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聲勇
[摘? ? ? ? ? ?要]? 在中職院校的教育中,數學是教學大綱中的必修課程,但由于中職課堂對專業和學術要求的特殊性,數學教育應該迎合當代中職教育發展的需要,數學教師應致力于培養專業型、應用型人才,在教學核心、教學方式等方面做出調整。以專業需求為核心,分析中職數學教學的改進措施。
[關? ? 鍵? ?詞]? 專業需求;中職教學;數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9-0096-02
在教育體系中,數學占據著相當分量的教學比重。教師、家長、學生對數學教學的重要程度都有一定的認識,但在中職教育的背景下,數學教育將面臨與以往截然不同的情況。教師應根據中職教育的特點,將數學教育與社會、專業需要融合起來,深化教學方式的改革,建立以專業需求為核心的數學教育體系,致力于培養學生能將數學知識運用至專業實踐當中的能力以及以數學化為基礎的思維方式,為今后即將步入社會的學生奠定基礎。
一、研究以專業需求為核心的中職數學教學的意義
(一)對教育教學有著積極促進的意義
隨著社會經濟和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生活中的各行各業都要用到數學,數學已經成為每個學生和每個公民必備的文化素養,對中職數學的專業需求也是高標準、高要求的,并且是大眾化時代的要求。由于傳統的中職數學教學模式和課程的設置已經不再適應時代的發展,然而專業中職數學教學立足于職業學校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特點,充分考慮到了專業基礎,理論與實際的結合,盡可能將數學這門課程具有服務性這一特點展現出來,所以,研究以專業需求為核心的數學教學能夠改變其教學過程、手段并提高其質量,從而達到教育改革的目的,推進教育事業的發展。
(二)對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
職業學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以專業需求為核心的數學教學研究可以有效地促進專業教學,讓學生能夠自主、積極、創造性地認識數學,通過數學建模等各種數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在學習專業課的同時,將中職數學的課本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再運用到生活當中。強調以專業需求為核心也是因人施教的一種教學模式,以專業為導向,以專業服務為宗旨,專業需要什么實用性的數學知識,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就應該努力提供這些知識,并且,提供的這些數學知識必須具有特別強的可操作性,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傳統教學模式下教給學生死的知識和理論的不良現象,這樣可以培養學生成為符合新時代經濟發展需要的人才,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培養了學生的素質,提高了學生以專業需求為核心的各種能力,發現和發揚了學生的個性,促進了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所以,教師在中職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更精準地與專業課相結合,不斷提高專業需求的標準。
二、數學與專業課相結合
教師在制定數學教育計劃時,應將備課工作準備周全,科學合理化設計教案內容,根據本班學生的實踐情況,分別針對不重視數學的學生、較重視但基礎不牢固的學生、重視但處于瓶頸期的學生以及成績較好的學生展開分析并制定相對應的教學計劃。同時對以往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進更新,根據不同學生專業的需求,制定與其對應的模式。
以數學水平差異的學生為例,針對對數學不感興趣的學生,教師可以運用趣味數學題展開教學,如數學謎語、巧用數學原理等方面的習題,旨在讓這類學生感受數學學科的魅力,進而產生學習興趣;針對數學基礎差的學生,教師在日常教學和課后作業的布置上應偏向于基礎性教學,教學以原理為主,題目設置上應減少數學技巧的使用;針對數學瓶頸期的學生,教師在教學中要首先觀察學生的整體情況,找出其薄弱項,在鞏固數學基礎原理的條件下,提升其技巧性思維,如學生對三角函數方面存在疑惑,教師應講解三角函數的來源及數學含義,并以三角形輔助教學,使學生明確各類三角函數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同時再給學生講解三角函數的解題技巧與靈活變化等式的方法,幫助學生加深理解、穩步提升;針對數學成績優秀的學生,教師應多為其講解難度系數高的綜合性習題,拓寬學生的學識與眼界。
因此,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不同層次展開中職教育,將學生所需專業知識與數學內容相結合,將更加貼合學生需求的實用性、可操作性強的元素融入數學教育當中,以滿足當代社會對專業型人才的要求。
三、實現更新化教學
中職院校應及時更新數學教學系統,定期對教學材料進行更新,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不斷調整,選出最適合學生的教材和補充教材以及與數學相關的課外書籍,如《古今數學思想》《數學與猜想》《世界著名數學家傳記》等。還可以完善院校的圖書館系統,建立數學題庫、書庫等專欄,使學生能夠更加方便地獲取所需書籍。有能力的院校還可以設置網絡教材查詢平臺,一鍵查書、借書、還書等軟件支持,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定期推送相關圖書內容。
中職院校還應定期對教師進行培訓,通過直接傳授培訓法:院校的優秀教師分享其教學經驗及立竿見影的教學方法、聘請外校專業人士或知名數學教授開展專題講座;實踐參與性培訓法:定期開展數學教師間的好課分享,教師開展模擬課堂,課后教師針對課程展開討論與分析,并將其改進后運用至實際教學課堂;新時代科技培訓法:利用網絡的方式開展線上培訓,如網課、答題、資料查詢、共享視頻等各種方式,幫助教師獲取到更加先進的數學內容,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與水平。
