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晗瑞
摘 要:我國教育家夏丏尊先生曾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對于一名教師來說,那如何才能得到學生的愛戴,被學生尊重呢?就此問題給出建議,希望教師用無私的愛去暖化每一位學生,關心他們的成長,寬容他們的不足,用言傳身教感染他們。
關鍵詞:愛戴;關心;寬容;了解
教師,普通而又神圣,單調(diào)卻又高尚的職業(yè)。讓多少青年才俊趨之如鶩,讓多少蕓蕓眾生嘆為觀止。對于踏上講臺的我們用真、善、美啟迪了無數(shù)幼稚的童心,幫助一代又一代人樹立起第一塊生命的里程碑。在這個簡單而又樸素的工作崗位上,我深深地感受到——想要被愛,就要學會先愛對方一點點。讓愛滲透,讓愛融入,讓愛傾入,更讓愛合作。
把每一個學生都當自己的“私生子”。每一個做母親的人都能懂得自己對孩子的那份無私奉獻和對孩子那種毫無保留的付出和給予。當然,教室里那些閃著眼睛的孩子們,他們也是每個母親的寶貝,他們也有權利和義務得到關愛,他們也希望是我們每個老師心中的寶貝。我國教育家夏丏尊先生則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可想而知,愛是教育的墊腳石,沒有愛的教育是空洞的、乏味的、毫無情感的;教育之愛,應是那崇高無上、理智明確的愛,無愛做基礎,學生中那些真、善、美的東西就不會被我們捕捉到。教書育人,是一項長期而枯燥煩瑣的工作,如果沒有熱愛,何其奢求“親其師”而“信其道”呢?愛生就應該做到這些:
一、重學生、愛學生
沒有威嚴的震懾,只有溫潤的細雨。班里有位學生小超,他有個壞習慣,喜歡撒謊,我記得那是一次單元測試,要求家長簽字。但就在第二天,我發(fā)現(xiàn)他卷面的字跡異常奇怪,很明顯是學生冒簽。為了不打擊孩子的自尊心,我并沒有當著同學的面去批評他,因為簡單粗暴的訓斥,只會使學生背上沉重的包袱,那天在課堂內(nèi),我和全班同學做了個暢想未來的游戲,我問到大家,“如果有一天,你們和家長調(diào)換了身份,會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那天所有的學生都積極踴躍地回答,但是我發(fā)現(xiàn)小超在那里不說話,我知道他的心里肯定有想法,就主動問了他,會怎么做,結果他的回答讓我很詫異,他說他會很愛很愛自己的孩子,不舍得打他。突然間,我就明白了他為什么會冒簽的原因了,我鼓勵了他,并且給他講了人有失足,馬有失蹄的道理,引導他正確認識自己的錯誤,并且也找出了學習上的欠缺和不足。小超本來也是個聰明的孩子,從那之后,他更喜歡我,同時也更加愛上了我的課堂,成績也蒸蒸日上了。簡簡單單的一件小事,卻也讓我感受到了“從做中學”的道理。
二、學會寬容和包容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有時候?qū)捜菀鸬牡赖抡饎樱葢土P更強烈。”面對學生犯下的錯誤,我們應該探究一二,不能一味地去批評,那么結果只會適得其反。雨果曾說過:“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人人都有做錯的時候,尤其對于我們青年教師來說,要善于冷靜地分析問題,對于學生問題,要更加寬容和包容,真正做到無愛不寬容,生理和心理的不完善都是不可避免的,允許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遇到坎坷和波折,正視他們的誤區(qū)。重要的不是孩子有多耀眼的光芒,而是讓他們的灰暗也不再陰影,與其他人的軌道一樣并駕齊驅(qū)。寬容和包容并非易事,這也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能成為一個管理好自己情緒的引導者,這樣才能心平氣和地去看待他人,也能做到公正、公平地處理問題。
三、感化、轉(zhuǎn)變
每個孩子都是一塊石頭,卻也是一塊玉,關鍵在于老師的開采和發(fā)掘。這些較簡單的問題或任務,點點滴滴之間就會樹立學生對學習的自信心,慢慢地“爬樓梯”直至攀上頂峰。在這期間,讓學生慢慢地咀嚼成功的歡樂與喜悅,激發(fā)其自信心和自尊心。在歷練中成長,在攀爬中提升。其次,培養(yǎng)學困生的良好習慣。作為教育工作者,大家都深知好習慣勝于一切,但是對于學困生來說,我們應該有打持久戰(zhàn)的思想準備,并付出加倍的努力。大部分學困生的主要問題是自制力差、對于外界誘惑力無法抵御,但是事后又會對自己的行為感到后悔和懊惱。我們要知道學困生的反復,要允許他們的反復。教師切忌對這種反復操之過急,簡單和粗暴的批評不能解決任何問題。正所謂欲速則不達,急于求成反而適得其反。耐心是幫助和引導他們走向正軌的最佳途徑,讓他們懂得老師是真心實意地幫助他們健康成長。最后,教育的對象是有各個差異性的活生生的學生。我們不應為了一個標準、一個模式去固定一個孩子的發(fā)展,允許差異性的存在,允許不同層次的定位。我國大教育家孔子曾提出過“因材施教”這一教育理論,更加說明了我們應該做到分層教學,讓每個孩子都能感受到包容。遲到、打架、起哄、撒謊、搗蛋、抄襲、“順手牽羊”都像是“取經(jīng)”中的一劫一難,我們應抱著不放棄、不低頭、不氣餒的宗旨帶領他們?nèi)〉谩罢娼?jīng)”。真正讓學生能夠感到安全的關系就是和諧和友善地被對待,尤其是媽媽般的溫暖,會讓他們的內(nèi)心得到轉(zhuǎn)變。
在這翻天覆地教育改革的浪潮里,教育理念呼聲不一,我們應該求同存異,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愿意繼續(xù)揮灑汗水,締結累累碩果,在平淡的工作崗位上努力教學和育人,腳踏實地,夯實教育這片肥沃的土地,博我一顆愛心,為學生撐起明凈的天空,讓教育的明天更敞亮,也讓我這個“引路蜂”無怨無悔!
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