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鳳旭 梁媛
摘 要:古典藍曬工藝基于攝影印相,有無限的可能性,在當今充滿創新生機,正朝著多元化發展。古典事物復興離不開與新事物的結合,在跨界聯合的背景下,傳統藍曬法可以找到創新的突破口。通過與高校校園文化創意產品結合,藍曬工藝可以增強自身的表現力和多樣性。兩者相互滲透,共同導向,為各自的發展提供新的可能性。
關鍵詞:藍曬工藝;創新;校園;文創
古典工藝充滿神秘,總讓人琢磨不透,卻又充滿驚奇與機遇。探索和創新古典工藝也成為當下的潮流趨向。
藍曬法是第一個實用的鐵鹽(而非銀鹽)攝影工藝。在攝影術正式發明后的第三年,也就是1842年,約翰·赫謝爾爵士(John Herschel)發明了這種能夠持久保存的藍色照片的攝影工藝。[1]藍曬法又叫鐵氰酸鹽印相法,利用紫外光進行曝光,并且需要和照片一樣大小的負片進行接觸轉印,其原理是檸檬酸鐵銨和鐵氰化鉀的混合溶液中的二價鐵離子光照后被氧化。
從古典藍曬工藝出現到現在已經有177年的歷史,其首次商業應用是在費城百年博覽會上。它揭開了工程建筑等工業領域使用藍曬工藝的序幕,成為藍曬示意圖,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藍圖”一詞的起源。布爾戰爭時期,在英軍圍困南非馬弗京的戰役中,巴登·鮑威爾(Baden Powell)利用藍曬工藝制作了印章和鈔票。但是,藍曬工藝被創造出來后,人們發現了它原料容易發霉、感光劑不能被紙張或者織物很好地吸收等缺點。隨著發展,英格蘭的麥克·維爾博士(Mike Vail)對其進行了改良,成為我們今天看到的新藍曬工藝。2012年,日本設計師采用藍曬工藝為無印良品設計了一組海報,該設計反響極好,入選2013年中國國際海報雙年展,引起廣泛關注。美國雕塑家、攝影家塔莎·劉易斯(Tasha Lewis)在2012~2015年利用藍曬工藝結合雕塑設計,創作出了一系列雕塑牧群《The Herd》,具有一種超現實的美感。愛好者不斷豐富藍曬工藝,從攝影創作轉變成藝術設計思維,與插圖、拼貼、絲網印刷、編織等手法結合以及圖案的物態應用。其普魯士藍的色調,充滿了沉靜深邃,引人遐想。
但是目前,藍曬工藝的傳播效果還遠遠不夠,了解的人只有一小部分群體。其實,它的操作極其簡單,即使一個普通兒童也可以輕松地進行操作。整個工藝的過程是將A液(檸檬酸鐵銨溶液)和B液(鐵氰化鉀溶液)按照比例混合制成感光劑溶液,將感光劑溶液涂在紙或布上,再將照片的負片或某些輪廓形狀置于其上,在太陽光(或紫外光)下進行曝光,最后用水沖洗處理,讓影像呈現出普魯士藍的色調。除了普魯士藍的色調外,前輩們還創新研究了各種調色劑,使其色彩不再單一。在制作過程中,非常多的因素可以影響藍曬作品最終呈現的效果,比如藥水的種類、承載藥液的介質、涂布時使用的力度、在太陽或紫外光下的曝曬時間、沖洗介質的時間,因此,用藍曬工藝制作出來的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充滿了不確定性。這種獨特的性質,會使得制作者在制作的過程中充滿期待。誠然,藍曬工藝是因攝影而誕生,但在當今時代,它的價值遠遠不止存在于攝影領域,在科學、政治、社會、藝術等多個領域,它都有獨特的地位。無論是客觀再現,或是商業用途,還是藝術創作,古典藍曬工藝都可以起到添磚加瓦的作用。隨著社會進步,藍曬工藝也要煥發新的活力,在技法和應用領域進行更新和創新,這樣才能在當下多重競爭、多種模式運作的商業與藝術相互滲透的社會下占有一席之地。
萬眾創新是時下的大趨勢,古典工藝同樣如此,藍曬工藝在這種趨勢下要如何獲得全新的生命力呢?莫荷里·納吉(Moholy-Nagy)曾說過:“新的創造潛能,往往包含在舊的形勢、工具與類型中,這些舊事物起先因新事物的出現而顯得老朽過時,可是在新事物的壓迫之下,又會呈現一時的回光返照,最后一次綻放光彩?!盵2]當然,這句話,筆者只同意前半部分的觀點。古典事物固然曾被淘汰,但其具有的智慧和創造是不可忽視的。因此,古典藍曬工藝要想煥發新的生命力,需要找到一個完美的契合點。這里,筆者將其與高校校園文化創意產品進行有機結合,力求突破與創新。
