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玲楠
[摘? ? ? ? ? ?要]? 產教融合是一種借助校企合作實現教育教學、素質提升、職業技能等要素相融合,將研究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新型辦學模式。簡要闡釋產教融合的內涵,分析高職學前美術教育在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設置與課程評價方面現存的主要問題,圍繞構建職業素質導向型課程體系、推進與產業銜接的課程群建設、強化課程教育與企業文化融合、加強教師團隊產業化素質培養四個層面,探討高職學前美術教育中深度產教融合的具體策略,以供參考。
[關? ? 鍵? ?詞]? 高職教育;學前美術;產教融合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9-0152-02
2019年2月《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發布為職業教育提供了全新的發展理念,以學生就業及產業發展為導向推進現有辦學體制與育人機制的改革,為產業與市場發展培育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在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中,美術課程的設置致力于培養學生形成基本美術素養,掌握美術常識、理論知識與創作技巧,進而在未來幼兒教育中提高幼兒的審美與創新能力,實現對幼兒人文素養的有效培育,推動高職教育培養的人才更好地滿足產業發展需求、指向市場需要。
一、產教融合的內涵
產教融合以促進社會生產、推動社會發展為根本目標,將職業院校的教育活動與社會企業的生產或服務活動相融合,是一種集教育教學、職業技能、素質提升、生產勞動等要素于一體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致力于將校企合作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借助應用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提高學生就業率、滿足企業人才需求,進而為區域經濟發展與產業建設貢獻力量[1]。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以3~6歲幼兒作為主要教育對象,處于該年齡段的學前兒童以形象思維占據主導地位,在此階段的美術課程對幼兒的感受、認知、審美、表達、想象等能力的培養發揮著關鍵作用,借助產教融合機制的建設推動高職學前美術教育與幼兒園教師崗位需求相結合,進一步深化學生的美術素養與職業教育實踐能力,為其職業生涯發展夯實基礎。
二、高職學前美術教育現存主要問題分析
(一)課程目標不均衡
通常課程目標的設置應與教育價值相對接,學前美術教育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基本美術知識技能與審美鑒賞能力培養方面,要求學生能夠掌握完備的幼兒美術教育能力。然而當前高職院校在美術課程目標設置上呈現出失衡狀態,無法實現專業性、職業性的協調統一,往往側重于強化對學生理論知識與藝術技能的培養,卻忽視了以美德修養、鑒賞能力為代表的人文素養的培育,且課程目標未能依據學生的階段性學習特征進行動態層次劃分,在課程目標的設置上缺乏發展性,難以實現對學生藝術欣賞品位、價值觀念的動態培養。
(二)課程內容單一性
學前美術教育課程創設的目標是滿足幼兒美術教學需求,在課程內容設置上主張實現專業性與實用性的融合。然而當前學前美術教育在課程內容設置上主要集中在繪畫、手工、教具制作等方面,側重于強化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弱化了審美鑒賞與美術教學能力等方面的內容,導致課程內容的實用性遭到削弱。同時,學前美術教育在課程內容安排上缺乏動態更新,課程體系呈現為靜態化、固定性的特征,各課程項目的內容彼此間保持獨立、缺乏密切聯系與跨學科屬性,使美術課程的教育價值難以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三)課程設置缺乏創新
從課程標準方面入手,部分高職院校未能結合教育改革要求與課程標準進行教學形式的創新,在師資力量建設、基礎設備改造更新、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呈現出較大的差異,難以圍繞統一課程標準指導課程建設。在課程比例設置方面,理論與實踐課程占比不均衡,實踐內容在繪畫、手工等課程中占比超過80%,美術作品欣賞等課程的課時被大幅壓縮,導致其藝術價值與教育功用無法得到顯著發揮,且在社會實踐、實習實訓方面所安排的時長較短,部分學校缺乏完備的實訓基地、競賽資源與合作對象,造就了教學科研方面的漏洞與短板[2]。
(四)忽略課程評價作用
在課程評價的創設上,當前高職院校仍以課程效果與學生成績作為考核指標,忽視了學生在課程中發揮的主體性作用,在評價方式上側重于以知識、技能為主的量化評價,缺乏對學生創造力、獨立思考、審美情趣等素質的評價,且未將教師評價納入評價主體實施范圍中,課程評價缺乏有效反饋,導致教學評價的實際效用無法得到顯著發揮。
三、高職學前美術教育深度產教融合的具體策略
(一)構建職業素質導向型課程體系,推動課程實踐創新
在產教融合戰略的指導下,高職院校應當積極推動現有教學體系的創新,以職業素養作為核心導向構建新型課程體系,在強化學生理論基礎、藝術技能、審美鑒賞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對學生教學實踐能力的培養,為其未來職業生涯發展打下良好基礎。鑒于高職學前美術教育課程在人才培養目標上兼具專業性與職業性特點,因此在進行課程體系創新時也應當注重圍繞產業發展需求進行課程選擇與安排,實現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育。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三方面進行課程體系的創新設計。
