多,這既包括各種形式的教學資料、工具的準備,又包括教師心理的轉換。最后,各種媒體資源與教學工具應該為學生的翻轉課堂學習提供更多的學習途徑,為學生創(chuàng)建更好的學習環(huán)境,在技術、設備等公共資源方面為學生提供方便。
(二)師生雙方為翻轉課堂做好準備工作
為保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順利進行,教師和學生雙方都應該為其做好相應的準備。首先,就教師方面來說,一方面要做好教學資源的共享工作。教師需要將龐雜的課程內容整理好,按照一定的邏輯編排成便于學生自學的形式,利用多媒體等工具或載體為學生提供準確、生動、豐富的教學資料;另一方面,教師應該選擇有效的共享平臺,將資料保質保量地分享給學生,以保證學生獲得平等的自學機會。其次,就學生方面來說,一方面要充分珍惜和利用教師分享的教學資料,認真進行自學和預習,將基礎的課程知識自主消化吸收,并在此基礎上深入探究和挖掘,能夠發(fā)現問題、提出見解、探索新知;另一方面,學生可以利用交流平臺與同學和老師溝通討論,取長補短,提升學習效率。
(三)勇于嘗試翻轉課堂的多種形式
翻轉課堂作為新的教學模式,應該在多方面進行大膽嘗試。在這一方面,應該充分利用學生的新鮮想法和靈活思維,探究和嘗試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的新型學習方式。翻轉課堂的交流形式可以有很多種,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可以通過線上討論會或者線下主題演講等形式來交流;法律基礎課可以通過在線的經典案例解讀或者線下的法律實例集體交流會等形式來開展。
(四)相應對課程考核方式進行改革
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相匹配的應該是相應的課程考核方式的改革[3]。傳統(tǒng)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考核以開卷或閉卷的考試為主要形式,以分數高低來評判學習成果,以獲得學分為最終目的。采取新的翻轉課堂模式后,學生的學習內容更加多彩,學科素養(yǎng)和實踐應用能力得到極大提升,應該考慮與此相匹配的新型考核方式。例如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可以考慮用論文的形式,而法律基礎課則可以嘗試模擬法庭或者現場案例解析答辯等形式進行考核。這種新型的考核方式既能夠有效檢驗學生翻轉課堂的學習效果,又是對學生能力和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再次強化。
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順應新時代的教育改革需求,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特別是對學生學科實踐應用能力的提升具有積極作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中的應用既要基于學生的學科基礎,又要綜合考慮各方因素循序漸進。不斷完善翻轉課堂教學的各環(huán)節(jié),使其發(fā)揮出更優(yōu)的教學效能,對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的學科發(fā)展和教育改革均具有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1]郭永愛.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校“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的應用探究[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8(36):84-85.
[2]楊彥增,粟遠榮.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中的應用探討[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8(8):61-62,66.
[3]馬曉英.“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職思政課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以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6(9):48-49.
◎編輯 張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