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俏 張笑甜
摘 要:城市雕塑是一個城市精神文化的縮影,也是城市文明發展過程的記錄。在城市化建設進程中,物質層面的經濟建設是必不可少的,而城市中的精神文明建設亦十分重要,城市雕塑就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現代城市建設中,許多城市為追求經濟發展而忽視了對自身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城市規劃中的雕塑設計千篇一律,既不能與城市總體風貌相協調,又無法體現出城市的文化特色,失去了城市的靈魂內核。因此,加強區域文化在城市雕塑發展和規劃中表達與運用的研究,對促進城市形象塑造、提升城市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城市雕塑;區域文化;城市文化
1 城市雕塑基本概述
城市雕塑體現的是一個城市的文化,是一種抽象文化的符號化。具體而言,城市范圍內公園、廣場、景點等所有公共場所中的雕塑都是城市雕塑,其直接效果就是提升了城市的美觀度,給城市居民營造出更好的居住環境。而進一步對城市雕塑進行挖掘與細分,又可以將城市雕塑按照功能、題材等劃分成不同類型。主題性城市雕塑、紀念性城市雕塑、裝飾性城市雕塑等分類體現的是雕塑的功能性,而文化、生活與自然等各種題材的設計又進一步豐富了城市雕塑的形式。
作為城市總體建設規劃的一部分,城市雕塑在城市中有其獨特的作用。一方面,城市雕塑是建筑與藝術相結合的產物,其本身具有較強的審美性,能夠豐富城市景觀,并給人們帶去美的享受。另一方面,城市雕塑還具有一定的文化屬性,能夠起到傳承城市文明的作用。但由于各城市在自身建設規劃中對城市雕塑的認識存在差異,導致并非所有城市雕塑都能夠充分彰顯出一個城市的文化。另外,城市雕塑作為城市景觀的一部分,其本身還具有公共屬性與空間特點,起著與城市整體環境相互協調的作用,能夠對城市總體景觀設計、城市風貌塑造以及環境改善起到促進作用。
2 區域文化的特征及其在城市雕塑發展與規劃方面的作用
區域文化是一個區域范圍內人文、歷史、自然以及發展情況的綜合,是區別于其他區域的最本質特征。我國幅員遼闊,且擁有悠久的歷史,國內各城市在長期發展中都形成了自己獨有的文化特色。如自然地理情況不同造就的獨特風土人情、在與自然抗爭中凝聚出的區域精神、社會發展中形成的歷史文化以及區域交流中產生的文化融合,都是一個區域內各種要素組合下所產生的獨一無二的文化內核。即使在同一城市,其不同區域內的文化也會存在較大差異,如方言、服飾、飲食、習俗,都代表著該區域的特色。現代社會,區域間的交流愈發頻繁,這加劇了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如城鄉一體化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區域文化桎梏,并融合誕生出許多新的區域文化。在此形勢下,區域發展要想重新打造自身文化理念,找到自身靈魂所在,就必須對區域文化進行重新審視和發現。
作為區域文化的象征,城市雕塑是文化的具象化與符號化。長期以來,一個個經典的城市雕塑對外訴說著城市的故事,點起了城市文明的“長明燈”,如青島的城市雕塑“五月的風”、美國紐約的“自由女神像”都是此類。而在當前文化大融合、大發展的新常態下,城市雕塑要想更好地助推城市發展,就必須注重區域文化的研究與運用。
一方面,區域文化能夠使城市雕塑發展與規劃更加準確地反映出該區域的精神內核。由于現代文化的交流融合正使許多區域內的文化逐漸流失,區域內的精神文明受到沖擊與挑戰。因此,在城市雕塑發展與規劃中,我們要注重結合區域文化,可以使城市雕塑與區域文化建立起直接聯系,并形成心理反射,最終使區域文化以符號的形式長期駐留此地。另一方面,區域文化能夠使城市雕塑與區域建設整體風貌形成映襯,相得益彰。每個城市的規劃與建設都有其文化理念表達需求,所以每個城市都有其自己的建設風格。而區域文化正是這些風格的最真實寫照。因此,城市雕塑作為城市整體建設的一部分,其不能與區域文化相割裂,在區域文化的指導下,城市雕塑方能真正與城市整體建設融為一體,與周圍環境一起構成城市中最靚麗的風景線。
3 區域文化在城市雕塑發展和規劃中的表達和運用路徑
3.1 結合區域文化明確城市雕塑發展主題,確定規劃方向
