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琪 錢可敦
摘 要:白鷺洲公園是一處具有豐厚歷史文化底蘊、豐富自然植物景觀的公園。園內水面開闊、橋梁眾多、植物資源豐富,其獨特的植物群落搭配帶來了可觀的生態效益。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人們對園林的需求已經從單純的游憩和觀賞,發展到改善生態環境、維持生態平衡、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更高要求。本文通過分析白鷺洲公園的物種豐富程度以及群落的結構特點,總結其植物造景的優缺點,得出結論。
關鍵詞:白鷺洲公園;植物造景群落;分析與建議
1 公園概況
南京,古稱金陵、建康,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屬亞熱濕潤氣候,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為中國“三大火爐”之一。該氣候類型下,南京地區植物種類眾多,常綠落葉喬木、色葉植物、草本花卉種類齊全,屬于中國現代植物資源豐富、植物種類繁多的地區。
白鷺洲公園位于南京市秦淮區武定門北側,東靠明城墻,西接石壩街,南臨長樂路,北止長白街。總面積約15公頃,水面占1/4,綠地率達71.5%,是南京城南片區最大的公園。
作為夫子廟秦淮風景帶的重要組成部分,白鷺洲清靜幽雅的水面、回環曲折的廊橋以及蔥蘢蒼翠的綠植,使之成為一處極具自然格調的人文公園、一處有別于繁華鬧市的怡人之地。
白鷺洲公園可以說是生態學、植物學與美學的融合。園內植物種類豐富,山坡、平地、河畔、橋邊以及圍墻邊均種植著具有不同形態、不同習性、不同季相特點的喬木、灌木以及草本花卉等。林木郁閉度大,水生植物多,一入園便可感受到一絲涼意。沿橋繞園一圈,幾乎感受不到陽光直射。即使一些林木郁閉度小的地區也因為眾多植物與河水,增加了空氣濕度,降低了溫度,形成局部小氣候,生態效果很好。
本文選擇園內4處不同地理環境的典型樣地進行調研,分別是公園北部湘蘭苑東側綠地、入口游船碼頭西南側綠地、西南部御龍池池邊綠地、節義清廉碑東側綠地。調研內容主要包括樣方面積,樣地主要種植的植物類型與數量。
2 植物造景意義
植物造景即應用喬木、灌木及草本植物為題材來創作景觀,充分發揮植物本身形體、線條、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麗動人的畫面供人們欣賞。園林植物配置即按植物的生態習性和園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園林中各種植物,以發揮他們的園林功能和觀賞特性。植物的高度、形態、顏色均產生不同的景觀效果,喬灌草搭配可形成開敞、半開敞、私密、覆蓋空間,給人帶來不一樣的視覺與心理體驗。
植物是有生命的,是活潑的園林要素,園林中其他沒有生命的要素都因植物而鮮活。植物的形態、顏色多變,同一植物在不同的生長時期以及自然條件下,都有著不同的形態。溫度、光照、土壤等環境因子是影響植物生長發育的直接因素,不同地域有著不同的環境,生長著不同類型的植物,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植物景觀風貌。
2.1 美化環境
不同的植物種類創造多樣的景觀搭配,不同的景觀搭配產生不一樣的視覺效果。喬灌木有孤植、群植形式,花卉的花壇、花境形式多樣。植物與園內的建筑、亭廊軟硬結合,與園內水體虛實結合,營造出別樣的意境美。
2.2 陶冶情操
在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今天,一個宜人的園林環境給人帶來精神的享受,讓更多的人感受到自然美,增強對自然美的感悟,不斷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與生活質量。
2.3 改善環境
城市公園綠地被稱為“城市之肺”,具有調節溫度、凈化空氣、凈化土壤、保持水土、涵養水源、降低噪聲等良好的生態效益。在城市“熱島效應”日益嚴重的今天,城市綠地對“熱島效應”的緩解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對“海綿城市”的建設也起著非同小可的作用。
3 使用人群分析
園內主要使用人群為老人,園內亦有組團來游玩、做活動的青少年以及幼兒園的小朋友。考慮到使用人群,園內設施等都必須有極強的安全性,植物種植搭配也不例外,安全性是首要考慮問題。
4 調研樣地植物造景群落分析
4.1 湘蘭苑東側綠地
4.1.1 簡介
該樣地位于公園西北部,處于玩月橋與映月橋之間,面積約600平方米。該樣地共有喬木7種,分別是香樟、枳椇、蠟梅、桂花、雞爪槭、無患子與女貞;灌木5種:海桐花、金鐘花、南天竹、珊瑚樹及八角金盤;草本植物5種:沿階草、芭蕉、一串紅、萬壽菊以及碧冬茄。喬、灌、草比例較均衡。
4.1.2 植物造景分析
該地喬、灌、草種類都很豐富,喬木層的桂花與香樟豐富度明顯大于其他喬木,占據優勢;灌木層中南天竹與珊瑚樹豐富度較大;而草本植物中沿階草則遍布整個場地。
豎向層次豐富,既有上層喬木香樟、無患子,又有中喬木桂花、女貞等叢植或稀疏點綴在林下。中喬之下是海桐花、南天竹等灌木,最下層便是一串紅、萬壽菊等草本花卉。
季相變化豐富,常綠植物有香樟、桂花、珊瑚樹、海桐花以及南天竹,它們的大量分布使該地一年四季均可見綠色。除此以外,春季可見海桐花、金鐘花黃白相間;秋季桂花飄香,紅色一串紅、黃色萬壽菊與紫色碧冬茄形成花浪;冬季蠟梅散發濃郁的花香。
場地植物造景的不足是:沿階草管理不當,已大面積枯黃;大喬木種植雜亂,香樟與枳椇間隔太近導致樹冠窄、樹形不美觀。
4.2 入口綠地
4.2.1 簡介
該樣地位于公園南門入口區,游船碼頭西南側,面積占500平方米左右。該區喬木有7種:銀杏、棕櫚、山茱萸、女貞、桂花、水杉、蒲葵;灌木6種,分別為黃楊、紅花檵木、紅葉石楠、南天竹、小葉女貞以及齒葉冬青;草本4種:沿階草、紫茉莉、馬齒莧、萬年青。
4.2.2 植物造景分析
該地喬木層水杉豐富度明顯較高,其次是桂花;灌木各種類豐富度差別不大;草本中仍然是沿階草作為場地的基礎地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