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人物畫作為中國畫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其發展與轉變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隨著20世紀初國門的打開,西方造型藝術與東方文化藝術發生了碰撞。寫實主義因此占有一定的歷史地位。后又經歷“85新潮美術運動”。在如今開放、多元化的社會背景下,水墨人物畫也得到了多元化的發展。其最主要的內容還是為了反映當下人們的生活與精神內涵。不同的筆墨語言形式服務于不同的藝術作品。本文結合不同的大師案例作品欣賞,分析當代水墨人物畫中水墨語言的多樣性。
關鍵詞:當代水墨;筆墨語言;人物畫;多樣性
第一,中國畫根基源遠流長。隨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中西文化的交流與碰撞使中國畫家開始重新思考繪畫藝術,人物畫領域也注入了除西方寫實主義畫派以外的其他新鮮血液。之后迎來具有跨越性的“85新潮美術運動”時期,部分藝術家就已經開始嘗試創作具有自我獨特性格、表現自我內心情感的作品,這一思想解放與新的潮流思想當年雖然受到了褒貶不一的評論,但是對于當代水墨藝術形式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
任何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都不會是千古不變的,其必將順應時代的需求產生、共存與發展。如今當代水墨畫成了21世紀中國畫的主旋律。
根據表現形式的不同,筆者將當代水墨人物畫大致分為三類。一是現實主義題材。倡導寫生,強調寫實,表現社會主義的現實性。通過大量的寫生,對對象素材的積累,創作可以直觀表達人民風采的繪畫作品,代表畫家有劉文西、袁汝波、陳鈺銘,李兆虬,任惠中等。二是都市水墨畫。都市水墨題材是當代水墨形式的主流,作者用自己富有情緒化的語言特點和獨特多樣的筆墨形式,直接地表現當代都市人的生活現狀和困惑,代表畫家有劉慶和、周京新、劉西潔、李孝萱等。三是新文人畫。在傳統文人畫的基礎上,依舊選用詩、書、畫、印相結合的傳統文人畫的圖是語言,利用程式化的筆墨語言,結合符號學的表現方法,在畫作中表達作者的人文內涵的作品,代表畫家有朱新建等。
第二,不同的藝術家都有代表自己獨特風格的一系列作品,但不是每一個藝術家都可以用同樣的筆墨語言畫出不同的題材作品。如果想表達歡快祥和的作品,淡雅輕快的線條、艷麗多姿的色彩是最適合的;如果想表現悲壯沉痛的話題,強烈沖擊力的畫面構成與繪畫語言要比前者適合得多。反之試想一下,不倫不類的作品怎能傳遞出正確的藝術思想呢?所以,優秀的藝術家能夠結合作品及時調整自己的筆墨語言,對畫面進行重新布局。
藝術具有一定的廣泛性與包容性。盧沉先生說過:“多元并進是水墨畫發展的最佳狀態,是符合藝術發展規律的必然趨勢,現在是多元化,將來必然還是多元化。”對于不同的藝術題材來說,運用不同的筆墨語言表達出來的作品效果是不同的。那么,什么樣的筆墨語言才是最好的呢?答案應該是“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周思聰、盧沉創作的《礦工圖》(圖1)不但結合自己扎實的造型基礎,黑色的視覺基調,關鍵找到了可以正確表達出礦工們生活的筆墨語言,將其運用于作品當中。畫面中,同樣是用線為主要繪畫語言,堅硬、干澀、粗放的線條錯落有序,虛實變化恰到好處,讓整幅畫在深沉黑暗的氣氛中具有畫面節奏感。渾厚扎實的視覺沖擊力和要表達的礦工們的形象完美結合,真實地反映出了所描繪對象的內心生活狀態。同時,利用冷抽象的空間分割法,濃重的筆墨語言特點,放大人物本質的夸張造型,更是對情感的宣泄與表達。這使整幅畫作具有豐富的內涵,且具有極強的生動性與真情實感。