對于高校這樣的教育組織來說,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文化底蘊,如悠久的辦學歷史、濃厚的科研氛圍,都是這個高校自身品牌價值的體現。校園文化創意產品,正是高校校園文化精神建設的重要載體,是傳播校園品牌文化的有效途徑。如果能夠將高校內涵融入其中,必然會是一件優秀的校園文創。古典藍曬工藝有著177年的歷史,這份悠久與高校歷史結合,更能體現高校的底蘊。同時,在科研方面,藍曬法也是有著古典工藝的獨特的科研價值。將科研氛圍、歷史淵源等通過古典印象工藝呈現在校園文化創意產品中,創新校園文創產品,讓古典藍曬工藝煥發新的生命力。
藍曬工藝的另一個特點是手工性。手工性可以鍛煉動手能力,動手能力是人生之旅的重要一環,它不僅僅是做做手工那么簡單,還包括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人合作的能力,分析能力,生存能力。因此,目前在國內,有些學前教育組織就會帶領兒童進行藍曬創作,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鍛煉團隊協作能力。高校同樣需要這樣的活動,而高校校園文化創意產品具有非凡的紀念意義,目前市場上的高校文創產品大多形勢趨同,一定程度上缺乏自己的特色。一件可以私人定制的純手工文創產品,甚至自己創作,其獨一無二和具有的獨特意義都將成為一大特色,為古典藍曬工藝的復興提供強大的助力。
將古典藍曬工藝與高校校園文化創意產品相結合的創新完全可行。藍曬工藝具有簡單的操作性和低廉的價格,擁有無限的可能性,這使得它在成本和實踐方面獲得了可能性。其近180年的歷史積淀與高校的文化底蘊呼應,再通過大眾媒介輻射到整個社會,不僅提升高校的影響力,還加速了藍曬工藝的傳播。
筆者母校即將迎來120周年校慶,筆者將利用藍曬工藝制作出能夠展現學校特色的系列校園文化創意產品,該想法獲得多方認可和支持。隨著近年來古典工藝的興起,藍曬工藝結合校園文化創意產品有其創新性、實踐性與科研性,從各個方面都可以說明這一結合創新的可行性。這種創新不僅可以促進校園文化建設,豐富和傳播校園品牌文化,提升高校的品牌影響力和價值,而且還可以讓古典藍曬工藝走進高校的視野,真正走向大眾,在當下煥發新的生機。
參考文獻:
[1] 克里斯多佛·詹姆士(美).美國攝影圖片制作工藝專業教程[M].陸加佳,譯.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102.
[2] 本·雅明.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第2版)[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44.
[3] 樊傳果,楊木生.校園文化創意產品:大學品牌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J].傳媒,2015(24):64-66.
[4] 李安琪.淺析高校校園文化創意產品現狀與應用模式[J].藝術教育,2019(07):252-253.
[5] 王丹麥.藍曬印像法:攝影史上最溫馨浪漫的詩[J].藝術科技,2014,27(01):268+271.
[6] 吳金義,張珂,王翠翠,鄭建楠.藍曬法——傳統手工印相工藝的創作探索[J].大眾文藝,2017(07):180.
[7] 向謙.傳統藍曬技法在文化創意設計中的活化[D].中國美術學院,2017.
[8] 朱蕊.古典攝影工藝價值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8.
作者簡介:孫鳳旭(1998—),男,黑龍江克山人,四川農業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廣告學專業2017級本科生。
梁媛,女,四川農業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數字媒體藝術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