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寧
摘 要:巧用課堂教學中即興生成的“錯誤”資源,推進課堂教學,催生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和鑒賞,提高和沉淀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錯誤”資源;寬容利導;生成精彩
課堂教學中,預設與生成往往是一對永恒不變的矛盾。在學生即興的生成資源中,正確的答案、精彩的見解、獨特的解題思路,都容易引起教師的高度重視,然而課堂上學生的錯誤也最容易被發現。錯誤是學生學習情況的鮮活反映。因此,課堂上,我們不僅要寬容錯誤的存在,而且要抓住有價值的錯誤,因勢利導,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錯誤轉變成課堂上的新亮點,成為可遇而不可求的寶貴的教學資源。
我剛參加工作時,曾執教過《海底世界》的觀摩課。這篇課文以流暢自然的文筆給我們展現了一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別具特色的海底世界”。課堂上,我緊扣課文的中心句“海底是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充分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學生在學習到課文中對海底的聲音描繪的句段時,我巧設問題,充分運用并結合學生對前面內容的理解和感知,因勢利導:“同學們,剛才大家學習得很投入,討論得也很激烈,誰來說說你們對海底世界的了解?”學生各抒己見,將深海特有的奇異景象描述得繪聲繪色。我抓住這個契機充分引導:“那么,在這片寧靜的深海里,作者除了目睹到的,還聽到了什么?”這時,有兩個學生在下面竊竊私語。我不動聲色地走了過去,拍了拍他們的肩膀,頓時,學生和聽課的老師們都神色緊張地盯著我。于是,課堂上便有了下面精彩的一幕:
我:“你們倆剛才是不是有什么與眾不同的見解或發現?能與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分享嗎?”
學生抬頭看著我,感覺到自己錯了,默不作聲。
我:“你們是不是被海底的各種聲音陶醉了,在下面模仿動物的聲音呢?”
學生點點頭,有些不好意思。
我:“哦,你們的感悟能力真強,已經比大家早一步體悟到了海底的各種不同的微妙的聲音,你倆能否模仿海底動物的聲音,給大家展示一下?同學們掌聲鼓勵!”
這兩位學生有點臉紅,但激動地站起來,大膽地模仿了海底不同動物的叫聲。
我:“海底動物的聲音有沒有這么大?請大家應用讀、畫、思、議、悟的五字學習方法,再次仔細地讀讀課文,抓住課文中的詞句,然后回答。”
學生讀完課文后,一致認為。海底動物的聲音比這兩個同學模仿的聲音小得多。隨機,我讓學生找出課文中的語句“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進一步感悟。
我:“其實,這兩個同學剛才在下面偷偷地小聲說話的聲音更像海底動物的聲音。請大家默讀課文,看誰能在課文中找出一個能準確地表達這兩個同學在下面小聲說話的詞語來。”
學生紛紛舉手,說出了“竊竊私語”這個詞。
我:“大家私下小聲地講話叫竊竊私語,作為海底的動物,作者怎么能說也在竊竊私語呢?假如你是海底的小動物,你會怎樣竊竊私語呢?誰想讀一讀?”
學生很投入地讀完課文后,都說:“好。”
出示課件:假如你能用上特別的水中聽音器,就會經常聽見寧靜的海底很多動物在竊竊私語: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還有的像……海底的聲音多不勝數,你還想象到了哪些聲音呢?請運用課文中的句式各抒己見。
我:“你們的想象真豐富,很多聲音作者都沒有寫出來,但你們卻想象到了。這種把物當作人來寫的句式,跟我們以前學過的比喻句一樣,也是一種優美的句式,它叫擬人句。請同學們仔細讀讀這些句子(課件出示課文中的擬人句),把你們對這些動物的喜愛和有趣的聲音讀出來,并說說你是怎么體會出作者把海底的動物當作人來寫的,勾畫出相應的詞語,并認真讀一讀。
學生讀后都在“竊竊私語”下面畫上了不同的符號。
我:“大家回想一下,我們前面學習過的葉老先生所寫的《荷花》一課中,是否有這樣的擬人句?”
學生沉思后,不約而同地說:“有”。
于是,我引導學生一起背誦“蜻蜓飛過來,告訴我們飛行的快樂;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的好夢……”
我:“同學們是怎么看出這兩個句子是擬人句呢?”
學生回答后,我不失時機地充分引導學生抓住“快樂”“告訴”“好夢”等詞語總結擬人句的特點及作用。
下課后,我認真反思了自己這節課的教學過程和情景,眼前豁然開朗。
1.對課堂上學生出現的現象——“講話”,我采取了與以往不同的處理方法,沒有簡單的提醒、暗示或批評,也沒有用視而不見、置之不理的“冷處理”,而是巧妙地利用這個偶然發生的現象,靈活地進行課堂教學的再次設計,充分利用課堂即興生成的教學資源去整合和推進課堂教學。
2.巧妙地運用教學策略,充分引導學生由“講話”的自我責備轉化到“模仿”的自信滿滿,從而不但讓全班學生全面了解和更形象、更深刻地體會到了海底動物的聲音,而且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育人目的。
3.抓住“竊竊私語”,啟發學生初步體會了擬人句的特點、作用,又通過對知識的遷移、運用,使學生知道了在寫文章時,合理地運用擬人句、比喻句等,會使習作內容變得更加生動、感人。
4.“錯誤”催生了“教學的美麗”!起初,我只想通過引導和啟發,鼓勵學生用心去感悟海底動物的各種美妙的聲音,并積累一些描寫動物語言的優美詞句,然而學生課堂上不經意間的竊竊私語,卻催生了學生對語言的進一步理解和鑒賞,同時也不留痕跡地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了提高和沉淀。
課堂上偶然生成的教學資源是師生思維的即興創造,也是無法想象的美麗,它猶如天馬行空,不期而至。盡管有時可能會使老師在課堂出現意想不到的卡殼,甚至是因教者知識有限而無地自容,但這基于學生認知的精彩再現,我們不容忽視。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樹立良好的課堂生成的意識,即時發現、善于捕捉課堂教學中的“學點”,急中生智,巧妙地調控學情、教情,精心地進行課堂教學的再次設計。只要這樣,我們的課堂上就會爆出一個又一個精彩的“亮點”。這樣的課,肯定是一堂充滿人文氣息,充滿生機和智慧的好課。
編輯 杜元元