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菊艷
課堂導入猶如新聞的導語,精彩與否直接影響我們追求的效果,導入設計有趣到位,就能先聲奪人,吸引學生渴望追求新知識的注意力,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啟動他們的思維,為一堂課的成功打下基礎。《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認識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捕捉“生活現象”,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情境,精心設計教學導入方式,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之目的。在多年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我堅持用以下幾種方法導入。
一、溫故式導入
孔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溫故就要充分挖掘學生的已有知識,將已有知識凝練提升。抓住學生的已有知識和新授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我在教學“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征”時,先出示幾個四邊形,并讓學生對角、邊等的關系進行觀察,歸納其特點,總結出它們的共性和差異性。再畫出長方形和正方形,按照同樣的方法進行觀察、歸納、總結,學生很容易地就能利用已有的知識和方法,掌握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我用“溫故”導入,學生很快掌握了“新知”。使用這種方法不僅使學生很自然地進入新學內容,更主要的是鍛煉了學生的數學思維和知識融會貫通的能力,提高了學習效率。
二、談話式導入
談話就是談心,用真誠的話語與學生交流,認真傾聽學生發表的意見,巧妙設計授課內容,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和藹可親的態度,讓學生輕松、愉悅地進入學生狀態。
在學習“克與千克”時,我讓學生先從自己或父母的體重說起,再說說常見的生活用品的重量,從而使陌生的知識熟悉化,讓學生在心理上和知識上做好學習的準備,把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有機聯系起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猜謎式導入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興趣”。那么,怎樣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許多課堂實踐證明,兒童喜愛猜謎。我在課始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因文而異,選取與教學內容有內在聯系的謎語,讓學生通過猜謎活動,推動自己探求知識的欲望,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
在教學“認識鐘表”時,我以略帶神秘的口吻給學生出示一個與鐘表有關的謎語,自然貼切地過渡到“認識鐘表”的學習內容,不僅通過簡單而形象的謎語充分調動和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理,而且能使學生主動把認識指向集中于學習的對象,并關注教師所講的內容。
四、布障式導入
疑問、矛盾、問題是數學思維的“啟發劑”。在課堂教學中,導入新課時可以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容易發生的錯誤,適時巧妙地設置一些“陷阱”,布下一個障礙,引發學生產生錯誤,然后通過討論,分析或自我“反省”,找出錯誤原因,糾正錯誤。這樣,不僅使學生較容易地接受新知,而且能促進學生數學思維、邏輯思維的發展。
如在教學“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時,我先出示了一些同分母分數的加減運算題目,隨后出示兩道分子相同的異分母分數加減運算題目。在復習舊知識的基礎練習中,設立兩道運用新知識又與舊知識聯系緊密的練習題讓學生解答。學生按照常規和慣例,后兩道題要么不會算,要么算錯了,這反倒成了本節內容的切入點。通過引導、探究、分析,當學生把這兩道不會做或者做錯了的題目弄清楚時,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就已經完成了。
五、操作式導入
動手操作符合小學生認知的規律,而且在動手操作過程中學生對知識的發展過程有了親身經歷,他們的注意力很容易就能集中在教學活動中來。布魯納認為:“不經歷真正的知識生成過程而單純接受的知識是不能成為生動的知識的”。在教學中我抓住學生具有活動實踐的天性和創造成功的欲望,大膽放手讓學生“多動”,讓他們在動中觀察、體驗和總結。
在學習“圓柱體的認識”時,我安排學生準備(或自制)一個圓柱體,分成小組讓學生動手按要求剪一剪(或切一切),并說一說自己的發現,從而引導學生觀察圓柱的兩個底面和側面,歸納總結出圓柱體的特征。在這樣一個具體、直觀的操作過程中,再加上我因勢利導,就逐步引入了新課。
六、情景式導入
授課前,我從教學需要出發,精心設計與本節課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情景的創設必須是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或者是利用學生所熟悉的生活實際創設情境。情境創設應該為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提供支撐,為數學思維的發展提供土壤,不能超出學生的認知范圍,不能拘泥于過多的非數學信息。
在低年級教學“統計”時,我利用“過生日”這一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按自己生日的月份擺放提前準備的表示月份的小紙條,在學生計算相同月份出生的學生人數的過程中引入新課,增強了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降低了新授的難度,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總之,“導入”藝術是鮮活靈動、變化無窮的。無論采用何種導入方式,貴在巧妙,重在啟發,一般不宜占用太長的時間。只有結合學科、教材、學生和自身的教學實際,去探索行之有效的導入方法,才能真正使課堂導入成為一面徐徐拉開的“幕布”,為學生展示一個精彩的數學課堂。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