任何一個城市中城市雕塑的發展都必須有自己的軌跡,不能隨意而為,如此方能在歷史長河中形成當地獨有的城市雕塑風格。在這一方面,城市雕塑發展就必須結合區域文化確定出自身發展主題,然后據此再確定出未來的規劃方向。例如,西安作為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其在歷史上就有著自己的獨特文化,且文化底蘊十分深厚,至今仍保留有大量的歷史文化遺產。因此,西安當地的文化就有著濃重的歷史氣息,無論是建筑還是工藝品,都留有漢唐時期的元素。在城市雕塑發展主題的確定過程中,西安就充分結合了自身的文化特性,在雕塑風格、材質等方面都融合了漢唐時期的文化元素,從而使之與西安本地的歷史文化建筑相互協調,融為一體,共同打造出今天西安獨特的城市風貌。由此可見,區域文化必須成為今天我國各城市內城市雕塑發展主題的確立依據,如此方能使城市雕塑在不同時期的建設中都始終保持文化與風格上的統一。進而形成城市自身獨有的特色,使人們在看到城市雕塑時就能感受到雕塑傳遞出的區域文化信息,并建立起城市雕塑與該城市形象之間的聯系,最終塑造出城市的專屬形象。
3.2 以區域文化指導城市雕塑規劃的整體布局
我們在規劃設計城市雕塑時往往會遇到許多現實問題,如地理位置、雕塑間的布局、對周圍環境的影響。而區域文化是一個區域人文、地理、自然、發展的綜合反映,所以在城市雕塑布局規劃時可以以區域文化為參考。一方面,城市必須對區域文化加強深入研究,從中挖掘出區域內的文化細節,如當前城市內經濟發展的方向、城市總體規劃的板塊布局、城市自然環境狀況、城市人文聚集地、城市生活圈與商圈以及城市文化遺址分布。然后,在不破壞城市原有總體規劃思路的前提下,盡可能將城市雕塑建設在能夠對各區域社會生活與經濟發展以及自然環境改善起到促進作用的位置。同時注意雕塑與周圍文化環境的相互協調與映襯。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區域文化研究勾勒出城市的文化脈絡,從城市歷史沿革過程中延續下來的總體城市格局入手,對城市雕塑進行整體布局。如區域內的地標性位置可以作為城市雕塑的建設點,而城市中人文底蘊較強,但缺少地標性建筑的位置同樣可以設計成建設點,如此就可以使城市雕塑形成對整個區域的覆蓋,使其背后所凝聚的精神文化滲透于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3.3 以區域文化完善城市雕塑規劃與設計細節
區域文化具有較強的綜合性與代表性,是一個區域方方面面細節的匯聚,所以其可以成為城市雕塑規劃與設計細節完善的有力依據。在城市雕塑規劃設計時,雕塑的外觀風格、運用的元素、使用的材料等都可以從區域文化中獲取。這種根植于區域文化的城市雕塑設計才能真正引起區域民眾的強烈共鳴,起到增強社會凝聚力與向心力的作用。例如,少數民族地區服飾、建筑、飾品等所反映出的文化符號,都可以成為城市雕塑設計的元素,從而使雕塑能夠具有典型的區域文化特色,迅速被公眾所接受。
4 結語
區域文化在城市雕塑發展與規劃中的表達與運用方面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這需要我們在城市雕塑發展與規劃中不斷加強對區域文化的深入研究與挖掘,從而使城市雕塑在提升民眾文化自信方面發揮出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 吳馨宇,田曉冬.城市雕塑構建場所精神的象征性表達[J].大眾文藝,2019(13):79-80.
[2] 傅一笑.城市雕塑與城市文化關系探究[J].美與時代(城市版),2019(05):67-68.
[3] 楊華.城市雕塑對城市文化的影響[J].大眾文藝,2018(18):91-92.
作者簡介:劉俏(1981—),女,江西蓮花人,本科,中級工藝美術師,副主任,江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南昌市美術家協會會員,研究方向:藝術設計,雕塑設計,城市雕塑管理。
張笑甜(1982—),女,吉林延邊人,碩士,中級工藝美術師,江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從事藝術設計、城市雕塑公共藝術設計與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