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環 張麗娜 谷青 孫新卿



[摘? ? ? ? ? ?要]? 高等職業院校合理的專業設置能為地方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提供相匹配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因此,依托地方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布局,構建和優化高等職業院校的專業結構就顯得尤其重要。從河南省高等職業院校專業設置現狀、畢業生就業情況、河南省產業結構調整趨勢出發,探索高等職業院校專業設置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優化和調整的對策建議。
[關? ? 鍵? ?詞]? 區域經濟;專業結構;優化與預警
[中圖分類號]? G710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9-0012-03
一、河南省高等職業院校專業設置現狀
河南省目前有高等職業院校83所,專業布點前30和后30的專業布點數見下圖:
目前,全國共有高職專業770個(包含2015年版高職專業目錄內專業以及2016年以來累計增補的22個專業),河南省已設置高職專業458個,暫未設置專科專業主要有(已剔除如藏醫、船舶、港口等區域特色太強的個別專業):
二、河南省區域經濟現狀
河南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發源地,是我國經濟大省和農業大省,由于歷史上大部分的土地在黃河以南故稱為河南。鄭州商品交易所是全國首家期貨交易中心,鄭州航空港是國家唯一一個航空港經濟試驗區,以河南為主體的中原城市群發展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第四增長極。
2017年河南省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7.8%達到44988.16億元,增長速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分別增長4.3%、7.3%和9.2%,各產業生產形勢良好并呈穩步上升趨勢。從就業方面來看,就業面不斷增加,就業率和在再就業比例得到提升,就業形勢較好。
河南省緊緊圍繞實施三大國家戰略規劃,在《河南省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明確指出,今后五年著力推進“一個載體、四個體系、六大基礎”,在實現現代農業大省、先進制造業大省、網絡經濟大省高成長服務大省等方面就優勢主導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傳統產業轉型發展等方面指出了發展重點,歸納總結如下圖:
戰略性新興產業代表著一個國家或者一個地區在一段時期內的科技創新方向,其對社會經濟發展具有一定的戰略作用,對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具有一定的推進作用。
三、河南省高等職業院校專業設置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重學歷輕職業的傳統觀念制約著高等職業院校的專業設置和自身發展
我國傳統的教育觀念使得學生和學生家長更加看重高等院校中本科院校的申報和學習,在報考和選擇專業時也更加傾向于“面子上”的專業,而對高等職業院校的認識還存在著一定的誤解,甚至對高等職業院校的專業不關注也不了解,從而使高等職業院校在專業設置時難免會考慮學校的效益而忽略區域經濟的需求,專業建設急功近利,專業發展缺乏整體規劃,這種傳統的觀念無疑從根本上制約著該類院校的專業設置和長遠發展。
(二)高等職業院校的專業設置與河南省的經濟結構匹配度不高
根據我們對河南省高等職業院校的調查情況看,高等職業院校專業設置對河南省三大產業貢獻情況不容樂觀。從2018年《河南經濟發展藍皮書》中可以看出,2017年河南省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比上年增長分別是4.3%、7.3%、9.2%,高等職業院校專業設置與河南省產業結構的匹配度不高,這樣勢必造成人才浪費和技能專業人才一人難求的局面。
(三)普通高等院校和高等職業院校在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上存在模糊不清的現象
普通高等院校在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上更注重理論知識,而高等職業院校著重培養技能型人才。在高等院校中尤其是應用型普通高校在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上在強調厚基礎的同時也越來越注重和強調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這無疑使高等職業院校的技能培養不能有更好的體現,雖然本科院校稱為學科-專業,高等職業院校成為專業群,但其專業設置和培養的實質沒有明顯的差別。
(四)專業設置存在一窩蜂現象和趨同現象
高等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和人才定位模糊,實驗實訓建設、課程體系、教材建設滯后,教學改革力度不夠、教學質量不能保證;部分專業穩定性差,有時傳統老專業不能及時改造和調整,沒有將主動服務地方經濟作為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第一要務。
四、河南省高等職業教育專業結構優化對策及建議
(一)高等職業院校要轉變傳統觀念,保持培養特色
高等職業院校在專業設置上要區別于普通的高等教育,立足服務區域經濟,保持培養技能人才特色,發揮高等職業教育畢業生的職業能力優勢。
(二)高等職業院校在專業設置和專業調整前要進行大量的科學調研,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與區域經濟結構和產業發展的匹配度
高等職業院校在專業設置上要充分考慮區域經濟的發展需求,建立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結合本區域產業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積極跟蹤勞動力市場,依照區域經濟產業結構和發展來設置專業、改造和調整專業并不斷拓寬專業方向,做好與企業的人才對接,提高專業設置與區域經濟結構的匹配度,立足于區域、服務于區域。
(三)高等職業院校要提高專業建設質量,保證人才培養的適應度
高等職業院校在專業發展方面要做足長期發展規劃和應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對策,保持職業能力培養的特色,加大教學改革力度,深化課程體系、實踐、實訓體系與企業的融合度。使專業人才體現高等職業教育的綜合性、先進性和靈活性,為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培養有實際需求的高素質勞動者。
參考文獻:
[1]方光羅.高職院校專業設置的原則析探析[J].中國高教研究,2008(5).
[2]劉洪宇.推進高職院校教學創造的機制問題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08(5).
◎編輯 張 慧
①本文系2014年河南省高等教育研究與改革重點項目(項目編號:2014SJGLX044)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陳金環(1964—),女,漢族,教授、博士,中原工學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長,研究方向:計算數學、教育教學和管理。
張麗娜(1984—),女,漢族,河南杞縣人,碩士研究生,講師,中原工學院,研究方向:教育經濟與管理。
谷青(1986—),女,漢族,河南鄭州人,碩士研究生,英國杜倫大學(Durham University),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孫新卿(1964—),男,漢族,博士,教授、鄭州測繪學院黨委書記,研究方向:教育經濟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