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萍
在小學的數學課堂里,錯誤每天都會出現,所謂“錯誤”就是在認知上產生的失誤,或者說是偏差,“錯誤”會伴隨學生一起成長,對這些錯誤加以有效利用,也可以使之成為一種教學資源。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應通過與學生一起“識別錯誤”“思考錯誤” “糾正錯誤”,讓學生形成更靈活的思維方式,掌握數學學習技巧。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對錯誤資源的利用現狀
(一)沒有正確對待錯誤的態度
在當前的小學數學課堂上,一些教師還是聞錯色變,更多的是追求課堂上對答如流的正確答案,對學生的錯誤回答避之不及。特別是在數學公開課堂上,總是想盡辦法讓學生減少出錯幾率,即使在遇到一些容易產生錯誤的典型題目的時候,教師也利用不同的高招,讓學生按照自己設計的答題模板,給出正確的答案,從根源上減少錯誤發生的可能性。
(二)教師在課堂上應對錯誤的靈活性不夠
小學教師在課堂上對錯誤的排斥,除了在觀念上根深蒂固的原因外,還有一部分是因為正確答案是唯一的,而錯誤答案有各種可能,面對唯一且熟悉的正確答案能夠得心應手,而面對突發的錯誤可能束手無策,所以,從專業的角度來說,也說明教師在數學教學課堂上對錯誤產生認知偏差,以致學生無法正確對待錯誤答案。尤其是處在小學十萬個為什么的階段,老師如果在課堂上的回答不能讓學生信服,甚至無法為學生解答的時候,這可能就與小學生眼里萬能的、權威的教師形象有所不符,一方面他們需要在學生面前樹立良好的形象,另一方面在課堂上遇到突發性難題時,教師需要巧妙地應對來維持形象。基于種種情況考慮,數學教師在課堂上面對學生出現的錯誤問題時,不會究根問底,而是單一指向性明確的教學學生什么是正確答案。這些慣性思維形成,就會蒙蔽小學生通過數學發現世界的眼睛,限制了他們的想象。
(三)家長和社會對錯誤的不理解
如今小學教師在教學課程中,面對的主體除了學生,還有相當一部分時間和精力需要面對家長,家長對孩子的關心程度一般與孩子的年齡成正比,對于小學階段,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家長對孩子在學校發生的一切都格外關注。因為教育觀念比較落后,家長對錯誤教育的觀念無法理解和認同,如果家長發現教師在課堂上實行錯誤教學方式,也會對教師的專業性提出質疑,因此這也成為了現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甚少出現錯誤資源的利用的另一個關鍵因素。
二、如何在小學課堂上對“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
(一)樹立對錯誤資源利用的正確觀念,提高數學課堂效率
無論是小學教師還是家長都應該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認可錯誤資源利用的教學模式,同時也讓學生從根源上正確看待錯誤問題的產生,對錯誤樹立正確的觀念,才是對錯誤資源有效利用的前提。隨著現在新課改革制度的實行,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錯誤才是正確的先導、成功的開始,通過對錯誤問題有效利用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理解,小學課堂上的錯誤是教學的有效資源和巨大財富,而如何讓小學數學課堂上的錯誤資源得到有效分析利用,其關鍵點在于教師,只有教師對錯誤加以正確的引導,重視學生錯誤問題的發生,并從中抓取到價值信息,才能充分利用學生的錯誤資源,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比如,在小學數學“認識分數”的學習中,老師讓學生給圓形涂上1/4的顏色,一名同學忘乎所以地涂了1/2,引發其他同學哄笑,這時老師便很巧妙地問學生“你怎么知道接下來的任務是涂1/2呢?”這樣的提問不僅緩解了學生的尷尬,同時還對學生錯誤答案加以引導,老師接著問“如果我讓你涂2/4?接下來怎么涂?”這位做錯題的學生回答“再涂1/4就可以了”,老師便可對他的這種解題行為進行贊揚,以此來增加學生的信心。
(二)通過對錯誤的正確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的數學課堂上,面對學生出現的錯誤,教師應該與學生一起,尋找錯誤產生的原因并幫助學生一起糾正錯誤,這樣對學生的求知欲也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大大地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以為小學生學好數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比如,教師在教學生認識不同形狀的物體時,首先教師需要提供相關事物,讓學生通過觀察和觸摸的方式感受不同的物體,并各抒己見,踴躍表達來描述各物體的形狀、大小及特征等,在初期學生的回答肯定五花八門,不能從專業的數學角度回答問題,但是這些答案也不能說完全錯誤,在學生回答完畢之后,教師通過對學生的觀察進行總結,讓學生對圖形有正確的認識,通過這種所謂錯誤資源的利用,不僅學習到了專業的數學知識,也提升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
(三)利用錯誤讓學生學會反思,完善數學知識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通過錯誤資源的出現,對課堂知識也起到很好的導入作用,不僅可以讓學生從中反思自己對知識的認知程度,還學會了真正思考,從錯誤中吸取正確的知識,這遠比從成就中吸取知識的效果更好,記憶更深刻。學生只有通過反思,才能更好地完善自己的數學知識,打開解題思路和方式,通過對正確答案和錯誤結果進行對比分析,更清楚地了解小學數學知識,加深理解,為以后數學的運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比如,在數學習題中,有這樣一道思考題:蒸一個饅頭需要花一分鐘的時間,那么同時蒸五個饅頭需要花多長時間呢?大部分學生第一反應便得出結果“五分鐘”,即一個饅頭需要一分鐘,五個饅頭需要蒸五分鐘,顯然,這樣慣性思維下產生的答案是錯誤的。這時,數學教師可以讓學生對這個錯誤答案進行分析,同學們經過分析發現五個饅頭同樣只需要花一分鐘就夠了,只要蒸饅頭的屜足夠容納五個饅頭。這樣,配合錯誤答案進行解析,讓學生能夠養成知錯能夠的好習慣。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需要有效利用錯誤資源,提高學生對小學數學知識的掌握,讓學生學會在錯誤中分析并找到正確答案,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思維開拓。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