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永強
[摘 ? ? ? ? ? 要] ?自進入21世紀以來,信息技術水平不斷提高,互聯網的發展步伐也在不斷加快,這無疑為教育改革工作的落實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互聯網的發展使高職院校思政教學模式發生巨大變化,要求思政教師在實踐工作中有效利用互聯網,并正視網絡文化環境的影響,做好自我定位,明確高職院校思政工作教學要求,制定針對性的教學對策。針對網絡文化環境下高職院校思政工作落實的方案進行分析與探討,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 ? ?鍵 ? 詞] ?網絡文化環境;高職;思政;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1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0-0190-02
社會的發展以及科技的進步使得網絡通信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受科學技術手段的推動,逐步形成了網絡文化。隨著網絡文化的不斷拓展,對大學生的思想以及價值觀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影響著大學生的價值取向以及思維觀念等。基于這一發展形勢,高職院校的教師應明確發展趨勢,并總結學生的思維變化,明確教學目標,將實踐型人才作為高職院校人才培育的重點,而后選擇應用最為適宜的思政教學方式,對思政工作方法與內容進行創新,從而深化教學改革,加大改革力度,逐步提高高職思政教育工作質量,使所培育的人才符合社會的發展需求。本文詳細分析網絡文化環境下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對如何開展網絡文化條件下的高職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幾點具體措施,希望對新時代下的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些許參考。
一、網絡文化環境下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所面臨的挑戰
(一)工作難度有所增加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學生可以熟練應用計算機網絡,通過計算機網絡了解更豐富的知識與信息,給生活以及學習帶來了極大的影響。比如,學生可以通過網絡訂餐、購物并學習等,這就無疑會使整個過程更加便捷。由于網絡應用的便捷性,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對網絡形成依賴,甚至受制于網絡,無法在學習以及生活中提高自主性,甚至養成了萎靡消極的生活態度。雖說網絡技術的發展給學校教育帶來了一定的促進作用,有助于優化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形式,等等,同時也可構建多樣的交流平臺,使教師教學活動更加便捷、高效。但是,從另一角度來講理應充分認識到網絡技術僅僅是一項工具,不應將全部精力用在網絡上。特別是一些網絡平臺上展示了不良信息,這些數據信息將給大學生的認知以及思維帶來負面影響,若大學生不具備自主抵御不良信息的能力,那么將會受誘導,從而使自身的生活偏離正軌。簡而言之,網絡文化環境從某種程度上增加了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難度[1-3]。
(二)網絡文化環境將影響高職學生的身心發展
高職學生分別來自不同級別的學校,他們的文化素質以及道德素質存在較大差異,部分學生的學習意識淡薄,同時受網絡文化的影響他們缺少一定的自制力,很容易沉迷于網絡,受不良網絡文化的影響,浪費了許多時間,甚至不惜犧牲睡覺的時間,影響了睡眠,同時睡眠不足也會使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日漸低下。總而言之,受網絡文化的影響,高職學生的身心發展將出現許多問題。
二、網絡文化環境下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所面臨的機遇
(一)有利于開展學習與工作相結合的思政教育
網絡文化的特性為實現學習與工作相結合的思政教育模式提供了良好契機。首先,網絡的開放和便捷可以讓思政教育工作者通過網絡社交媒體軟件或平臺與學生進行實時的高效溝通,相比過去的交流方式,借助社交媒體軟件在學生群體中創建更平等、輕松和信任的溝通環境。其次,高職院校可以充分利用網絡的交互性,開發可以在移動設備上隨時學習的思政教育軟件,實現學生校內學習和校外實習期間不間斷的思政教育工作,加強思政教育的滲透性。
(二)有利于開展豐富多樣的思政教育內容
網絡文化可以傳播具有極強趣味性又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資料。通過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等思政教育內容轉變為有趣、類型多樣的圖片、音頻、視頻、動畫等,具象化和形象化難以理解的思政概念和內容,借助多媒體技術生動展現給學生,可以較好地吸引學生學習興趣,并高效強化學生對重要知識點的吸收和掌握程度,增強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感染力。
(三)有利于開拓思政教育的適用性