通過以上方式,教師可以將更加前沿的內容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做到與時俱進,熟練掌握專業知識。
四、優化教學評估方式
教學是一個對原有的內容與方式不斷完善的過程,而教學評估系統能直觀地展現出數學教學的優勢與不足之處。
首先,合理的評估系統應區別于傳統的成績絕對論,評估方式可以分為對成績的絕對評價和相對評價。絕對評價對教師來說可以更加直觀方便地觀察到學生的不足之處,對學生來說也有一定的學習價值。但隨著評估系統的完善,相對評價的重要性也隨之提升,教師可將學生處于其相對應的大環境中如全校、全市、全國等,在特定環境下能更好地分析學生的實際能力。目前,相對評價的評估方式已經被廣泛運用至選拔優秀生的標準之中,如《最強大腦》《一站到底》等節目。
其次,教師還可以根據多種水平的形成性評價系統,針對學生的實際水平采用復式評估方式。如把不同水平的學生分為A、B、C三個水平,并根據不同水平的學生分別設計不同的測試題,要求其同時完成。最終得到的結果可能會出現水平低的學生獲得了較高的成績,而水平高的學生的成績卻不太理想。這種方式是將學生對自身展開比較,使全體學生不能進行橫向比較,而是更偏向于對自身的水平展開對比,分析自身的不足和進步,將眼光更著重于個人層面,進而對學生個體的特殊情況進行評估。
對學生開展評估的方式數不勝數,但教師應該選擇最適合中職學生的數學評估方式,如自制測試試卷、行為觀察記錄、學習態度分析、階段式提升效率分析等方式,教師在評估時應做到不偏不倚,對不同專業中職學生的數學缺陷不應過分批評,而是要站在全局的角度,根據中職學生專業的差異,有的放矢地進行評估。
五、通過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來促進專業課的教學
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不僅要熟悉掌握課本中的理論知識,教師要引導學生以提高數學應用能力為學習目標。提高學生數學應用能力首先要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體驗數學,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并且解決數學問題,同時,將專業需求與數學理論結合起來是提高學生數學應用能力主要的、關鍵的途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培養學生運用數學思維方式觀察、分析、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數學問題,從而使學生真正發現數學的專業核心,以發現的眼光看待數學,從而提升專業課的需求,最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講到中職數學中“均值定理”的時候,這個是數學學習中一個比較重要的知識點,在函數求最值的過程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為了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教師可以結合許多實際生活中常見的數學問題,如,讓學生思考市場上各種不同形狀礦泉水瓶子的設計最省料的問題;籃球運動員在籃球場上投籃最佳的位置等等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還有中職數學中關于“數列”這一課程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教師可以在課前提前收集一些與數列息息相關的有趣的數學應用,如,可以向學生介紹,鋼琴的琴鍵的頻率其實是按等比數列的規律來設計的,還有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建筑,如埃及金字塔的設計也是滿足數列的規律的,還有印度國王獎勵國際象棋發明人的問題,這些有趣的故事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也能打開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對數學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從而引導學生朝著提高數學應用能力的方向發展。
數學是一門基礎性非常強的學科,要將其與專業知識結合起來通常可以通過建立模式的教學方式。數學可以加強其對某專業知識定義的理解,教師通過建立模型,讓學生根據圖像來進行推導,這也是提高數學應用能力的有效教學方法之一,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一些學校提供的教材設備,如在講解中職數學中有關“函數”的內容時,通過搭建一個能夠測試小車行駛路程與行駛時間的關系的模型,使學生能夠使用符數學號來表示,并引導學生能夠通過觀察模型確定行駛時間的取值范圍,然后求出小汽車的行駛路程,這樣學生既能夠參與整個教學過程,也能通過教師建立的模型來提高自身數學的應用能力,來滿足數學專業的需求。
六、總結
中職教育的核心在于培養專業型、應用型人才。中職教育的內容應緊緊圍繞其專業需求而展開,而數學教育正是能為中職學生提供專業知識需求的基礎。因此中職教師在進行數學教育時,要對學生所學專業保持充分的尊重,并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展開教學,深化數學與專業學習間的聯系,同時在對學生評估之后,應根據實際情況幫助學生提高數學成績,使學生能從數學教育中獲取適合自身專業發展的知識。
參考文獻:
[1]王丹紅.中職數學教學為專業課服務的現狀調查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4.
[2]吳水仙.以專業需求為核心的中職數學教學改革思路探尋[J].現代職業教育,2017(32):94-95.
[3]趙榮芳.服務專業需求背景下的中職數學教學之思考[J].職業,2016(11):143-144.
[4]鐘麗娟.趣味數學知識在中職數學課堂的妙用:一節有趣的數學課堂的真實案例[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4(17):42.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