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濤

【摘 要】目的:分析他汀類藥物防治冠心病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選取從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于我院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案分成常規腸溶阿司匹林治療的對照組(n=60),與他汀類藥物治療的觀察組(n=60),比較兩組患者冠心病治療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在治療之后體內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血清總膽固醇都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的顯效治療50例,有效治療8例,無效治療2例,總有效率為96.67%;對照組患者顯效治療48例,有效治療5例,無效治療7例,總有效率為88.33%,兩組進行對比,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顯著大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他汀類藥物防治冠心病的臨床應用效果理想,可以有效調節患者體內血脂指標,安全可靠,值得推廣。
【關鍵詞】他汀類藥物;冠心病;臨床應用
在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進程中,我國冠心病患者數量逐步增加,若沒有及時的預防與治療,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與生命健康。在臨川醫學中,他汀類藥物作為冠心病防治效果比較顯著的藥物,能夠顯著改善機體內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等成分[1],在水解的作用下,可以有效的控制膽固醇合成,自身沒有活性,然而可以起到防治冠心病的作用。為了分析他汀類藥物防治冠心病的臨床應用效果,選取從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于我院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開展相關臨床研究,現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從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于我院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案分成常規腸溶阿司匹林治療的對照組(n=60),與他汀類藥物治療的觀察組(n=60)。其中觀察組男性30例,女性30例,年齡40-72歲,平均(55.14±2.33)歲。排除標準:合并肝腎功能障礙、合并心臟瓣膜病與先天性心臟病、合并急性感染與免疫性疾病、合并血液系統疾病。對照組男性20例,女性40例,年齡45-73歲,平均(58.21±3.22)歲。兩組患者在年齡、合并癥以及性別等一般治療沒有統計學差異,可比較(p>0.05),并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進行常規治療,以腸溶阿司匹林為主,使用方式:口服,且指導患者在進餐之后伴隨溫水服用,不可以空腹服用藥物,最好是睡前服用。每日的藥物劑量控制在100mg之內,將一個月記作一個療程,兩個療程結束。腸溶阿司匹林可以降低機體內血小板的聚集,為一種硝酸酯類的藥物,存在活血化瘀以及擴張血管的功效[2]。
給予觀察組患者進行他汀類藥物治療,以阿托伐他汀為主,指導患者每日服用一次,且一次的劑量為10mg[3],一個月記作一個療程,直到兩個療程結束。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血脂指標檢查情況,包括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血清總膽固醇的變化;統計兩組患者冠心病的治療效果,療效標準:治療之后患者心絞痛的發作頻率和癥狀持續時間得到一定控制,和治療之前進行對比降低程度大于80%[4],硝酸甘油劑量降低程度大于80%,心電圖檢查顯示缺血癥狀消除,將此記作顯效情況;治療之后患者心絞痛發作頻率和癥狀持續時間與治療之間進行對比,降低程度在50%-80%,硝酸甘油劑量降低在50%-80%,在心電圖檢查顯示缺血癥狀得以改善,將此記作有效情況[5]。隨訪患者半年,統計患者癥狀變化和身心健康的恢復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軟件,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值檢驗。計數資料則用(%)表示,采用X2值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血脂指標變化情況
觀察組患者甘油三酯數值為(1.97±0.38)mmol/L、低密度脂蛋白數值為(3.26±0.58)mmol/L、血清總膽固醇數值為(5.11±0.66)mmol/L,對照組組患者甘油三酯數值為(1.45±0.33)mmol/L、低密度脂蛋白數值為(2.51±0.44)mmol/L、血清總膽固醇數值為(4.03±0.63)mmol/L觀察組患者在治療之后體內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血清總膽固醇都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如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情況
觀察組患者的顯效治療50例,有效治療8例,無效治療2例,總有效率為96.67%;對照組患者顯效治療48例,有效治療5例,無效治療7例,總有效率為88.33%,兩組進行對比,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顯著大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冠心病為臨床醫學的常見心血管疾病,發病機制因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所致,患者的體制類代謝出現紊亂情況,動脈內膜中呈現脂類的積聚,進而產生白色斑塊。然而因為斑塊長期在積聚,引起患者自身的動脈堵塞,降低血液的流通性[6],以致于患者體內血液無法正常化的給心臟供血,導致病變的出現。目前冠心病的預防和治療方式以藥物控制為主,所以在選擇藥物上要格外注意。他汀類藥物針對心血管患者來講不可或缺,用來調節患者血脂,控制炎癥的蔓延,保護患者神經,減小膽固醇含量,控制斑塊的生長。此種藥物的抗炎效果比較顯著,疏通患者自身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在調整血管舒張情況的過程中阻止血小板的聚集,而男性與女性之間的血藥濃度會存在一定差異,所以要按照性別的特征進行用藥說明。
他汀類藥物針對心肌缺血存在預防和緩解的功效。心肌缺血作為冠心病出現的重點因素,較大的粥樣斑塊會引起患者冠狀動脈管腔出現狹窄的現象、或者冠狀動脈痙攣現象,引發血栓與心肌代謝異常,這些都是心肌缺血疾病出現的影響因素。冠心病的臨床預防與治療工作,首先應該降低斑塊破裂與血栓形成的幾率[7],且他汀類藥物給予斑塊穩定效果產生一定作用。如果患者降脂成效不夠明顯,一方面會降低斑塊中粥樣物質占據的實際比例,控制粥樣板塊的進展,還會幫助血管內皮功能得到恢復,以免患者泡沫細胞產生與擴展,確保纖維帽的穩定性。總之他汀類藥物不只是可以促使粥樣板塊固定化,還可以直接消除患者體內的炎癥,改善機體內血小板和凝血系統的功能,以免出現血栓疾病。
本次研究中,為了分析他汀類藥物防治冠心病的臨床應用效果,選取從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于我院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案分成常規腸溶阿司匹林治療的對照組(n=60),與他汀類藥物治療的觀察組(n=60),比較兩組患者冠心病治療情況。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在治療之后體內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血清總膽固醇都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的顯效治療50例,有效治療8例,無效治療2例,總有效率為96.67%;對照組患者顯效治療48例,有效治療5例,無效治療7例,總有效率為88.33%,兩組進行對比,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顯著大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因此,他汀類藥物防治冠心病的臨床應用效果理想,能夠起到預防與治療冠心病的功效,可以大范圍的醫學領域內宣傳和使用。
參考文獻
[1]郭鳳賢.冠心病整體防治中他汀類藥物的重要地位[J].中國處方藥,2017(1):15-16.
[2]張江利.他汀類藥物聯合心血管藥物在冠心病治療及預防中的應用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8(9):87-88.
[3]李建香,郭曉暉.他汀類藥物對門診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防治效果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6(27):36-37.
[4]張傳西,厲菁,張宇,等.他汀類藥物用于冠心病二級預防的效果分析[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9,26(02):47.
[5]于淼,徐磊.應用他汀類聯合心血管藥物治療冠心病的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7(4).
[6]葉艷.他汀類藥物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7(27).
[7]曾國彬,楊葳.兩種他汀類藥物治療早發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療效比較[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