任惠中先生的線描寫生就如同欣賞他的寫意人物畫一樣,人們會為他形象塑造的生動感與筆墨語言的出神入化而激動。在一次學術交流會上,任惠中先生明確表示,筆墨構成當中,畫面內容畫到位比畫準確本身更高級。我們不能拿同一方法畫套路。寫生要作品化,作品要寫生化,創作應有寫生的生動性,如代表作《盛典》《盛裝》等。以作品《盛裝》為例,雖然其繪畫作品的風格極具代表性,線性的速寫語言是其特點,但類似水彩的著色、大膽的色彩運用,突破了以往寫意人物畫黑白筆墨顏色的單一性,從而使畫面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盡管如此,他在面對不同的繪畫對象時,用筆也有不同。面對南方的溫柔女子,用筆線條纖細流暢,筆墨圓潤淡雅,但描繪北方高原地區女子時卻在臉部暈染上明顯多了一些變化。多層次的疊加用筆,更能體現出北方女孩的皮膚相貌因地域不同所呈現出的質感的差異性。
任惠中先生的畫面貌不求異而自異,氣象不求新而自新,格調不求高而自高,好像東坡作文,汨汨流來,行其所當行,止其所當止,讀在其思,妙在精微,顯示出一種大手筆、大氣魄、大境界的大家風范。
劉西潔先生作為“都市水墨”人物畫家的代表,從小在都市中長大的他,自然會將當下民生問題和人間的人情冷暖作為直接的描繪與關注對象,代表作《畢加索》、《齊白石》、《裸》系列等。
在古都西安長大的劉西潔先生從小接受了典型陜北文化的熏陶,大學在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畢業的他又受到了長江流域南方文化的滋養,從而使得他的繪畫創作具有一定的包容性與廣泛性,其中《畢加索》(圖4、圖5)是一個系列作品。“畢加索洗澡”“畢加索吃魚”兩幅畫,用輕松的筆墨語言再現了畢加索生活的真實場景。有趣的線條勾勒、略顯夸張的造型又給作品增添了許多的趣味性。可以從畫作當中看出他的畫不但具有傳統筆墨的繼承性,又有實驗水墨的構成性。對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加入了長安畫派古雅樸實、關注眾生的紀實風格和浙派潤秀明快、元氣淋漓的寫意精神,實為妙哉。
第三,“筆墨當隨時代”,形式的穩定是相對的,發展、變化是絕對的。當代中國水墨畫有很強的包容性,無論是表現形式上還是其題材創作當中都具有不同的個性。由此引發了某些新問題,如為了迎合市場需求而創作的無思想的商品畫,沒有正確的有利的結合,而是拿傳統繪畫玩新花樣,這種既不尊重傳統藝術又對水墨新形式的開創沒有半點意義的作品,只會讓人誤入歧途。繪畫創作是要有真情實感的,不同的筆墨語言傳達與反映不同的內心需求。不同的作者個性的差異,也決定了其思想情感的不同。表達創作不同題材的繪畫作品時,除了結合應有的筆墨語言之外,只有回歸本性的繪畫才能創作出作者內心的東西。
綜上所述,強調人們的內心世界,傳揚真善美是當代水墨人物畫的中心思想。不斷探索和發展水墨人物畫的新形式,應該繼承傳統文化的特點,以真情實感描繪對象,從熱愛本身出發才能創作出有血有肉的優秀作品。只有不斷探索學習,日積月累,才能在創作過程中把我們想要表達的東西更好地表達出來,才可以根據我們需要的不同繪畫效果和表達方式進行提煉,從而達到繪畫語言為我所用的目的。所以,勤奮與知識的儲備積累都是不可或缺的。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繪畫筆墨語言,找到正確的使用方法與內容,才是創作當代水墨人物畫的正確方向。
參考文獻:
[1] 賈德江.大匠之門·任惠中線描人物寫生集[M].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13.
[2] 張維.從“當代”和“水墨”兩個方向對當代水墨的思考[J].美術界,2017(11):10.
[3] 邵大箴.表達真情性——周思聰的繪畫語言[J].中國藝術,1995(01):59.
[4] 周思聰.歷史的啟示——關于《礦工圖》的創作構思[J].中國書畫,2010(02):56-59.
[5] 范治斌.水墨人物畫的現(當)代性問題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3.
[6] 楊宇全.發纖秾于簡古,寄至味于淡泊——寫意劉西潔[DB/OL].《卓信藝術家·劉西潔》卓信藝術空間官方微信,2015-03-14.
作者簡介:薛雅慧(1990—),女,河南安陽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畫寫意人物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