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紅梅
[摘? ? ? ? ? ?要]?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屬于高職院校一門公共必修課程,其課程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和計算機思維能力,在當今飛速發展的信息時代,計算機在生活及工作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學生掌握計算機技術對日后學習、工作都會帶來很大的幫助,因此教師應根據國家對高職院校人才的培養目標積極探究有效的教學策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關? ? 鍵? ?詞]? 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策略;高職院校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0-0094-02
職業教育在培養目標上區別于普通教育,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為就業服務的,走“產學研”相結合的發展道路,職業教育分為初等、中等及高等職業學校教育,高職屬于高等職業教育,其主要目標是培養一批高技術技能人才,而計算機的應用已遍及各行各業,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應用技能已經成為入行的基礎要求,因此很多企業在招聘要求上會明確提出需要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應用技能,計算機已經不僅僅是計算機專業領域內人員所必須具備的技能,它已經成為各行各業工作的載體,而計算機技術是不斷變化與發展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計算機的教學中應不局限于教會學生簡單的書本上所講述的技能,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探究能力及創新能力,為學生提供日后持續學習與技能提高的知識儲備。
一、構建基礎階段——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即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只有主導角色的教師與主體角色的學生關系和諧,才能使教學活動順利開展,同時,良好的師生關系對提高教學雙邊活動效率與質量有促進作用,這在高職院校體現得更為明顯,首先,高職院校學生學習基礎薄弱,學習成就感低,學習目標不明確,導致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缺乏主動性,因此如果師生關系融洽,學生會產生光環效應,因為與教師關系融洽,喜歡教師,而喜歡教師所上的課程,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很大的幫助。其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屬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注重操作技能培養,學習內容缺乏趣味性,因此在此環境下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能夠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需要教師嚴格規范自己的行為,提高自我的職業素養,應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要熱愛學生,對學生一視同仁。高職學生在入校以前,因為成績靠后,可能屬于教師遺忘的那部分學生,所以這些學生更渴望得到教師的關愛,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做到對成績優秀的學生與成績靠后的學生一視同仁,會給這些落后的學生在心理上很大的正向幫助,對職業學生可以適當多運用正強化的措施來激勵他們參與學習,多發現這些學生的優點和特長,細心觀察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對他們的細微進步也要給予肯定和表揚,這樣會不斷地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提高學習的成就感。
其次,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就要求教師包容和理解學生,學生在高職階段處于青春期,也是成長的敏感期,這個階段的孩子有了獨立自主的欲望,有強烈的求知欲和自尊心,希望被尊重和理解,教師在教學中應轉變教學觀念,善用民主式的教學態度,不僅做學生的知識導師,也要做學生的心理朋友,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例如制作課堂教學規則過程中,可以要求學生參與,體現民主,這樣制定的教學規則學生會更愿意執行,同時這階段的孩子處于叛逆期,如果在課堂上遇到學生叛逆、不聽話、不配合、不溝通時,教師不能因此而否認學生,當眾批評學生,而要做到理解學生,這是學生生理成熟、認知能力提高、成長的一種表現,教師充分尊重和理解學生,會讓學生在心理上認同教師,也會贏得學生的尊重和愛戴。
二、知識獲取階段——善用啟發及探究型教學方法
啟發與探究教學方法是指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自主探究問題的答案及解決問題的方法。傳統的教學課堂主要運用的教學手段是講授法,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處于被動的接受狀態,而高職學生本身學習積極性欠缺,因此單純的講授教學法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鑒于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內容實操性強的特點,教學中采用啟發與探究的教學法更能讓學生參與課堂、深入課堂,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啟發式教學法是根據教學內容、目的及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啟發誘導的方式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使學生在學習過程由被動變主動,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成就感,增強自信。
其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啟發誘導的方式學習知識,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并不是通過教師單一方向的傳輸,而是通過自己對知識的理解與思考、辯證與消化,對知識的理解會更深入、更全面。同時知識經過學生自己的理解,會產生知識碰撞,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再尋找解決方案,整個過程都由學生自己完成,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
最后,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屬于基礎性課程,通過對本門課程的學習,會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的基礎操作,為日后學習計算機領域內其他操作打下良好基礎,這也表明學生學習這門課程不僅要求掌握其操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掌握其學習方法,這樣就能通過知識遷移獨立完成其他相關課程的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啟發探究教學法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知識運用階段——活用任務驅動教學法
任務驅動法是指在教學活動中,以任務為學習主線,教師給出完成任務的思路、方法、操作和結果,然后引導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的教學方法。
高職學生普遍學習主動性不高,學習目標不明確,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更依賴于教師設定目標,同時要求教學目標能引起學生的學習共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更好地讓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而任務驅動教學法就是在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合適的任務單,提出完成任務所需掌握的知識以及完成任務的解決方案,學生在任務驅動下,根據教師提示,進行自主探究,教師適時提供學習幫助,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師生協作完成教學目標,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能更好地體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目標,其要求如下:
首先,任務的難度應適中,根據蘇聯教育家維果茨基提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他認為學生的發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學生現有的水平,指獨立活動時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另一種是學生可能的發展水平,也就是通過教學所獲得的潛力。而最近發展區就是指這兩者之間的差異,因此在教學中設定的任務難度過小,學生會認為任務太簡單,沒有挑戰性而缺乏學習興趣;任務過難,學生則認為難度太大,根本無法完成,也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任務難度適中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其潛能,超越其最近發展區有明顯的效果。
其次,任務應取之生活,實踐表明,學生對來源生活的實例更為感興趣,因為學生會認為這個知識比較實用,學習后能用于日常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因取之生活,所以任務更為直觀,更易讓學生理解。如我們在講解文字處理軟件Word中表格創建與編輯時,傳統課堂的教學法是先講解表格創建的方法,再講解表格編輯的操作方法,包括表格選定、表格的修改、表格的美化等,這種教學法對自主學習性強的學生而言通過學習會掌握表格的創建與編輯操作,但是知識點是零散的,不一定能融會貫通,而對自主學習性不強的學生,因為知識點枯燥乏味,不易理解和掌握,學習效果就會不太理想,而采用任務驅動的方式來進行授課,首先,會選取任務案例,如選取簡歷制作為教學主線案例,明確了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學生也因此知道,學習這個單元自己會制作出適合自己的簡歷,而且學生都了解畢業求職過程中制作簡歷是非常必要的,掌握這項技能對自己非常有價值,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后面的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其次,我們分析簡歷制作所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分步講解,直到完成簡歷的制作,整個教學會邏輯清晰、目標明確、環環相扣,學生也因此在任務完成中掌握了書本所需要的整體內容,將知識更好地運用于實踐。
參考文獻:
[1]吳雅琴.班級管理之差異教學推動全體學生發展[J].好家長,2018(12).
[2]韓璐璐.對教學活動中教與學辯證關系的模型探索[J].教育現代化,2019(2).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