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潔
初次接觸情境教學是拜讀了李吉林老師的《情境數學》這本書,之前一直在看各種關于教育的書籍,但是當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就被它的名字深深地吸引了——“情境數學”。數學課也能引入情境嗎?總覺得只有語文課和英語課才和情境有聯系,于是我帶著一連串的疑問讀了這本書。沒想到的是,李吉林老師是一名語文教師,她從語文教育出發,敏銳地發現“數學教學遠離孩子生活”這一教學弊端,她通過創設各種生動、具體的生活情境,拉近了教學和現實生活的距離。
作為情境教育試點校的一員,這讓我覺得自己的教學方法只不過是“蜻蜓點水”,沒有嚴格區分情境教學與情景教學,后來通過實踐才發現,情景教學是虛擬的一個片段,是假設的情境;而情境教學則是把學生帶入一個真實的情境中,它更真實,學生的感悟更深刻,能夠讓學生身臨其境。而大部分人總覺得數學往往給人以抽象、深奧的感覺,這使得大部分人與數學保持著遙遠的距離,許多數學方面的創新性沒有發揮出來。實際上我們都知道,數學來源于生活、更離不開生活,生活中的數學處處可見。當孩子們真切地感受到數學無時無刻不在他身邊時,這才是真實的數學教學,這樣才能讓孩子們更加喜愛數學。
于是借著學校開始推廣情境教學的活動,我也開始了一次又一次的探索和嘗試。首先想到的就是利用生活情境開展教學,因為它能更直觀地告訴學生數學是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的,因此我想到了在教學中列舉生活中的一些運用數學的實例,這樣學生就能很容易地理解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了。比如:在一年級“認識人民幣”的教學中,我想到了在教室里擺上各種各樣的學習用品,把教室布置成小商店進行角色扮演,學生通過買賣學習用品這一過程,不僅認識了人民幣,也懂得了為什么要學習數學,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又是什么;在三年級“小數的初步認識”的教學中,我在課前要求學生在購買學習用品時觀察商品的標價,在實際教學中,我又讓學生把他們收集到的標價展示出來,這樣就出現了一些數,從而引出課題“小數的初步認識”,而學生對小數的認識就由陌生轉變為熟悉,由抽象轉變為具體了;在五年級“找次品”的教學中,我帶上準備好的小正方體教具和做好的天平教具,通過創設讓孩子們用天平一次次稱重的情境,由易到難、化繁為簡,一步步引領學生在情境中探究問題,以境生情、以情啟智,鮮活地呈現了情境教學的課堂操作模式。
通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嘗試后我發現,在課堂中設置一段真實的情境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還能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于是我又開始了更大膽的設想:能不能在整堂課中體現情境教學呢?首先想到的就是引入故事的情境,因為在數學教學中,適時地給學生營造一個故事的情境,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這對于中低年級的學生來說的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尤其是低年級學生,他們對故事非常感興趣。于是在二年級“表內乘法的整理與復習”的課堂教學中,我引入了孩子們喜歡的《西游記》的故事,一開始就讓孩子們大致描述了這個故事,然后將乘法口訣與故事相結合,有效地幫助孩子們進一步復習乘法口訣,通過三徒弟一次又一次地闖關成功,最終從妖怪手里救出了師父,師徒大團圓。整節課下來,孩子們猶如看《西游記》的電視一般,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加深了對表內乘法知識的理解,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三年級“搭配”的課堂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學生熟悉的實際生活為情境,以班上一位同學一天的生活貫穿整節課的始終,將吃早餐—選擇衣服—拍照—文字游戲—為媽媽送祝福這些素材串聯起來,讓學生借助生活情境把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結合起來,在活動中通過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探索搭配的方法,體驗解決問題的多樣性,從而更深刻地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應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獲得數學學習的體驗,并適時地滲透了情感教育。這樣不但鞏固了所學的知識,而且聯系實際生活,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意義,進一步體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
通過不斷的探索和創新,我發現教師可以創設一個生動形象的故事情境,讓學生置身于故事情境中,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也可以創設實際生活情境,趣中質疑,疑中生思,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探究欲望。所以,情境可以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情境的創設也可以貫穿于一堂課的始終,其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有游戲的情境、問題的情境、設立疑點的情境、角色扮演的情境、音樂的情境、視頻的情境等等,創設情境不是目的,但沒有情境的創設,就很難激活學生的思維,這樣的一節課是空洞的、沒有靈魂的。通過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將繼續在數學課堂中引入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發現數學,使數學課堂在情境中繼續前行,給學生一個真實的世界,用愛的情懷引導他們去追求、去創造、去超越……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