高職院校旨在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這一特點決定了高職院校在教育工作上要緊密結合社會發展需求,契合社會的發展目標。傳統的思政教育,受到學習素材、學習方法及時間空間的限制,接受的思政教育內容形式單一、枯燥乏味且脫離學生的個人發展需求。利用網絡文化進行思政教育,可以結合學生和社會目前較為關注的社會熱點來進行討論,在師生互相交流和學生自主提問的模式下,構建學生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并讓學生學會從自身和身邊事件中進行反思和評價,實現思政教育的現實意義。
三、網絡文化條件下高職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策略
(一)強化網絡監督,營造良好的網絡氛圍
信息技術的進步使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高職院校思政教師在應用網絡的過程中,需要對校園網絡加以完善,過程中強化監督與管理,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切實體現校園網絡的應用價值。若發現學生在應用網絡過程中存在過度依賴的情況,并伴隨著諸多嚴重后果。那么,思政教師就要與校園網絡管理人員主動聯系,加強網絡管理,制定嚴苛的管理機制,對校園網絡進行管控,營造良好的上網氛圍,避免給學生思想及身心帶來負面影響。
(二)重視理論教學,提高學生是非辨別能力
高職教師在思政教學過程中,應發揮自身的引導性作用,不斷增強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將其作為教學中的重點,可以適當強化實踐教學力度,通過長期的影響與熏陶,給學生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逐步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使之更具辨別是非能力。
總而言之,這一過程中高職院校思政教師需要強化理論教育與引導,并將其作為重點工作,發揮其促進作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以此為基礎,不斷增強學生明辨是非能力。
最后,思政教師還要正確認識網絡文化環境給高職學生身心發展所帶來的影響,明確正面影響與負面影響,同時也要及時發現校園網絡中所存在的不良信息,針對這部分信息及時屏蔽,減少給學生所帶來的消極影響,促使學生健康成長。
(三)建立思政工作平臺,提高思政教學質量
第一,需要構建完善的思政信息學習平臺,為學生提供網絡在線學習服務,學生可以通過校園網絡學習平臺掌握實時政治要點以及相關的社會新聞等,明確習總書記所發表的系列講話,進而用先進的思想武裝自我,使自身發展更具時代氣息,滿足時代的發展要求。不僅如此,思政教師還要將豐富的思政教學內容傳達給學生,通過特色思維教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之全面參與到思政教學活動中,大大提升教學效果[4-5]。
第二,構建完善的網絡學習交流平臺。思政教育工作中教師可以有效利用這一學期平臺,引導學生自由交流,在交流過程中明確學生的思維特點以及變化趨勢,若在此過程中發現部分學生持有不良思想,那么則要進行針對性引導,避免使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出現偏頗,并提高思政教育質量,削弱負面信息的影響。
(四)融合專業實習與思政教育,開展思政實踐教學
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不應只開展于校內,而應深入企業車間和實習實訓現場,實現思政教育工作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具體來說,可以在現有基礎上建設專業實踐與思政教育實踐的“雙基地”,將思政教育融入企業優秀文化教育和專業實訓中,利用網絡的無邊界性,搭建思政教育與實訓結合的交融平臺,實現企業與學校在思政實踐教學方面的良好協作。通過網絡渠道,學校可以聘請優秀的企業領導和優秀員工在網絡上為學生傳授優良的職業道德精神,并展現具體的工作實例,充分挖掘企業思政教育的資源優勢和實訓基地的教育功能。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針對網絡文化環境下高職院校思政工作的落實對策進行分析,提出了相應的建議。首先分析網絡文化環境下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所面臨的挑戰,然后探討高職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策略,建議強化網絡監督,營造良好的網絡氛圍,并且重視理論教學,增強學生的思維分辨能力,最后建立思政工作平臺,提高思政教學質量,減少負面網絡信息的影響,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指引。
參考文獻:
[1]張慈.高職院校圖書館的大學生思政教育功能影響研究:基于南通職業大學圖書館的研究[J].辦公室業務,2016,17(23):186.
[2]許曼文.基于網絡文化環境下高職院校思政工作對策研究[J].時代報告,2017,20(22):42.
[3]羅孝全.基于網絡文化環境下高職院校思政工作對策初探[J].魅力中國,2017,18(17):211.
[4]李婷婷.淺談網絡文化影響下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1(2):59-60.
[5]高成瑨,潘漪.自媒體視域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網絡話語權建設策略研究[J].山西青年,2019,27(8):26-27.
◎編輯 張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