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摘 要:在班級中要實現師生共同“享受心靈的蕩滌,享受最純真的教育”這一目標,需要一種氛圍,需要一種方式,這就是班集體中師生“過日子的方式”,即班級文化。班級文化的建設與營造,決定著師生相處的方式、溝通的方式、學習的方式、成長的方式等。因為積極的、濃厚的班級文化,學生的熱情飽滿了,思維活躍了,自信充足了,個性展現了,人文氣息濃厚了……一切欣欣然的樣子,這不就是真正的教育嗎?
關鍵詞:托起;點燃;缺憾;傾聽
王曜君老師指出“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讓學生享受適合自己的教育”;任為新老師主張“教師要關心孩子們關心的,看到孩子們看到的”。這些“導師”的話語,無不表達著最純粹、最真實、最質樸、最真切的教育思想。蹲下身來貼近孩子的心,讓孩子在人性化的班級文化中,提高幸福指數,使班級成為他們的樂園,這才是人的教育。為此,我努力從以下四個方面來挖掘班級文化內涵,促進學生健康全面地發展。
一、變“管制”為“托起”,讓班級文化知性可讀
“給孩子的機會越多,精彩的表現越多”。班主任要敢于把學生托起來,讓他們不斷地尋找自我目標,尋找自己的優勢,建立自信,與大家親近、合作。在班級建設中保證和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抑制對學生自主發展的制約,才能營造和諧、團結、民主的班級氛圍。作為班主任不要把目光總是放在學生的短處和不足上,而是善于利用他們的長處,提供發揮的空間。我們班有一個女孩,學習上不占優勢,可是她善于跳舞,于是在學校組織的大型活動中總給她機會,漸漸地,她越來越自信,敢于嘗試參加各種活動,當主持人,當小組長,這樣的轉化,讓她逐漸能靜下心來認真學習,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她身邊的伙伴越來越多,生活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同時教師在管理中把“關注兒童,關注每一個人”的教育理念滲透在班級的每一項活動中、每一個細節中,把孩子徹底解放了,解放他們的時間和空間,不是把學生總放在教室中,而是利用學校、班級能用的一切資源創建條件,把孩子“托”起來。如“拍照片”“主題月”“節日情”等活動,“榮譽申請、環保衛士星、走出教室”等評價機制,讓學生在一次次的參與、交流、展示、挑戰中不斷地發掘自我,遇見最美好的自己。
二、變“告訴”為“點燃”,讓班級文化和諧可融
沈啟正教授說:“你的手中是許許多多正在成長中的生命,每一個都如此不同,每一個都如此重要,都對未來充滿著憧憬和夢想。”陶行知“三顆糖的故事”更是印證了“點燃”讓教育變得溫暖與感動。反觀自己的班級管理,更多的教育方式是說教,告訴學生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應該怎樣做,沒有深入想過學生是否能接納,接受了沒有,接受的程度如何。把學生當“成人”去對待,自認為這樣苦口婆心,他們應該做好,可是我們解決的只是隨機性的事件和問題,而沒有關注到孩子的可持續性發展。有一天,我班上一位特別調皮的孩子下課急匆匆地走進我的辦公室,鄭重其事地說:“張老師,你說我身上還有哪些缺點,我力爭改正。”我大吃一驚,沒想到頑皮的他來跟我問這樣的問題,而平時看到我,唯恐避之不及。原來在上一周的班隊會中,我們進行綜合性學習,需要分小組進行調查訪問,我知道沒有小組愿意要他加入,我提前將“相關的內容”透露給他,讓他在全班面前顯露一手,因為提前做了準備,我也給他進行了詳細的指導,他的發揮讓他成為“香餑餑”,這樣,悄無聲息的“點燃”讓他有了反思與成長。
其實,越接近孩子的實際,你的決策越正確。在教育管理中,如果不斷有孩子跟在你的屁股后面追問,或下課時總會告訴你他的發現、見聞、可笑的事,還會不斷地指出你的“錯誤”,告訴你一個小秘密……我想你的學生已經被點燃了。
三、變“完善”為“缺憾”,讓班級文化人性溫情
“教師要允許學生在班級管理中有成長的軌跡,真實的東西總是有缺憾的。”有缺憾才會有所改進和進步。當我們在追求完美時,卻忽略了孩子們心理年齡,所以在課堂和管理中對孩子的要求較高,總認為“嚴格”應是教育的法則,越嚴才會讓學生更守規矩、才會使學生成長得更快,殊不知教師只有真正關注“學生的錯誤”才是根本,才會有學生成長的空間。可以從“學生發展、品德行為、心理發展、藝術素養”等各方面去考查學生,寬容理解他們的“成長軌跡”,變這些錯誤的資源為可利用資源,相信孩子離自己的目標會越來越近。“打架”可以變成一堂有意義的安全課,“吵架”可以變成辯論會,“破壞公共財產”可以變成一場有趣的修理體驗等,將消極變為積極,一切就變得有意思多了,班級中充滿著無法言說的人情味。
四、變“說教”為“傾聽”,讓班級文化理性可行
“最成功的管理者通常是最佳的傾聽者。”當教師把自己變成一個“傾聽者”著時,你會發現許多有趣的現象,你會更接近“地氣”——孩子們的世界。在學習生活中,讓他們參與其中,如建立“模擬法庭”,讓學生嘗試自主處理同學之間的矛盾、成立“心理咨詢室”,讓學生暢所欲言,通過訴說、發表、辯論等方式,排解、釋放心中的所思所想。各種“功能性小組”的設立,讓學生充分地“說與聽”,創設出和諧、真誠的溝通渠道,這一切讓孩子們有目標地發展,快樂地成長。
我想:班級文化一旦成型,就會形成一種場域,產生一種磁場,具有一種可以縱橫輻射的魅力,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編輯 李 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