1.專業基礎類課程,這類課程主要圍繞學生的理論基礎知識與專業技能開展教學,包含簡筆畫、設計與工藝等課程,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牢固的專業根基,憑借扎實的專業功底為其未來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2.文化類課程,這類課程主要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與文化底蘊,包含中外美術作品欣賞、幼兒美術教育等課程,通過強化文化與藝術間的關聯,引導學生在欣賞美術作品的過程中加深對理論基礎、創作技巧的鞏固記憶,從藝術設計中收獲靈感,培養成熟的審美思維與鑒賞能力,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掌握幼兒教育能力。
3.專業核心課程,這類課程緊緊圍繞職業素質為導向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與核心課程的開發,通過與行業、企業專家構建合作關系,實現課程體系與市場需求的有效接軌,借助校內模擬實踐、企業實訓、頂崗實習等形式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其職業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將以上三種課程有機結合,即可完成職業素質導向型課程體系的建設,真正實現理論與實踐、技能與人文、學習與教育的有機交融,依托產教融合實現課程實踐的創新。
(二)推進與產業銜接的課程群建設,強化與市場接軌
課程群主要選取1~2門核心課程作為基礎,配合3門以上的專業基礎課程或文化課程構建成一個課程群體,依照教育教學要求與人才培養目標進行課程群體內部層級的劃分,保障不同課程間互相關聯。在產教融合概念的指導下,著重依據市場需求與產業特色進行課程教學模式的創新,確保美術教育與產業需求之間做到緊密連接[3]。在此過程中需要高職院校教師采取以下兩方面舉措。
1.立足于市場需求與職業發展需求,依托產教融合戰略進行學前美術教育課程的創新,如可以在課程中引入幼兒園美術教育示范項目,引導學生自主完成幼兒美術教育課程的設計與實踐鍛煉,在此過程中考察學生的專業素養與職業能力,歸納總結出其薄弱點與問題所在,并將具有豐富經驗的幼兒園教師、教育專家等引入到課程群、教學計劃的設計中,確保其教育內容能夠密切迎合幼兒教育的現實需要,依據幼兒教育要求進行課程教育的動態調整。
2.打破傳統課程設置模式,以職業素養為核心進行教學內容、課程體系的重組與創新,如引入現代學徒制進行教學模式創新,利用校企融合資源推行工作本位學習模式,將不同年級段的學生按批次調配到不同幼兒園進行實習實踐,既有助于節約高職院校的教育成本、豐富學生的職業經驗,還能夠滿足幼兒園的崗位需求,提升其綜合效益。
(三)強化課程教育與企業文化融合,培養產業文化素質
在產教融合理念的指導下,高職院校除利用產業資源為學生搭建職業教育與實習實訓平臺外,還可以將產業文化引入到高職教育體系中,實現職業素養與產業文化的有效對接,依托產業文化為高職教育提供驅動力,實現產、學、研、用的一體化建設。《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中指出要“引導未來教師參與和研究基礎教育改革,主動建構知識,發展實踐能力”,在此可將這一要求引入到高職學前美術教育規劃中[4]。例如,“幼兒園環境創設”教學難點問題在于學生在面對空白狀態下的幼兒園教室或區角時感到無從下手,對此教師可依托任務教學法引導學生自由劃分成小組,各自分配幼兒園或實訓室的某一區角開展實戰訓練,要求每名學生在項目活動中運用理論知識、技能技巧與美術素養完成各自分配到的工作任務,在此過程中培養其更好地適應幼兒園教師崗位的工作要求,增強學生對幼兒園教育理念的認同感,達成產教融合的目標、實現對學生職業素養的有效培育。
(四)加強教師團隊產業化素質培養,打造“雙師型”人才
此外,在依托產教融合機制推動課程教育體系改革的基礎上,還應當強化對高職院校教師團隊的建設,培養具備產業化素質的核心教師團隊。例如完善教師培訓與職業教育機制,為教師提供培訓、講座與學習深造的機會;引入幼兒園園長、優秀教師與專家學者擔任導師,將幼兒園一線教育經驗與幼兒教育理念傳授給教師,強化職業教育與市場需求的有效接軌,貫徹產教融合的目標。同時,還可以引入企業訂單培養模式進行高職學前美術教育“雙師型”人才的培養,與對口幼兒園、教育機構等開展合作,簽訂人才培養協議、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基于工學結合為學生提供實踐基地、緩解其就業壓力,還能夠為幼兒園、教育機構培養具備高素養的職業人才,滿足其用工需求。此外,還應當針對教學評價模式進行創新,在專業課程考核的基礎上引入實踐考核、學生互評等模式,并將職業資格證考試內容納入到考核體系中,加強對學生理論基礎、美術技能、審美鑒賞等能力的考核,進一步提升課程考核的全面性與實效性,發揮產教融合戰略的現實功用。
總而言之,產教融合是推進職業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工程,與人才培養、產業發展間存在密切關聯,高職院校務必要認識到美術教育在學前教育專業中占據的重要地位,強化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之間的有效銜接,充分運用校企合作機制推動產學研的一體化建設,為產業建設、行業發展培養具備美術素養的應用型人才,更好地推動職業教育滿足職業發展需要。
參考文獻:
[1]周丹.服務地方經濟的產教融合課程設計表達教學改革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7(12):108-109.
[2]譚潔.后現代主義課程觀下的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類課程研究[D].廣州:廣東技術師范學院,2015.
[3]張晗,范從月.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與特點[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8,164(5):28-30.
[4]何桂云.當地民間藝術融入高職學前專業美術教育的原則:以羅山皮影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16,(10):70-71.
◎編輯 趙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